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丨电影“医生”:与时间赛跑,为艺术拂尘
来源:西部网 2023-08-29 17:10
图/王靖升 文/苏静萌
电影,诞生于胶片之上。留存下的电影胶片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在数字化潮流席卷而来的当下,胶片画面独具的颗粒感仿若历史的毛边,拼凑出那些已不复存在的时代一隅。走进西影传媒影像修复中心,像是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的高墙阻隔了园区内的喧闹声,油漆墙面、手写门牌、飘散出来的胶片酸味,仿佛时光机一般带你穿越回到了胶片时代。在这里,有一群人与时间比赛,赋予历史新生,坚持做好有温度的备份……
褚欣伟是西影传媒影像修复中心的一名胶片修复师。1995年,受父辈影响的他选择来到西影厂工作,主要负责胶片冲洗。“那个年代,我最熟悉的‘伙伴’就是上海机械厂出品的35毫米显影机,现在我的‘老伙伴’也已经‘退休’了。”从胶片的辉煌到没落,褚欣伟经历了几次阵痛,也见证了从胶片到数字化的变革。他似乎与外部世界隔离,在一个独立的王国里做着一件留住时间的事。
“身边的同事有的选择了进剧组,有的选择转行,我选择了留下。”2007年,西影成立了传媒影像修复中心,与胶片打交道多年的褚欣伟来到了这里,从一名胶片冲洗师傅,转变成了一位与时间赛跑的胶片修复师。自此,褚欣伟最亲密的“伙伴”也从显影机变成了剪辑台。“胶片修复与胶片电影完全不同,我们不是去创造,更多的是去还原。”
褚欣伟说,胶片因其自身特质,极易在存放、使用和流转过程中受损,产生齿孔收缩、酸化、划痕、霉斑等一系列问题。“现在的社会走得太快了,以至于我们意识不到把什么甩在了身后。其实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哪怕一刻不停地修复,胶片依然在慢慢老化。我们需要快一点再快点,才能保留的多一点,再多一点。”
胶片修复也并非易事,需要经历素材整理、素材清洁、素材扫描、数字中间片修复、色彩修复、音频修复、声画合成、成片输出等环节。而褚欣伟所做的物理修复环节属于修复“路途”的起点,素材整理、素材清洁都属于前端工作。在剪辑台前,褚欣伟一坐就是一整天,用双手为老胶片慢慢拂去尘埃。
“这些就是从存储库房抱出来的胶片,都是未来需要剪辑修改的片子。”坐在剪辑台前,褚欣伟边说边剪辑,手上的活没有停下来。对于粘连的胶片,褚欣伟需要进行手动擦拭,针对胶片的画面缺失、齿孔破损、撕裂断裂等部分还要进行逐一修补,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一盘300米的胶片,播放起来只有10分钟,但仅仅修复这一卷,有时就要忙上两三个礼拜。”褚欣伟说。
16年来,褚欣伟就这样在眼花缭乱的奇观中遥遥回望,一帧一帧抚平岁月的斑驳。“由于很多胶片资料都是孤本、珍本,如果不及时修复转成数字储存,其损失难以估量,有些珍贵的历史画面和声音资料将永久消失。”褚欣伟说,素材整理作为物理修复的第一步,需要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这样才能为下面的修复工作打好基础。
完成初步剪辑后,素材会被送到曾经的洗片大厅给胶片“洗个澡”。“如果胶片上的齿孔有问题,放到这里的时候就会断掉,还会影响后续的扫描质量和数字修复。”褚欣伟说,胶片清洗需要特质的洗剂,还要通过烘干的流程,整个清洁过程需要好几个小时,而这几个小时的空档时间,褚欣伟就坐在旁边的小凳上,耐心等待。“必须要守在这里,万一出现异常,需要第一时间处理。”
16年以来,褚欣伟参与修复了上千份胶片。每天用手触摸、用眼判断的工作,就算对钟爱电影的褚欣伟来说,也是枯燥和漫长的。“当时修复大话西游加长纪念版的时候,我们从上万个胶片中选出了三百多本胶片,单是剪辑就花了好几个礼拜。”但看到经典电影重回荧幕和影迷热度不减的评论,伴随褚欣伟几个月的疲惫也随之一扫而空。
在修复胶片过程中,褚欣伟常常能看到以前自己冲洗过的片子,那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无法比拟,只留下酸酸的胶片味引人追忆。“这也可能是我坚持做下去的原因吧。”褚欣伟说,自己40多岁的年龄算是行业内较为年轻和普遍的,年轻人不懂胶片,没有感情,坐不住,当然干不长久。“留存下的胶片,不仅是宝贵的艺术遗产,而且是世界现在和过去的模样,对电影充满激情和喜爱的人才能坚持修复下去。”
要把一部电影修复好,光靠褚欣伟一人是远远不够的。电影修复工作,不仅考验耐力、眼力,更需要高默契的团队合作。对物理修复完成的胶片,胶片扫描师会使用精密扫描仪一帧一帧地进行高清扫描,将这些脆化、缺齿严重的胶片变成数字资料。而数字化修复也是胶片修复的关键,修复师需要手动修复斑点、划痕、竖线、变形等画面问题,同时对修复完成的影片进行二次校色,完成声音降噪、补词、声画对位等工序。
一秒钟的画面有24帧,就相当于24幅画面,而一部90分钟的电影一般在13万帧左右。这也就意味着,数字化影像修复师要逐帧对13万张图片进行修复。一位熟练的技术人员一天平均能修复5000帧左右,算起来也只有三四分钟的影像。碰到4K的情况,问题被放大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更是几何倍的增长。“所以,修复的难点就在于数量和级别。”
“我们也在摸索,但修复遵循的基本原则始终是修旧如旧。”在褚欣伟看来,电影修复就像文物修复一样,要让影片最大程度地还原成当时的样子。有些画面,通过新技术可以完善,但也可能因此丢了老电影的质感,破坏了它的艺术性。“偶有胶片缺失的情况,也只能实实在在地敲上字幕:此处历史文件缺失,这也是我们所遗憾的。”
“交到我们手里的都是非常珍贵的影像,一个不起眼的瑕疵就有可能让一段时代记忆就此消失,所以这份工作不仅要用眼,更要用心。”胶片中蕴含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电影人所处的社会背景,每一部都有独特的年代烙印,但它们经历过动荡,没有妥帖的保存条件,很多已经发霉粘连、撕裂断片。
胶片电影虽然难续当年的辉煌,但胶片电影所承载的故事和底蕴,却将在电影修复师、放映员、观众的手中,一代代传递下去。“一本小说,一首音乐,一幅画作,只要有人欣赏,它就可以延续下去。电影也是一样,尘封多年的胶片,再次出现在大荧幕上,每次欢呼和热泪,都会让它重生。”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