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要闻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见闻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8-03 16:09

d3244e03cb69bf78edd5f46282ae8b2b.jpeg

关盛元在平利茶山。

文/关盛元 

因工作关系,我和部分扶贫同仁被组织委派到陕南小城平利开展工作近一个月时间。为了便于工作,根据当地安排,我们住在一个叫作广佛的山间小镇。

这里四面环山,青翠如黛,两条顺坡而上的街道和沿街的徽派建筑风格的民房构成了这个小镇的全部景致,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沿镇而过,水流冲击石头的哗哗声,让我们这些异乡之人在夜间醒来时会无意识就推开窗户去看,山雨是否又飘洒了一夜?

犬吠,鸡鸣,虫唱,还有当地山民开始劳作的家什碰撞的声响,会在每个天刚刚蒙蒙亮时,唤醒我们这些他乡之客。清晨,一份蒸面,一碗包谷稀饭,一碗酸菜汤面,会最大程度地满足味蕾的诱惑,让所有人忘记了头一天奔波的疲乏劳累,也深深感受到山民们的热情与好客。

广佛镇虽然地属陕西,但靠近陕鄂交接,这里的山民少了关中人的耿直,风土民情更多的是婉约,正如当地方言婉转而柔和,在关中和陕北人听来,这里的话语更象是动听的歌。茶是这里文化的主打,无论踏进哪户人家,主妇或者姑娘二话不说,会先奉上一杯绿茶,沁人心脾,瞬间让人心情大好。

山里人淳朴和热情是与生俱来的,见到我们这些工作人员,他们敬称我们为“领导”,在赞颂党的好政策的同时,乡亲们感谢我们这些“领导”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入户关心他们的生活。我明白我们并不是什么领导,但是我们是代表组织来核查脱贫攻坚以来政策享受情况,就必须认真履职,我同时也感到非常骄傲,这份骄傲既来自于百姓的信任,更是一名驻村干部的光荣。

离家已经十几天时间,白天在山间奔波,草帽,雨伞,工作牌,笔记本和笔,扶贫底册资料是必备的手提包里的必备物,早晨和晚间在镇上分别开碰头会。为了走访不愿搬出大山的贫困户,工作组翻山越岭,徒步奔袭几公里到老乡家里核实政策享受情况。

十几天下来走访的贫困户有一百多家了,作为一名老的扶贫人,深入地学习了这里脱贫攻坚好的做法和经验,见证了脱贫攻坚以来秦巴集中连片贫困山区百姓生活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也在这里目睹了世间百态,感触颇深。

劳作可以改变命运让一代人看到希望

广佛镇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除了青山绿水的天然氧吧,贫穷世代伴随。这里的人们甚至把走出大山当作几代人奋斗的目标。一代又一代的现实告诉后辈人,守着大山只能是守住贫穷。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带动下,这里的茶叶、绞股蓝、药用百合等产业逐步打开了市场,村里还有了社区工厂。松河村牛哥社区工厂的袜子销路不错,当地的腊肉等土特产甚至需要预定才可以买到。

有几次,我六点多出来散步,呼吸山里的新鲜空气,让我吃惊的是山坡上有不少干活的山民,他们弯着腰忙碌着手里的农活,或者挖百合、或者摘烟叶、或者在茶园除草。我试着和干活的大叔聊天: “您干活起的挺早啊!”“客商开始收购百合了,趁着天气好,把地里的百合都挖了 。”

面对泥土的田间劳作是改变人类进化史的活动,当这样的劳动不再可以换取财富,当人们失去了对劳动意义的肯定,这样的农村是会逐步空心化的,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无根之木。而眼前的场景,让我无比的欣慰。

是的,只有让农民相信劳动可以改变贫穷,我们的全面小康社会才会早日到来;只有让人们相信勤奋劳作可以创造财富、依靠自己的双手可以改变命运,社会才可以进步的更快。

精准扶贫工作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

我们常常说:脱贫攻坚工作必将是载入史册的一场伟大工程,这个话对于普通百姓太大了,也理解不了,但这些年来,贫困群众生活的改变是实实在在而真真切切的。

山里人,祖祖辈辈住在大山里,交通闭塞,出行不便,世世代代如是,再倔强的人也会向现实低头。一户贫困老人告诉我,之前路不通,有个头疼脑热或者硬抗,或者在山里找点草药自己医治。现在水泥路通了,无论是去镇卫生院,还是到村里卫生室都很方便。

在入户过程中,遇到一户尿毒症患者,他告诉我,他的病情定期需要透析,如果不是农村合作医疗和健康扶贫政策,他活不到今天。还有一户尘肺晚期患者,喘一口气都很费力,家里还有两个学生以及年迈的父母。

虽然交流困难,但他的话语和眼神中透露出对党和政府的感激。的确,不敢想象,如果不是依靠政策兜底,这样的家庭如何维持。面对这样的人家庭,我的心情是沉重的,我更感觉到责任重大。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是脱贫攻坚凝聚的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

在灾难和疾病面前,扶贫的力量也许无法挽救即将陨落的生命,但是它会让另外一部分人更好地活下去。扶贫的力量无法直接给予财富,但是它让人们有了依靠自己双手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机会,可以改变一代人的命运。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点,到“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理论,更加突出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本质,即在处理人和自然关系、发挥人类改造自然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一定要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处。唯有如此,自然才能不负人类、回馈人类。

这一重要理论为我们在开展经济社会活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等,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明确指示。该理论对于脱贫攻坚扶智扶志工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脱贫的力量一定是来自于内部,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勤奋。在坚韧不拔的努力面前,厄运终将低头,好日子终将到来。

在这里工作期间,走访了一百多户贫困群众,看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也听到少部分不理解扶贫政策的农户要争当贫困户的言论。之所以能成为贫困户,每家都有每家的困难和不易。的确,生而为人,活着不易,更好地有尊严地活着更难。

曾经有人说,通往幸福的路永远不是平坦之途,但是只要我们相信,用自己的汗水和勤劳去奋斗、去拼搏,我们每个人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人不负生活,生活定不负人!

(作者系西安市科技局派驻鄠邑县灵山寺村第一书记)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