聚焦2023年度陕西科技奖︱唐长红:在祖国的蓝天放飞“大飞机梦”
来源:西部网 2024-08-07 11:57
陕西省2023年度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唐长红,30多年来一直从事飞机气动弹性、结构强度、总体设计工作,先后担任新“飞豹”飞机总设计师、运-20飞机总设计师,在祖国的蓝天上放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
唐长红有句名言“人生有一件半事情要做”。唐长红:“我们是搞科学研究的,不能局限于现在你能做什么,要看明天还能做什么。我讲这句话的意思是,第一把手头的事儿干好;第二,为明天你干得更好储备自己的能力和技术。”
唐长红院士(右二)和团队开展研讨
1982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唐长红就一头扎进了祖国的蓝天事业,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一路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型重点型号总设计师。新“飞豹”、运-20……他带领团队设计制造出一架架翱翔蓝天的“中国名机”。
唐长红:“飞机是时代技术进步的产物,每一个飞机都是一次创新,是时代技术进步的综合,能够体现我们的国力,能够体现我们国家的进步。”
20世纪末,新“飞豹”飞机的研发被国家提上了议事日程。研制周期只有常规进度的一半,飞机的战技性能指标要求高,技术台阶跨越大……面对这些难题,唐长红和团队确定:打破常规,率先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飞机设计软件进行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
唐长红院士(左二)和团队开展研讨
要在计算机上设计五万多个飞机零部件、十几个系统,并实现全机数字化装配……攻关难度可想而知,唐长红只有一个想法:奇迹的产生在于战胜自我!
2000年9月26日,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唐长红和团队设计出国内第一架全机电子样机,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飞机研制三维设计和电子预装配,从传统设计跨越到国际水平。
唐长红:“你看到的每一个型号,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一个代表作,但是真正在它背后的是这个研制装备的能力和研制装备的团队。”
在新“飞豹”的设计中,唐长红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多项创新,使得我国整个航空工业的设计手段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
唐长红:“安东诺夫曾经有一句话,做飞机是做一种遗憾工程。这个遗憾在于自己当初无能力去努力,更重要的是期望后边没有遗憾,我们做更好的东西。”
2007年7月,唐长红受命出任运-20飞机总设计师。
唐长红院士在办公室
在运-20研制中,研发团队应用全三维数字化设计等一批数字化技术,使飞机设计、制造均以三维数字化模型及其三维标注信息为唯一依据,彻底变革了传统三维加两维的研制方式,全面打通了全三维设计制造生产线,节省了30%-40%的人力,进一步加快了飞机设计迭代周期,形成了新型飞机研制体系和模式,实现了与国际的全面接轨。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成功首飞,也标志着中国进入“全球大飞机俱乐部”。
唐长红院士在办公室
唐长红:“我感觉到非常幸运的是,在大运研制过程中,我们预想的所有技术难关、关键技术我们都取得了突破,我们把六大领域的技术,划分为400多个关键技术,在研制过程中一一按期突破。到目前为止,在世界各地都飞了不少,显示了它的能力,也彰显了我们国人的自信,是我们国家科技技术的进步,也是成千上万人共同的努力。”
唐长红院士(二排 中)在试验现场
型号研发不断创新,为长远发展做铺垫,正是唐长红忙活地那“半件事”。唐长红说,中国应该有更大的航空梦想,航空人值得为这个梦想付出更多。
唐长红:“想把我们国家做的强大,想振兴我们的国家,这是每一个科研人员深深扎根在心里的一件事。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儿,实质上是承载着国家的期望,民族的期望。每干一次型号,对自己也是一次激发,也是一种鼓励。”
起点新闻记者:刘洁、实习生李子木
图片由省科技厅提供
(供稿单位: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