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宣传专栏庚子说鼠:它们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来源:陕西日报 2020-01-23 07:52

记者 张梅

春节将至,我们将迎来农历庚子年,也称鼠年。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很多有关鼠的传说。中国文化里,也有很多有关鼠的成语和典故。不过,大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这或许和人们痛恨老鼠毁坏农田、偷食粮食、传播疾病有关。事实上,虽然它们咬人毁物偷粮食,但也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

庚子鼠年来临之际,我们请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所长常罡给我们讲讲老鼠的科研故事。

种类最多的哺乳动物

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据统计,全世界啮齿目种数大约2277种,占已描述哺乳类动物的40%左右,我国分布有大约220种。啮齿类动物在脊椎动物进化上可以说是最成功的一支。

鼠类的足迹遍布于南极以外的世界各地。从赤道热带到极地冻土,从沿海的茂密森林到大陆腹地的沙漠戈壁,从低于海平面的盆地直至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从地下或深水中到几十米高的树冠,都有鼠类的身影。

啮齿目动物一般比较小,多数在夜间或晨昏活动,许多种类的繁殖能力很强。它们的运动天赋也很强,擅长攀登、跳跃和游泳。

在秦岭山区,生长着一种会飞的鼠——鼯鼠。鼯鼠头宽、眼大、耳郭发达,前后肢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可以帮助其在树中间快速地滑行。由于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升力的器官,鼯鼠只能在树间滑翔。它们栖居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针阔叶混交林中,能滑翔100—200米左右,飞行时又粗又长的大尾巴高高竖起,成为掌握方向的“舵”。

鼯鼠的粪和尿可以入药,俗称五灵脂,是名贵中药材。干燥零散的鼯鼠粪粒称为五灵脂米或散灵脂。粪粒和尿黏结在一起的粪块称为灵脂块或糖灵脂。近年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积极开展特种动物养殖示范,在鼯鼠保护、养殖方面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果。

老鼠生来会打洞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你能想象老鼠的洞有多豪华?

在秦岭山脉以及我国北方土层深厚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在青藏高原地区,生活着一种技术高超的地道挖掘“专家”,它就是啮齿动物鼢鼠。鼢鼠是一种地下生活的穴居型动物,从不冬眠,一年四季都忙碌着寻找贮藏食物或繁衍后代。

鼢鼠的洞,可谓真正的“鼠窝豪宅”。 鼢鼠洞系呈分枝状,分支较多的地方离巢较远,并且只有唯一的通道与巢相连。这样的洞道布局有很高的安全性,不易被蛇或鼬等天敌发现或破坏,且便于防御。鼢鼠的洞道系统主要包括8个部分:窝(巢)、贮食洞、粪洞、交通洞道、朝天洞道、出窝洞道、采食洞道以及盲洞。其中,窝是鼢鼠栖息、生育的场所,贮食洞是鼢鼠的粮仓,粪洞是其“卫生间”……也就是说,在鼢鼠的地洞里,类似人类的卧室、仓库、卫生间等功能区域一应俱全。

值得一提的是,鼢鼠会挖掘建造专门用来排泄的地方,即粪洞,一般位于巢穴的两侧区域。它们从不随地拉屎撒尿,都在粪洞解决。当粪便快要堆满时,这个粪洞就会被封堵放弃掉,鼢鼠会重新挖掘新的粪洞。此外,鼢鼠的交通洞道、抵御外敌的朝天洞道、出窝洞道、采食洞道等都特别讲究,可谓“独具匠心”。

鼢鼠几乎终生生活在地下,主要取食植物的地下部分。长期的地下生活使其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体型粗壮,吻钝,便于推土;四肢短粗有力,前爪非常发达,第三趾较其他趾长,是洞道挖掘的尖兵利器;由于洞道始终与外界封闭,不见光,眼睛变小、视觉退化,眼睛隐于毛内;洞道内空间狭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会受到严重干扰,耳壳也最终退化为皮褶掩盖于毛下……

致敬每一只小白鼠

在科学研究和医学实验中经常会用到小白鼠。小白鼠其实是用作实验动物的老鼠的统称。它们被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生物制品、工业产品和医学及生命科学等的安全性、毒性和效力等方面的实验和检验。

那么,为什么科研人员要挑老鼠做实验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们的基因组成、生物行为特征都跟人类非常相似,同时易于养殖,适应性强,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后的老鼠,甚至可以携带导致人类生病的基因。此外,它们的繁殖能力强,科研人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观察到药物对几代老鼠的影响。

小白鼠经过了长期选择、定向培育,已形成许多品种类型。为了进行特殊试验,科研人员还培育出了高癌鼠、低癌鼠、糖尿病鼠及先天性肌肉萎缩病鼠等特种小白鼠。

它们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向每一只默默无闻的小白鼠致敬!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