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把青春融入祖国的航天事业——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

来源:陕西日报 2021-05-04 08:45

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从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发双星发射,到2020年6月23日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仅仅两年半时间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共交付23颗卫星的载荷系统,创造了单星研制周期缩短四分之一、卫星入网周期缩短四分之三的纪录。

西安分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共120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近90%。从2008年北斗三号研制开始,这些年轻人把青春融入祖国的航天事业,成为让团队充满干劲、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步伐的主要力量。

“2010年我大学毕业不久,便和同事刘文山开始攻克‘自主完好性监测技术’课题,我们每天工作到凌晨,希望能够早一天完成任务。三个月后,技术顺利通过了功能性验证,有效提升了卫星的智能化水平。” 西安分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研究人员边朗说。

和边朗、刘文山一样年纪轻轻就敢于承担重任,27岁的刘晗和其他几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担起了卫星在轨工作以后信号质量分析这项重要工作。

这是刘晗入职以来参与的第一个任务,要在高山环抱、条件简陋的洛南地面站完成。每次,刘晗一个人带着沉重的设备来到洛南,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有可见弧段,他就要赶到试验室进行信号质量分析,仪器的轰鸣声会让刘晗的听力受到短暂的影响。如果遇到下雪天气,天线被冻住无法转动对准卫星,刘晗需要等待温度上升才能进行信号质量分析,有时在洛南一待就是半个月。

“北斗卫星发射了多少次,我就去了多少次洛南的深山。” 刘晗说,“我对这个队伍有信心,也有着很深的感情。看着我国北斗系统从追赶到局部领跑,我感到所有辛苦付出都值得了。”

“我们实现了北斗三号核心部件100%国产化,新技术超70%,获国家专利及标准38项。”西安分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副总设计师张立新说,“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等方面,融入了电力、金融、通信等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北斗产业总产值已达4000亿元。”

从双星定位理论的提出到完成全球组网,从单星研发到多星并举,从艰难追赶到昂首超越,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让中国的北斗终成世界的北斗。

“导航心脏”铷钟的自主研发过程最能体现我国航天人的坚持不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第一代铷钟研制带头人、今年79岁的老专家雷文琦带领团队开始铷钟的研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国产化铷钟全面取代了进口产品。

2008年,西安分院第三代铷钟人接过接力棒,继续优化研制流程。如今,星载铷钟的批产能力已经达到每年50台左右,实现了600万年差一秒的精度,全面赶超美国GPSⅢ,为北斗三号铸造了一颗最强的“中国心”。

“老中青三代人接力完成了铷钟自主研发的目标。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想想我们的产品就在太空中遨游,在那儿维系着我们国家的导航卫星系统,觉得还是很骄傲。”航天五院铷钟研制首席专家贺玉玲说。

近日,西安分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对于这份荣誉,张立新说:“北斗三号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凝聚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盼。西安分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圆满完成了北斗三号23颗卫星全部有效载荷研制任务,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推动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的三次历史性跨越。”

记者 李欣泽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