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当好新时代“答卷人”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1-12 11:4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艺术家回信,对做好艺术创作工作、促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希望。
当前,在文化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艺术家该如何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开展创作实践,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美术界始终在努力思考和深入探索,努力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 投身主题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尚辉表示,“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求艺术创造全方位、全景式地向人民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文艺作品描写历史的角度可以丰富多样,但优秀的史诗应当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有关民族精神、有关人性正道的激扬。”他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的组织下,美术界开始出现较大变化,特别是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的持续推出,许多画家投身于主题性绘画创作之中。在第十次文代会召开以后,艺术家们积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用艺术作品振奋民族精神,用积极的文艺创作歌颂人民。面对重大题材美术创作“抢着画”,显现了艺术家们的文化自觉。
在尚辉看来,近年来,美术界组织的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建党百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尤其是党史陈列馆五组大型纪念碑雕塑等一系列美术创作,主创人员正是在“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指导下,才能深度发掘作品中体现的“人间正道”,才特别感人,也克服了人物形象的概念化、同质化。尚辉表示,“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求必须关注“人民”,只有认真贯彻总书记所强调的“书写百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书写百年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百年中国人民奋进的伟大诗篇”,才能使历史与现实题材的创作充满意涵丰富、气势磅礴的人民情怀与人民精神,人民才是灌注到这些作品中的精、气、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许江也表示,在重大题材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在大历史、大现实的追问中,在人民生活和历史使命的浸润中,对语言伦理的认识有了很大提升。“创作者们所关心的并不仅是漫无涯际的语言实验和探险,而是人类的价值是否可以反复锤炼和再造、反复起作用的问题。重大题材与大时代的大风云相连,与历史的命运和人性的光辉相连。它需要‘修辞立其诚’,需要与其内涵高度相一致的语言伦理的建构。所以,这些重大题材创作,带着我们反反复复回返人类理想和人类价值的历史高度,塑造其艺术所维系着的人民观念和伦理意识。”许江说。
扎根优秀传统文化 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人民历来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怀,当代中国文艺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
近600件表现中华民族历史的人物形象,其中有50多件立于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场所,这是中国美术馆馆长、雕塑家吴为山迄今为止在展示中国形象方面的创作成绩。比如,立于希腊雅典阿拉果广场的《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立于乌克兰首都市中心的《心灵之门——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与中国诗圣杜甫对话》、立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的《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等,都在国际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奋斗史铸就了伟大精神。通过对承载中华民族精神的伟人、哲人、英模人物的塑造,能够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让具有独特辨识度的民族形象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有效载体。我的上述作品均以对话为主题,表达了‘和平’‘平等’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用艺术的形式架起了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吴为山说。
近年来,中国国家画院开展了“扶贫颂”“黄河颂”“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庆祝建党百年系列作品展”等主题美术创作项目,组织画家深入到基层采风写生创作,创作出更多接地气、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中国国家画院油画所所长赵培智表示,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创新与传统的关系:“艺术当随时代而变,创新是文艺工作的深层追求和最佳姿态,也是艺术的生命。我们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但简单复制传统肯定是行不通的,我们只有根植传统,深入学习传统,把握传统艺术精神,将传统艺术元素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进行创造性转化,才是根本创作原则。”
北京画院一直致力于国际美术交流活动,曾多次举办国际艺术交流展,致力于齐白石中国画艺术的国际推广,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出了贡献。如何将我国的经典传统文化传播出去?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表示,将我国的经典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画艺术传播出去,是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方面。“首先,中国画的国际传播需要找到同频对话的语境。文化交流活动的前期策划必须找到共同关注的话题,借由当代视野与思维去建构不同文化之间能够交流与对话的语境,搭建有效的对话平台,以对方能听懂、看懂的方式进行阐释,这对于中国画的国际传播更为有效。其次,中国画的国际传播需要有高度的文化站位。在进行中国画国际传播的过程中,要选择能够代表国家或者民族文化高度的作品。国外观众可以通过作品所蕴含的强大的文化力量,来感知与认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从而促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吴洪亮说。
坚守人民立场 书写人民史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连环画作为传统的大众艺术,天然地与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联系。对此,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主任、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院长李晨深有感触:“连环画从近乎销声匿迹到全面复兴,离不开连环画前辈们的努力,更得益于党的文艺指导方针,特别是继上次文代会之后,我们更加明确了创作的根本,为什么创作和为谁创作是连环画艺委会最近五年的工作方向。仅最近五年我们举办的架上连环画全国巡展就不下50场。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如何顺应时代的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传统连环画能够顺利完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担负起培根铸魂的历史重任,展现连环画这一传统画种的新气象,对于我们来说,还需要不懈的努力。”李晨说。
2021年,清华美院教授程向军创作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大型漆壁画《长城颂》。他表示,这次创作不仅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运用中国漆画艺术生动系统地诠释中华民族精神、以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苦创业历程赋予作品深刻思想内涵的一次具体实践。“文艺创作必须要以人民为中心,艺术只有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相连、休戚与共,才能发出震撼心灵的声音。要想让中国漆画艺术焕发新光彩,就要力求作品弘扬民族精神,蕴含中国精神,厚植文化根脉。”程向军说。
在建党百年之际,中国美术学院30余件主题性绘画创作入选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其中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何红舟主创及参与创作的作品就有4件。何红舟深刻体会到,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创作的多次讲话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展开,对于艺术创作方向而言具有高屋建瓴的思想引领作用,在艺术实践中又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作为艺术家,我们不仅要把握好艺术创作服务人民的方向,同时要关注并保持艺术创作的高水平与高质量,这是文艺工作者的生命线,如何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中真正做到‘思想开掘要深、艺术创造要精’,这都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大功夫进行深入研究,以出精品为目标,始终是每一位艺术家努力奋斗的方向。”何红舟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心系时代,坚守人民立场,谱写人民史诗。文艺工作者心之所系、魂之所牵、站在什么立场、为什么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是根本性、主体性问题。人民性是党领导文艺事业的本质属性,文艺工作和文艺工作者要坚守人民原则,要始终有这样的自觉,化小我于民族大我,融己心为人民之心,怀囯之大者,树时代神魂,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主体性建设,修身立命、自我升华,担负文艺复兴的大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说。(记者 李百灵)
青藏高原(漆画) 90.5×180.5厘米 1984年 乔十光 中国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