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

13.6斤背后的“杨凌硬核科技”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08-05 19:25

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刘松焘 杨凌台 许正斌 万英俊)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公告,今年全国小麦产量2634亿斤,比去年每亩增产13.6斤,增幅1.8%。在这丰收背后,是杨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和他的团队为小麦条锈病防治提供了“硬核科技”支撑。

作为锈病防控岗位专家,身处杨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和他的团队早在去年11月就预测出今年小麦条锈病大面积发生的严峻形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今年国家这个讲的话面积大概是六千万亩,如果由得它病害这样漫无边际的这个发展下去,可能就不是六千万也可能是八千万甚至上亿。”

于是,他们通过全国小麦条锈病防治协作组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向国家相关部门和我省以及甘肃、四川、湖北等地提供详尽信息和预警,制订出“控西保东、打点保面、压前保后”等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在“疫情”期间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防控工作,打响了小麦条锈病防治的“阻击战”。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国小麦条锈病的有效防治率达90%,达到了可防可治、有病无灾的目标。

康振生:“陕西也算了一个账挽回小麦锈病损15%,大概挽回了62.3万吨。”

趁着暑期,康振生团队的科研人员赶往咸阳市长武县小麦条锈病菌监测点,查看由他们自主研发的小麦条锈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情况。这套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系统,包括孢子捕捉仪、环境监测传感器和云端数据库三个部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院长教授胡小平:“通过传感器的监测孢子的捕捉,来进行预测模型的预测形成最终的预测结果,发给各级植保站和政府部门,来指导病害的防控工作。”

现在他们已经在我省以及甘肃、湖北、四川等地设置了9个监测预警点。从测试结果看,这套系统的推广应用不仅可以提前20天预警病情,还会比人工大面积调查更加精准。

胡小平:“从国家层面来讲我们现在讲双减,有了我们的预测精准度很高的这样一套系统,加上我们可以预测他的发病区域,就是高精度高准度的病害的精准防治,或者叫科学精准防治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