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的铁水幻化成漫天星光 青春,在非遗技艺“打铁花”中灿烂

来源:三秦都市报 2024-07-25 07:50

e81125d8ff408bd195b26124648038ab.jpeg

7月23日晚,铁花飞舞,铁花匠人在打铁花。

12124d432667f9ffb9302fc239cb1dc1.jpeg

“风火轮”造型铁花。

7月23日晚,在西安植物园内,“打铁花”秀让人们邂逅了“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极致浪漫。让1600℃的铁水幻化成漫天的星光,这是两位“00后”和两位“90后”的杰作。传承非遗技艺,希望更多人看到“中国式浪漫”,是他们的心愿。

铁水“开花” 将夜空装扮得灿若星河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们学会了如何制造火、利用火……”7月23日20时20分,背景音乐响起,在西安植物园内,众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水景园上方搭建的4米多高的棚子上,远眺有四位头戴草帽、赤裸上身的铁花匠人站在上方,旁边有两个支起的炉子,火光可见。

“一打天降百福,铁花献瑞。”只见一位铁花匠人用专用勺子把1600℃的铁水舀起,向上抛出,另外一位抬起手中的打板用力一击,此时,铁花飞舞,就像春风吹开了千树银花,把夜空装扮得灿若星河。

“二打,政通人和,神州同乐。”紧接着,另外一对匠人也跟着拍打,铁水腾空一瞬间化作满天星。

“三打,五谷丰登,百业兴旺……”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惊险与美妙并存,承载着千百年文化的传承与浪漫。

站在40米以外围栏外观看的人们,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录视频。

高潮部分,出现了“风火轮”造型,万千星光在天空中散落,引来阵阵叫好声、掌声。

“太震撼了!”甘肃大三学生小李对记者说,他来西安旅游,在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此处有“打铁花”秀,所以专程来看看,古人很有智慧,现代年轻人又把非遗技艺传承了下来,真了不起。“我们第一次看‘打铁花’,场面很壮观!”家住附近的燕女士笑道,她和两位好姐妹在“桑拿天”里专程来观看,真是不虚此行。

西安植物园科普宣教中心主任张宇军说,“打铁花”秀是他们近期推出的“植物园奇妙夜”科普展之中的一项活动,每天20:20和21:30各一场,希望为观众带来独特的视觉体验,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也通过这种形式传承非遗技艺。

用1600℃铁水打出漫天“烟花”

这场“铁花”带来的视觉盛宴,是来自广西玉林的两位“00后”小伙与两位“90后”伙伴的杰作。

那么,铁花是如何打出来的?“00后”铁花匠人梁坤锋向记者介绍了大致过程。首先,“打铁花”前要准备一些材料,比如铁、炉子、勺子、炭、风箱、方便夹取勺子的火钳、打铁水的木板等。然后,把炉子烧旺,再把生铁置入专门的器具,放到炉中熔化成铁水。最后,等铁水温度达到1600℃左右时,两人配合,一人把炽热的铁水抛在空中,另外一人用板子对准铁水奋力打向空中,从而形成耀眼的铁花。

铁花造型“风火轮”则是他们团队创新的。“‘风火轮’之所以能够如此绚烂夺目,除了我们对铁水温度和力度的精准控制外,抛光棉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梁坤锋说,在打造“风火轮”盛宴的过程中,他们会利用抛光棉来增强铁水飞溅的效果。当高温的铁水被抛洒到空中时,就迅速将一块浸有少量水的抛光棉置于铁水下方或附近。由于抛光棉的质地轻盈且吸水性强,当它与高温铁水接触时,会瞬间蒸发产生大量水蒸气。这些水蒸气与飞溅的铁水颗粒相互作用,形成了更加密集且多变的火花效果,从而构成了观众们眼前那令人震撼的“风火轮”。

梁坤锋的“90后”师傅赵艺还分享了“打铁花”的一个窍门,“打白不打红”,即铁水的温度没有达标时呈红色,这时铁水比较稠,如果打上天空,不会均匀地散开,掉下来是很危险的。如果铁水呈白色,说明此时铁水已处在充分熔融的状态,是打花的最佳时机。

1600℃高温 是铁花匠人最难过的关卡

“来自1600℃的‘中国式浪漫’,火树银花不夜天,万点星辰落人间。”这是梁坤锋朋友圈里分享的一段话。

“初中毕业后,我一直从事灯光行业工作,后来认识了‘打铁花’的赵艺,觉得这门手艺很酷,我就给家里人说了自己的想法,家里人也很支持我。”梁坤锋说,学的时候,他每天都会进行四五个小时以上的训练。最开始先练习打水,因为水跟铁水形态比较像,他们从最初的几米高,慢慢练习打到十几米高。等有了力度后,还得练习准度。刚舀出来的铁水温度非常高,在击打时需要格外谨慎,若击打位置不准,很容易造成烫伤。从最初的练习打水到最后真正的“打铁花”,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挑战和艰辛,每天训练完,胳膊疼是常态,有时候吃饭连筷子都拿不稳。

