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钢轨做“B超”的人

来源:陕西日报 2023-02-20 08:32

e7e991f6-a115-4bc7-8618-0b1a2ecd79ce.jpg.1

康新强(右二)与工友进行钢轨探伤作业。

2月12日21时13分至22时43分是包西铁路线的行车“天窗期”,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延安工务段探伤车间探伤工康新强和工友们争分夺秒地对钢轨进行探伤作业。

“由于受列车的碾压和金属热胀冷缩的变化,钢轨经常会产生一些病害。而探伤工的职责,就是利用超声波钢轨探伤仪,为钢轨做‘B超’,及时准确发现钢轨内部存在的细微伤损并进行整治,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康新强说。

因长期在户外工作,康新强被晒得黝黑。“90后”的他,从事钢轨探伤工作已有7年,虽然在众多工友中他的“探龄”不算长,但他专业技能过硬,练就了一双钢轨探伤的“火眼金睛”。

“钢轨探伤看似简单,却是一个非常考验眼力,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康新强说,“近期,我们每天平均行进10余公里,仔细排查钢轨伤痕,为列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

包西线是重要的运煤通道,为了确保铁路安全畅通,延安工务段在沿线设置了许多维修保养工队,这些工队大多数作业地点都在山区。

富县探伤工区三组施工负责人李伟杰说:“为确保钢轨探伤作业顺利完成,我们需要借助钢轨探伤仪进行探测。”

在探伤作业现场记者看到,2名执机人员和2名辅助人员推着40多公斤的GCF-8C超声波钢轨探伤仪,边走边观察显示器上的波形,仔细辨别着仪器上发出的提示音。

“在检查中,探伤仪显示屏会不时出现异常波形。这时候,我们都会将探伤仪倒回去复查,反复检测对比波形,往往多次确认才能排除伤损。如果确实出现伤损,我们会定好位置,做好标记、记录,反馈给车间,及时整修,确保线路运行安全。”康新强说,“干我们这一行,要有鸡蛋里挑骨头的那股劲儿,既不漏诊,也不误诊。”

康新强善于总结经验,创新推出“望、闻、问、切”钢轨探伤检测方法,即观察线路状态,看是否有变化;通过小锤敲击,观察钢轨内部是否有伤损;每天询问线路工区工作人员日常维修情况;通过探伤仪器检查发现钢轨内部伤损。

2022年,康新强凭借过硬的技术,获得了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探伤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局技术能手”称号。

探伤作业期间,现场防护至关重要。作为现场防护员,汪军已有33年的探伤工作经验。如今年龄大了,他选择站在工友身旁,守护大家的安全。

工友们作业时,汪军往往站在近旁,聚精会神,认真瞭望。每隔几分钟,他都会与驻站防护员和远端防护员通话,确认列车信息及剩余时间。“每次看着大家安全返回,顺利完成任务,我就觉得非常开心。”汪军说。

“像今天这样的施工环境算是很好的,以往我们经常在山里作业。”李伟杰告诉记者,他们绝大部分时间在山区,有时候车辆无法抵达,探伤工们只能手提肩扛,抬着设施设备,行进几公里进行作业。

在探伤的过程中,每次列车驶来之前,探伤工们都要抬着40多公斤的仪器下道避车。等列车驶离,现场防护员确认安全后,探伤工们要踩着铁路路基旁的道砟走上铁路,稍不注意就会滑倒。

探伤工们常常苦中作乐,在深山中歌唱,目送过往的列车安全驶离。他们守护着钢轨,守望着万家幸福。(记者 陈宏江文/图)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