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积极构建现代化学生资助管理体系——确保实现精准资助

来源:陕西日报 2024-06-17 07:52

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教育公平和民生福祉。近年来,陕西不断规范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积极构建数字引领的现代化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化、智慧化水平,确保资助到人,实现“精准滴灌”。6月11日,陕西省学生资助事务中心主任姬建鹏向记者介绍了全省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

数字化助力精准资助

2017年4月,“陕西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具有“对象精准、标准精准、分配精准、发放精准”的四大特点,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助力精准资助。学生是否享受资助,是否按照规定档次享受资助等重要信息,在系统中一目了然,确保应助学生按标准精准受助。

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等重点保障人群进行系统的全流程管理,实现精准认定。根据系统数据比对分析结果,陕西优先保障重点人群学生资助资金需求,迅速生成资助名单下发各地各校,并依据名单精准下达预算。为加强资助资金发放监管,系统中设置了发放核验功能,在线审核发放凭证,确保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发到学生手中。

建立健全服兵役资助“三项机制”,确保资助政策落实到位。自2009年实施服兵役资助政策以来,陕西严格执行申报材料学校初审、省级复审、国家终审三级审核制,确保受助学生符合资助条件。

2022年4月,陕西成立高校退役士兵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权益保障工作领导小组,与全省高校签订《退役士兵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工作承诺书》,督促各高校认真履行学生资助工作管理职责。在全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开发了“服兵役资助数据比对”模块,将线下审核通过的数据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数据进行逐条比对核查,确保录入全国系统的资助数据准确。

确保资助公平公正

为公平、公正、合理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落实到位,陕西进行科学预算,规范资金分配。

我省不断优化国家奖、助学金分配模式,强化省级统筹,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分配体系。陕西省学生资助事务中心根据《学生资助资金管理办法》,按照财政部、教育部确定的总名额,统筹考虑区域、校际差异等因素,最终确定奖、助学金分配因素。通过专家座谈、征求意见、模型推演等方式反复论证,陕西科学设定国家奖、助学金因素分配系数。根据分配指标体系测算出预算分配方案后,印发高校,听取意见建议,积极采纳合理意见,校准偏差,提高预算精准度和满意度。

我省每年组织高校开展资助工作自查,制定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自查对照表,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精准到人、覆盖完全的责任体系,倒逼资助工作提档升级。在高校全面自查的基础上,陕西省学生资助事务中心结合省级系统监测预警情况和日常管理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重点抽查,并将抽查结果同评奖评优、资金分配挂钩。

全省建立协同监管机制,汇集纪检、审计、媒体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生资助监管,对发现的问题严肃查处,如实通报、绝不姑息,确保资金安全、程序规范、发放及时足额。

凝聚资助育人合力

经济资助是手段,精准资助是要求,资助育人是根本,励志成才是核心。全省积极构建红色育人模式,不断深化学生资助的育人属性,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培养造就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全省高校组建起资助联盟,先后开展“峥嵘七十载 逐梦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足新时代 奋斗新青年”资助育人主题教育、“延安精神放光芒,资助育人谱新篇”教育研学等系列育人活动,一步步凝聚资助育人合力、探索优化高校协同育人模式。

2023年,陕西举办了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青春榜样说”宣讲活动,10名优秀学生讲述励志成才故事,吸引超百万网友在线观看。

我省先后组织开展“共产党员+资助”“助学圆梦育新人,为国育才建新功”“学生资助宣传大使”等资助育人主题活动,聚焦爱国、诚信、感恩、励志、社会责任感教育,构建学校全员参与、各部门配合、各教育教学环节协调的资助育人活动机制,向社会展示学生资助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目前,陕西已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所有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记者 郭妍)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