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商洛市推荐候选人公示
来源:商洛新闻网 2022-05-17 19:38
根据《关于做好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候选人推荐工作的通知》相关要求,经各县区、市直单位层层推荐,征求组织、纪检、公安、法院、税务、工商等部门意见,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5部门联审,报经市委文明委领导审定,现对商洛市推荐的10名陕西省道德模范候选人予以公示。广大干部群众对所推荐对象如有意见,可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向市委文明办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情况的材料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请使用真实姓名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
公示时间:2022年5月17日-5月23日
联系方式:
市委文明办思想道德建设科:2330185
邮箱:827017177@qq.com
中共商洛市委文明办
2022年5月17日
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商洛市推荐候选人名单
一、敬业奉献
1.张淑珍,女,1937年4月出生,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
2.王健,男,1965年11月出生,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
3.董照锋,男,1976年12月出生,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
二、孝老爱亲
1.闫爱民,女,1959年10月出生,洛南县古城镇何村村民
2.刘宏祥,男,1973年10月出生,镇安县月河镇罗家营村村民
三、助人为乐
1.王力,男,1987年6月出生,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职工
2.周谦,男,1982年1月出生,丹凤县委史志办职工,丹凤朝阳爱心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兼会长
四、见义勇为
1.何衍健,男,1982年4月出生,商南县清油河镇洋桥村村民
2.程建军,男,1978年6月出生,程宝存,男,1953年8月出生(已故),均系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村民
五、诚实守信
王超,男,1970年5月出生,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陕西省茶产业促进会会长
陕西省第七届道德模范商洛市推荐候选人事迹简介
一、敬业奉献
1.张淑珍,女,1937年4月出生,商洛市茶叶研究所名誉所长。她1961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林学系,放弃城市优渥条件,主动到商南工作。她扎根山区、矢志不渝地致力于南茶北移的引种试验及引进推广工作。她跑遍湖南、安徽、浙江等十几个省市县取经学艺;她住窝棚,扛锄头,挑水桶,当农民,以茶山为家,以事业为重;她经常通宵达旦做试验,一进行种植试验就半年多不回家,终于在1972年春终于栽活茶树2000亩,从此改写了北纬30度以北不能生长茶叶的生物环境学,将茶叶栽培由南向北推移三百多公里,商洛市商南县成为中国西部最北端新兴茶区。她披晨露,钻茶林,研究解决茶叶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她亲自采摘茶叶,悉心研究炮制工艺,研制成功的商南泉茗在1986年通过专家鉴定,并荣获“陆羽杯”大奖。1992年她大胆创新,开创了“公司+茶场+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她的带领下,商南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经济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重大贡献。2020年,商南全县共建茶园25万多亩,从事茶叶种植的农民有5万人,茶农人均增收5000元,带动贫困户2.4万人。现年85岁高龄的她,依然奋战在茶产业一线。她个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陕西省劳动模范、陕西省三秦巾帼十杰、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各项荣誉130余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被选举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和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21年6月28日,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王健,男,1965年11月出生,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在法院工作32年来,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开拓创新、勇于担当。2012年10月,他担任执行局长,当时“执行难”问题较为突出,未结案和执行信访居高不下。他家里上有八旬的父母,妻子患脑瘤长年卧床,为了不耽误工作,他高薪请来保姆照顾家里,自己则一心扑在工作中。他为了破解“执行难”,制订了岗位目标精细化管理办法,实行“1121”团队模式和“繁简分流”办案机制,受到最高法院领导的肯定,多家法院借鉴学习。在全国率先推行执行“大头贴”公告和“悬赏公告”的做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中国法院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全国法院系统广泛推广,为破解执行难贡献了“商州经验”,被大家赞誉为“铁腕局长”。近五年来,他亲自带头办理案件1600余件,群众反响良好,为构建法治社会、诚信社会、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30多年来,他没有一次受到当事人投诉,刚直不阿、清正廉洁是他的真实写照。商州区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有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示范法院”,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执行工作先进集体。2017年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2018年被陕西省文明委授予“陕西省道德模范提名奖”。