1600℃的高温,是铁花匠人最难过的关卡。梁坤锋回忆道,初学时,对他来说,最困难的一件事是当炉子烧到最高温时,他用工具把炭捅下去、压实。记者现场采访时距离炉子有几米远,大暑期间闷热的天气已让记者大汗淋漓,可想而知他们靠近炉子时需要有多大的忍耐力。

“刚开始用铁水练习时,很容易被烫伤,抛出来的铁水,有一些小的没打到掉在地下,弹到我的脚上,或者是打出去的铁水,掉下来的时候刚好从裤腰掉进裤子里,那种疼痛难以言喻。那会儿,我的脚都被烫花了,出现一个个小黑点。之后就会好一些了,只是偶尔会被烫伤。”梁坤锋回忆起那段日子,眼神中透着坚韧,“打铁花”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在表演时,他们都光着膀子,如果穿上衣,万一有星点落下会灼烧衣服,从而烧伤皮肤。

“其实,如果学会了这门手艺,就会感觉很酷,给很多人带来惊喜!而且,也能靠手艺养活自己。”梁坤锋笑道,希望通过自己和团队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并喜欢上“打铁花”这一传统技艺。

把“打铁花”当成勇敢而浪漫的绝活

“最初学这门手艺,真的是突发好奇心!”“00后”陈正发回忆称,2023年5月,他在广西玉林老家观看了赵艺等人表演的“打铁花”,觉得非常神奇,就想去学习这门手艺。随后,添加了赵艺的微信,联系沟通,最后拉着他的堂哥陈正忠一起学艺。

在学的过程中,主要有两大挑战,除了身体与1600℃的炉火接触的炽热之外,打磨制作工具也是一大挑战,比如用手磨制作盛铁水的勺子,得好几个小时。而克服困难的办法就是“慢慢适应”。

陈正发回忆起自己第一次遭遇烫伤的经历。那时,他刚和师傅学习,对铁水的温度和飞溅出的轨迹掌握得不够熟练。练习的时候出现了失误,没有控制好手中的勺子,导致大量的铁水飞溅,瞬间将他的胳膊烫得通红。面对挑战,他们没有选择放弃,经常默默地练习着每一个动作和细节,直到烂熟于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技艺水平。同时,兄弟俩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自己。每一次抛洒、每一次击打、每一次在台上的挥汗如雨,都是为了向观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演出。

后来,他觉得,“打铁花”不仅仅是非遗,也是一项勇敢而浪漫的绝活儿,铁花绽放的火光也寓意着兴旺发达,所以自己会一直坚持传承下去。

“打铁还需自身硬”,他们练就了一身硬本领。而这身本领都是师傅赵艺传授的。谈及赵艺,三人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拜。师傅会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打铁花”的材料,烧铁水时放多少量、要烧多久,都非常熟练。

今年33岁的赵艺回忆道,那一年是2008年,“打铁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也就是那一年,他追寻“打铁花”技艺,在河南拜师学习,“当时的理由很简单,就觉得年轻人多掌握一项技能是好事。”

中途有过中断,因为市场需求量小,后来一直做灯光行业。这几年,随着文旅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增大,非遗技艺被重视,他又干起了“打铁花”老本行。

在他看来,“打铁花”的魅力,不仅在于那瞬间的花火,更在于它背后代代相传的文化内涵。他和徒弟们带着这份热爱,去了福建、贵州、陕西等地。今年以来,大约表演了100天。

“00后”打铁花 非遗技艺代代有传承

“‘00后’当铁花匠人传承非遗技艺,勇气可嘉,非常庆幸有年轻人将我们古老的非遗技艺传承,并融入现代技术,变古代技术为节庆文化,发展了古老手艺,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与元素!”西安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说,陕西米脂、富平等地也有“打铁花”的技艺。“打铁花”源于古代金火匠和补锅匠在熔化铁水的过程中发现的一门用于庆典的古老的技艺。年轻一代,学习并传承它,不仅仅需要力量,还需要勇气。如今,结合文旅、庆典,有了一定的市场、经济效益,这门技艺又焕发了新生机。

“‘00后’‘打铁花’传承非遗,这是好事情,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吕国岭是一位融书法、剪纸艺术为一体的左手阴阳剪纸非遗传承人,他表示,目前,一些非遗技艺、老手艺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在他看来,主要原因有传承人老龄化,经济拮据;年轻人难以通过这门手艺获得稳定的收入;非遗技艺与现代社会的融合问题,以及市场化困难等。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法律保护、政策扶持、经济支持、人才培养、市场推广等多种措施,共同推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