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稳妥实现秦岭输水隧洞贯通 两院士线上问诊引汉济渭工程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4-20 16:41
2020年4月15日,省引汉济渭公司视频连线中国工程院张建民院士、李术才院士,围绕秦岭输水隧洞安全顺利实现贯通这一主题,就制约引汉济渭先期通水的“卡脖子”问题、目前隧洞施工面临的“三高两强一长”技术难题进行远程咨询问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小洲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鹏主持视频会议。
李术才院士指出,恶劣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秦岭输水隧洞每一米掘进进尺都极为不易。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全长98.3公里,最大埋深2012米,是人类第一次从底部横穿世界十大山脉之一的秦岭,工程集合了隧洞(隧道)工程中的大多数不良地质问题,且条件更加恶劣、情况更加复杂、影响更加突出,其复杂性及综合施工难度世界罕见。隧洞施工中出现的岩爆、涌水、高温湿、高磨蚀硬岩、软岩大变形等叠加发生,在围岩节理裂隙极不发育、抗压强度达到306兆帕条件下艰难破岩,在极强岩爆当量达到区域小型地震级别条件下边待避边施工,每一米掘进进尺都极为不易。
秦岭输水4号洞内,工人克服高温、高湿、高硬岩、强岩爆等困难,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赶工期。刘正根 摄
李术才院士认为,目前秦岭输水隧洞施工进度是合理的、客观的、适宜的。基于当下TBM施工段进展现状,参建各方立足工程实际,进行了积极有效的科技攻关,采用了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措施,已经最大程度保障了现场施工安全,类比其他类似工程,当前隧洞施工进度是合理的、客观的、适宜的。
李术才院士建议,以秦岭输水隧洞安全稳妥实现洞通为目标,充分考虑不良地质问题造成的各种安全风险,持续做好隧洞超前地质预报预警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和措施,做好日常应急演练,确保洞室结构安全、工程施工安全。
张建民院士指出,秦岭隧洞遇到了洞室地质能遇到的全部问题,采取的措施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先进的措施。引汉济渭公司会同参建各方及国内科研院所开展了一系列专题研究和技术引进,如聚焦测深型电阻率法及微震监测等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手段成功应用,有效预测预报了掌子面前方围岩地下水及岩爆微震能量情况,极大地保障了现场人员及设备的施工安全;通过增加超前水锤钻机钻孔超前应力释放措施,降低岩爆强度。
张建民院士认为,岩爆、硬岩等依然是制约秦岭隧洞工程进度的根本性难题。岩爆、硬岩等不仅是引汉济渭的建设难题,更是整个地下工程,甚至岩土工程界的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工程继续建设中,参建各方仍需聚焦岩爆、硬岩等关键技术难题,寻求破解方法。
张建民院士建议,要放慢脚步,以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为第一要素;进一步摸索和总结超前水锤钻机钻孔在超前应力释放方面的经验,为地下工程岩爆治理提供“引汉济渭技术”;积极探索在极完整、极硬岩条件下TBM刀具破岩新技术,加强TBM设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