3.董照锋,男,1976年12月出生,商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主任。他25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爱岗敬业,荣获全国农技推广贡献奖、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优秀个人、全国绿色食品优秀检查员、省五一劳动奖章、陕西最美科技工作者、市先进工作者、道德模范、首批突贡人才等荣誉称号二十多项,入选省“特支计划”,事迹在省市多家媒体报导,具有较大影响力。他扎根一线,每年坚持100多天基层服务,两年派驻脱贫攻坚中,培育合作社52个,建成万亩产业带、百万袋食用菌产业园区;他恪尽职守,在8年植保工作中主持试验16个、引进农药新品种40多个,7年的农村能源工作中,组织建设户用沼气6.7万口、沼气工程216座、万吨有机肥厂7个,10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确保产品合格率稳居99%高位,认证无公害产品87个、有机绿色产品72个、地标产品12个,登记名特优新产品71个,位居全国首位;他守正创新,主持国省项目8项、地方标准5项,创新技术10项,发表学术论文63篇,出版专著4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8项、国家专利4个,2项工作模式全省全国推广,打造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示范市两块“国”字招牌,为商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了卓越贡献。
二、孝老爱亲
1.闫爱民,女,1959年10月出生,洛南县古城镇何村村民。她几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公公、婆婆、丈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心、爱心的真谛。闫爱民家中有8口人,年迈的公公,4个年幼的孙子,丈夫、儿子、儿媳长年在外务工,2001年,一直体弱多病的婆婆被诊断为食道癌晚期。2002年,丈夫遭遇车祸导致肾脏坏死,进行了右肾切除术。2005年,年迈的公公患脑萎缩瘫痪在床,丈夫又被查出直肠癌。闫爱民自己干活时摔伤,右脚跟骨折,留下了后遗症。2013年,丈夫的脑梗病情愈发严重,多次治疗无效,彻底成了植物人。她的家里西边屋子躺着植物人丈夫,东边屋子睡着脑萎缩瘫痪在床的公公。闫爱民每天给他们翻身按摩、擦洗身体、换洗被褥、打扫房间。每日三餐总是先给公公、丈夫喂完饭后自己才吃。丈夫去世后,闫爱民依然早起晚睡照顾93岁的公公,每逢天气晴好,她都会将老人用轮椅推到屋外晒太阳散步。怕公公卧床长褥疮,劳作一天不管多晚回来,她也要坚持给老人换洗衣服,不辞劳苦。几十年间,面对家庭遭遇一连串的不幸,她用爱扛起一家人的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21年被评为“2021年第一季度孝老爱亲商洛好人”。
2.刘宏祥,男,1973年10月出生,镇安县月河镇罗家营村村民。刘宏祥家中6口人,属于2016年脱贫户,他悉心照顾岳父刘召有24年,孝心和爱心感染了村里每一位村民,成为了大家争相学习的好榜样。刘召有老人今年80岁高龄,自36岁因伤致残已瘫痪在床,行动不便,时刻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刘宏祥与妻子结婚后,便主动将岳父接到家中照顾,穿衣、洗漱、喂饭、按摩、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他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岳父虽然常年卧床,但屋子、床铺每天被他收拾的十分整洁,屋里也没一点异味,老人这么多年一个褥疮都没生过。天气好的时候,他都要把岳父背到户外晒太阳。两个儿子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对老人也是十分孝顺。刘召有在女婿刘宏祥、女儿刘明秀的悉心照顾下,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仍然很好,精神状态也很好,他现在还能够依靠双手编织竹篮、竹篓、背篓等制品,每年编各种竹制品100余件,增收1万多元。正是刘宏祥这种默默付出的孝子之心,才使得岳父安享晚年。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的把孝老爱亲化作生活中最自然的行为,用心用情去实践。
三、助人为乐
1.王力,男,1987年6月出生,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职工。2013年,王力发起成立山阳县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协会成立后,他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将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记在心间,把传承雷锋精神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志愿服务的路上,从未止步,他靠着一辆摩托车跑遍了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和敬老院,他把爱心洒在山阳的每个角落,把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到商洛六县一区,用自己的青春年华,让“志愿者”三个字在他的身上熠熠生辉。9年来,他先后看望900多名孤寡老人,同时多方筹措,为36名残疾人送去21万元救助款,对30多户重病家庭向社会求助67万元,为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患病亲属子女送去关爱资金6万元,为4个乡镇的50户贫困家庭联系帮扶资金10万元,联系资助困难家庭学生360人,联系资助大学生26名,每年慰问消防官兵、交警、武警180多人。9年的时间,3200多个日子里,他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00余场次,平均不到2天就有一场善举善行,其中有四年的周末,他从未休息过。正是因为他的亲历亲为和认真负责,带动了身边近20000人参与了志愿服务活动。先后被授予中国好人、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提名奖、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等荣誉称号。
