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看什么? 陕历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展览告诉你

来源:西部网 2023-11-07 16:09

在相继推出彩陶、玉器展览之后,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在策划青铜器展览,以此构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部曲,希望通过展览,阐释中华民族文明的起源。

从2020年开始,陕西历史博物馆相继推出《彩陶中华》和《玉韫·九洲》两大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的展览,并配合展览出版日历、开设讲座,让人们初步了解了中华文明起源和考古工作者的工作成果。

8aa1d998fbce449c2cf8bdf398b455d3.jpeg

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 庞雅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经开展20余年了,它最重要的成果呈现还是考古学的。所以这种考古成果实际上公众对它了解并不是很多,而博物馆因为有多种手段,所以可以把成果传播给大家。”

24760ca235a7408827a72a114c74cae3.jpeg

陕西历史博物馆自2017年起开始筹划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相关展览,当年正值高陵杨官寨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恢弘的史前墓地中精美的彩陶引起公众好奇。

彩陶串起了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流互动,在早期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b2642761fe59abf4c37bfe0115b170e5.jpeg

庞雅妮:“当时实际上我们是带着这个问题,为什么彩陶会在很长时间,从大概八九千年一直到五千年,另外在很大的空间,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而且不同地域的彩陶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三个,那些彩陶图案到底表达着古人什么样的理念和情感?而这些理念和情感又是怎么样驱动当时社会运转?”

带着这样的问题,“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展览开展,希望大家在展览中能找到答案。

c9e578a858d61090efc449ace1d421fc.jpeg

庞雅妮:“以陕西人策展视角,我们讲渭河流域。我们在很多图案上发现有鱼鸟相融,然后我们根据历史记载发现‘鱼’实际上跟炎帝的关系,然后‘鸟’和黄帝的关系,我们讲鱼鸟融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炎黄联盟形成的一个历史的隐喻。我们来解读它的意味。”

之后,陕西历史博物馆再次汇集全国40多家文博单位藏品,于2022年举办《玉韫·九洲》展览。讲述古国时代九州大地各大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过程。红山、良渚、石峁和陶寺四大典型文化为代表的最新考古发掘成果,再一次通过展览,向公众阐释中华文明起源。

0b01a7ec473cb1f27443caff890e7f95.jpeg

庞雅妮:“玉器这个范围更大,总共用了48家(文博单位)。玉器毫无疑问是当时最高生产力代表,而且体现了原始礼制的萌芽,也就是想讲玉器在推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中的重要作用。”

庞雅妮透露,有关于青铜器的相关展览正在策划当中,计划于2025年推出,暂名为 “吉金·中华”。彩陶、玉器、青铜器,将构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展览的“三部曲”。

(供稿单位: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起点新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