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见丨为民生守好“公平线”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2-07-22 16:10

2020年至2022年6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结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约19.1万件,其中经审查提出抗诉1.2万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3万件,抗诉改变率、再审检察建议采纳率均大幅上升。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于党员干部时时刻刻在身边,关心他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他们办好生活的小事情,解决生活的小问题;群众的安全感,在于抗洪抢险、疫情防控等危急的关头,党员干部敢于冲在最前沿,奋战在第一线,为他们筑牢的安全“防线”。而司法公正、公平、公开、透明,更是为群众守住了民生最后一道屏障,让群众的安全感更强,幸福感更强,满意度才会更高。

群众的事情要办好。不管是到网格社区去走访联系,收集群众的“微需求”“微心愿”,还是开通网络民意“直通车”,听群众“说事”,亦或者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都应该要听清楚群众想说什么,问明白群众想表达什么,从而把群众想干的事情都摸清楚,通过基层协商的机制,让“群众吹哨,干部报到”的机制发挥起来作用,把群众想要实施的安居工程、慧眼工程和亮眼工程等等“民心守护”工程都干起来。

群众的问题要解决。群众有什么难题,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向基层党组织或者是网格员、志愿者、基层党员干部等反馈寻求帮助。路灯坏了,下水道堵了,出门的坑洼或者是泥泞,周围的环境脏乱差,不文明行为等等,都可以及时的向社区反馈,也可以直接通过“便民联系卡”等及时的将联系人、联系电话都告诉群众,让群众可以“点对点”的发送“问题清单”,及时的去消除这些问题对群众的影响。

群众的公平要守护。公平、公正,是群众最后的一道“防线”,如若不能更好的去守护民生的“公平线”,民心肯定就不会安稳,安全感也就会降低。因此,要能够始终坚守司法公正的“源头”。让群众感受得到正义的守护。要做好“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同时,要引导人民群众坚持用好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权益,也才能更好的营造公平的环境,为群众增强安全的幸福感。(谢丹)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