2.周谦,男,生于1982年1月28日,中共党员,丹凤县委史志办职工,丹凤朝阳爱心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兼会长。作为丹凤朝阳爱心协会会长,他一直把助人为乐当作自己人生最重要的一部分。工作之余,他一头扎进社会公益活动中,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扶贫帮困、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几年来,周谦和他的公益团队开展公益扶贫活动176次,爱心足迹遍布全县的12个乡镇30多个村和17所中心小学,受助群众达到7625人,其中走访山区看望留守老人1663人、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1150人、慰问留守儿童4798人和敬老院孤儿5人,“一对一”帮扶9人,资助每人每月生活费500元至600元不等,送去价值260万元的学习用品、课桌、生活用品、校服等,除了积极开展捐赠和帮扶活动外,协会还先后组织志愿者赴武关等11个镇办的32个村开展脱贫攻坚文艺演出+义诊20场次。近年来,个人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商洛市第七届道德模范”、“最美志愿者”、“商洛好人”等十余项荣誉。他所带领的朝阳爱心协会也先后被授予“商洛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最佳志愿者服务组织”、“最佳服务项目”等。
四、见义勇为
1.何衍健,男,1982年4月出生,商南县清油河镇洋桥村村民。2020年8月5日下午,在山阳县板岩镇鱼咀子附近的马滩河边,一男一女不慎被激流冲入很深的浑浊沙坑中,发生溺水昏迷正在下沉,当时河水浑浊,溺水者离河岸较远,水深不明,水流湍急,还有漩涡,情况非常紧急。千均一发之际,恰巧赶到的何衍健听到呼救后毫不犹豫地率先跳入水中奋勇救人,在他和朋友的努力施救下,成功将两名溺水者救上岸,经过控水和心肺复苏等急救,二名溺水者成功得救。对他来说,这是第三次水中救人了。1996年7月,读初中的他就曾救起被洪水冲走的小学生。2004年8月,他还在二龙山水库坝下深潭中救起一位不慎落水的武警战士。英勇救人的他,还乐善助学,2020年秋季起,他对在商南县高级中学就读的4名家庭困难高一新生每人每学期资助一千元,直到大学毕业。他在危急时刻的最美一跃,诠释了他见义勇为的美好品德,为当代青年树立了良好榜样。2021年1月,荣获“商洛好人”奖项,2022年2月入选“陕西好人”榜。
2.程建军,男,1978年6月出生,程宝存,男,1953年8月出生(已故),均系丹凤县武关镇梅庄村村民。程建军常年靠在外务工养家糊口,因为疫情原因,近两年没有外出,和爱人在家种香菇,干点零活,一家人虽不富贵,但也其乐融融。2021年9月13日上午,程建军和父亲程宝存在梅庄村武关河南岸的坡上挖花生,突然听见有人大喊,“有人被水冲走了!”听到喊声,程宝存、儿子程建军发现河里一个人连同背篓在大水里拼命挣扎,父子二人连忙放下农具就往河边跑,鞋袜顾不上脱就浑身蹚到水里救人,父子二人经过几番挣扎,终于将落水的田角林拖到岸边,没有想到这时意外突然发生,站在水里筋疲力尽的父亲没站稳被水冲走,很快就被冲向深潭,儿子程建军疯了一样要去深潭救父亲,被岸边的人强行拽住,才避免了悲剧再一次发生。60多岁、身体刚强、硬朗的程宝存为抢救落水的田角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当别人问他这次救人是否后悔,程建军说,“不后悔,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我还是会做的”。
五、诚实守信
王超,男,1970年5月出生,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陕西省茶产业促进会会长。他始终牢记对乡亲做出的“带着大家脱贫致富”的承诺,在公司设立产业惠农帮扶工作室,规范建立贫困户档案252册,设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商南茶叶技术推广站”,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对茶农进行培训;农户建园缺乏资金,他自掏腰包,无偿为农户提供茶苗、竹篾、遮阴网等农用物资;茶农担心销路,他答应茶叶采摘后,公司按市场价统一进行回购。通过基地务工、配股分红、鲜叶收购等措施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茶叶种植3300余亩,帮助256户贫困户698人实现脱贫。茶产业回收期比较长,有时公司资金压力非常大,但他认为,公司再难,也不能拖欠员工工资,做人要讲诚信、守承诺,公司成立11年,他从未拖欠过员工一分钱。他坚持将“产品即人品,信誉即生命”作为公司的本钱和生命线。茶叶种植过程中坚决不使用农药,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用行动和肉眼可见的措施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产品。公司先后荣获“陕西省诚信经营示范单位”、“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等荣誉称号。他将沁园春茶业发展成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茶叶基地发展成为陕西省最大的无性系白茶示范基地,将“商南中国北茶小镇”打造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秦园春”牌商标打造成陕西省著名商标。他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诺言,受到群众和社会一致好评,个人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中国茶业年度人物、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