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来绿色交通如何发展?

来源:西安日报 2023-10-20 07:40

《2022年度西安市绿色出行指数报告》从出行方式结构、空间组织集约度、公共交通出行及智慧低碳发展等维度做了研究,为西安未来的绿色交通发展提供了建议。

《报告》建议加强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规模化部署高速率通信、高精度定位、物联感知设施、路侧单元等,夯实智慧交通“硬环境”,接入西安交警城市大脑,打造数字孪生交通平行世界,实现智慧全局管控。面向公众建立集“设施查询、路线规划、融合支付、生活服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智慧出行服务体系。

结合轨道交通网络,优化整合常规公交线网,在已建成的轨道交通走廊,对于重复度高、客流不佳的线路可采取截短、调整路径、取消等优化整合措施。在未建成轨道交通的公交客流走廊,应对走廊运力进行优化整合。在非客流走廊,在保证覆盖率的情况下可适度优化线路和运营。同时,通过新增轨道接驳微循环公交,压缩换乘距离等方式,扩大轨道交通辐射范围。

持续开展公交专用道提速攻坚行动。通过精细精准管理,强化秩序整治,确保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通达高效,通行效率显著提升。推进新增公交专用道建设,向高新三期、泾渭、西咸新区等区域延伸设置。确保公交专用道配套设施规范设置率达到100%。同时,开展公交专用道交通秩序专项整治,精细公交专用道通行管理,采取全时段变高峰时段、节假日放开等措施,持续对公交专用道专用时段管理进行动态优化。创新公交专用道组织模式,试点公交专用道与HOV车道复合设置、公交优先信控模式。

继续提升步行和自行车网络密度,结合城市更新推进断头路、畸形路口等改造,推广新建住宅小区实行街区制,逐步推动封闭大院、公园、绿地、免费景区等打开,优先对自行车、步行开放,提升慢行网络密度至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同时,通过增设过街天桥、修建专用道等措施,加快非机动车道联网成片。增加地铁车站、学校、医院等周边慢行交通网络密度和交通安全设计。

优化慢行设施的设置,开展慢行通道清障行动。新建道路非机动车道宽度应大于2.5米,主干路上非机动车道优先采用物理隔离。在违章停车较为严重的路段,可考虑在非机动车道两端设置阻车桩,以保证自行车交通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停车位施划,道路空间充足时可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停车。继续强化共享单车管理,规范非机动车停车。针对非机动车道坑洼、绿化树冠低、阻车桩和隔离柱不规范设置等安全隐患,开展非机动车事故多发路段隐患排查治理,确保各类非机动车道隐患问题动态清零。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