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套深海使用光电复合型水下湿插拔连接器通过海试

来源:西部网 2024-01-22 17:21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水下湿插拔连接器研制”验收会上传来好消息,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套深海使用光电复合型水下湿插拔连接器通过海试,关键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迈出重要一步。

c75dcd69e67ba506fc35c8e9545577fd.png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牵头研制的我国首套光电复合型水下湿插拔连接器在南海1600米深的海底观测网成功完成两次对接,光纤、电缆接驳正常,圆满完成海试目标,标志着我国已掌握水下湿插拔连接器核心技术,关键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迈出重要一步。

26a4b494fb296e071aa091d77682e8bd.jpeg

西安光机所项目团队负责人吴国俊:“我们现在做法就是在整个对接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通道,而且这个通道在形成的过程中必须要能够跟水完全起到水密的。形成通道之后,光纤从其中的一侧穿过来,跟另外一侧光纤形成对接,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据吴国俊介绍,水下湿插拔连接器是海底观测网、海底油气开采、海洋探测与通信网络等大型深海工程建设的关键部件,直接决定了工程设施的性能、工作寿命以及可靠性。水下湿插拔连接器采用特殊材料和结构,可在深海环境下进行插拔,能有效防止水和污染物进入连接器内部,从而保证连接器正常工作,实现信号和电力传输。

吴国俊:“水下大型工程,是一块一块丢下去,它会连很多接驳站、主机站、接驳盒,分布布放下去,我们就带上这个湿插拔连接的一个公头在这上面,放下去之后就通过这个湿插拔连接器连上,实现通电、提供能源,实现信号的采集和传输。所以这个意义就是如果没有它,我们大的工程都没法干,就没法实现了。同时把光和电的问题都解决了,完全能够满足海底的需要。”

7335d10059045770503b7b7a0c27411b.jpeg

2020年8月,吴国俊团队“揭榜挂帅”,牵头进行我国首套光电复合型水下湿插拔连接器研发工作。3年多来,团队根据水下湿插拔连接器受到高压、腐蚀等恶劣复杂海洋环境影响,对其性能要求高等特点,先后突破了深海柱塞动密封及同步驱动、水下多通道低损耗光耦对准、电耦绝缘冗余密封等关键技术。

本次海试下潜深度达1600米,相当于在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产生160千克的压力,就像成年人的指甲盖上要承受一辆越野摩托车的重量,还要在密封状态下通过机器人手臂完成插拔动作,难度可想而知。

吴国俊:“我们后来就是又改进了这套装置,一定的压力下,每一个动作,往前进一步,都要经过很多的装置的反复,就逐步调整,逐步优化。”

64cc0f94fc3920073d1595539728863d.jpeg

据了解,样机通过海试后已成功接入海底观测网开展长期测试,目前已连续无故障运行70余天。

专家认为,项目研究成果突出,成熟度高,满足了深海应用要求,解决了水下湿插拔连接器的瓶颈问题,建议加快进行产业化。

2e97792d575196a6db38b7e980d2ca1f.jpeg

(供稿单位: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