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汽车产业向“新”提质 加速领跑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0-31 13:08
深秋时节的宝鸡,高质量发展热潮涌动。
10月29日一大早,宝鸡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车间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记者看到,这里的缸体、缸盖生产线开足马力,机器人挥舞着机械手臂抓取零件,科技感十足。在企业装配车间,每40秒就有1台发动机下线。
宝鸡吉利发动机有限公司拥有达世界先进水平的缸体、缸盖、曲轴全自动机加生产线,以及先进的装配、冷热测试线设备与技术,致力于1.5TD三缸发动机的研发与生产。
“去年我们给缸体、缸盖生产线增加了7台设备,投入使用后产能得到明显提升。今年的年产能预计同比增长71%。”该公司总经理于涛说。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制造业大市。近年来,宝鸡市培育了钛及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等六大产业集群和乘用车、商用车、航空航天、数控机床等24条重点产业链,形成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创新成势的背后是科创基础的日渐夯实。今天的宝鸡,处处涌动着生机与活力,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石。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我们将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争取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于涛说。
汽车产业是宝鸡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宝鸡,吉利、陕商、通利等13户整车及专用车企业,地通华强、麦格纳等300多户汽车零部件企业聚集发展。1月至8月,宝鸡市汽车产业产值400.98亿元,同比增长6.83%。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驾护航。
目前,宝鸡市建立了“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集群群长、产业链链长”的工作机制,出台了《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对新引进的重点项目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同时,宝鸡市持续加大科研和资金投入力度,谋划实施了陕汽数字化转型建设、比亚迪新能源线束扩能、吉利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不断提升汽车产业延链补链水平,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在国内市场深扎稳打的同时,宝鸡汽车产业也在稳步拓展国际市场。
前不久,位于岐山县的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商用车”)中标乌兹别克斯坦30台纯电压缩式垃圾车采购项目。这是今年国内环卫装备领域最大的海外政府招投标订单,将进一步助力“一带一路”装备制造合作走向深入。
此次中标的车型是陕汽智云S500新能源环卫车。该车采用国内首创的集成式电驱桥技术,动力强、电耗低,并且操作便捷、安全可靠,满载等速续航里程可达320公里。
作为宝鸡汽车产业的重要承载区之一,岐山县把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和强县产业,坚持“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发展思路,全力打造千亿汽车产业集群,成功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
“出海”实现新突破,彰显了陕西汽车产业的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也为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
近年来,宝鸡市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机床工具、轨道交通装备、石油装备等重点装备制造产业,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企业聚集效应正推动新的增长动能加快形成。
“我们针对不同国家的路况标准、作业需求和政策法规,精准实施‘一国一车’营销策略,出口订单量持续增长。”陕汽商用车有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坚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下一个五年,企业将持续深耕国际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力争成为全球一流的绿色运力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加速奔跑的不只是汽车产业。1月至8月,宝鸡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六大产业链群增加值增长11%,24条产业链规上企业突破700户。
展望“十五五”新征程,宝鸡市已开始积极谋划。
“未来五年,我们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园区承载,打造更多的行业细分领域拳头产品,提升重点企业品牌影响力,促进汽车产业向‘新’提质、延链壮群。”宝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张华表示,宝鸡市将围绕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不断完善“群长统筹、链长主抓、专班服务、链主带动、县区协调”机制,加速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记者 付玉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