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动态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参编的《海绵城市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施工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获批发布

来源: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2020-03-27 11:52

近日,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参编的《海绵城市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施工技术规范》省级地方标准获批发布,这是新城承担的10余项海绵城市省级地方性标准编制任务中首批成果,将于3月28日正式实施。

3730886ef8afab84b365d10bd0b55580.jpeg

86d98f2b633952830e969bcd520f0e8b.jpeg

据悉,《海绵城市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施工技术规范》由沣西集团、西安公路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编制。研究团队结合本地土壤、降雨及介质原材料等条件,设计优化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配比,改造生产工艺,开展上百次的系列室内实验研究验证,确定最终最优配比,应用于工程项目60余处。通过近5年的应用监测,该类型渗滤介质既保持了良好的下渗速率,又满足植物生长,为陕西省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本土化技术与方案。

此规范的出台将全面提升海绵城市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施工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生物滞留设施雨水渗滞蓄功能,确保实施项目海绵城市指标的可达性,极大提升海绵城市应用技术水平。

e43ba6bab4e20c0770d46349242687df.jpeg

中心绿廊—海绵城市中央雨洪调蓄系统

解决了什么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中,土壤介质是生物滞留设施功能发挥的重要载体。西咸新区本地天然土壤是西北地区常见黄土,粉质粘土、粘壤土组分含量较高,渗透性较差,易板结,雨水下渗、滞蓄及净化作用差,不宜直接作为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沣西新城海绵城市技术中心通过开展《西咸新区海绵城市绿地土壤换填介质应用技术研究》,着重解决以下问题:

1、改良原状土,提高生物滞留设施下渗性能,破解易板结难题,有效控制地表径流总量与峰值,缓解城市内涝。

2、在提高下渗的同时,增强土壤介质径流污染物截留、吸附、沉淀、微生物降解等净化作用,有效控制城市面源污染。

3、将雨水下渗、滞蓄、净化与植物生长需水规律有机结合,改善植物生长环境,提升景观效果。

cce70c71c2829a93ff9b8624c852bd56.jpeg

671474b69572e5995b28fcb12fc9fe6a.jpeg

原土和海绵城市换填土对比

有什么效果?

本项研究产品较原土渗透性能提升了近百倍,改善了生物滞留设施对雨水的渗蓄及截污净化效果,可有效削减径流雨水、缓解城市内涝、控制城市面源污染,同时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本项研究采用工业、农业、园林、建筑等废料做为换填渗滤介料原料,价格低廉、取材方便,拓宽了绿色再生资源的应用渠道,促进城市建设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的转变;该项研究成果在西咸新区的示范应用将加速生物滞留设施渗滤介质的工业化生产,为我国西北地区海绵城市建设与相关产业链培育提供借鉴。

c3587840df8b44244cbc62c5014167c7.jpeg

2015年以来,沣西新城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建设为依托,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和实践创新,并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植物选型、模型应用等方面形成了本土化、定量化的海绵城市技术标准体系。

同时统筹地方科技资源,全力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承担海绵城市系列国标、协会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10余项的编制工作,成功获批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城市。结合研究与实践,及时将试点建设成果转化升级为地方标准,提升了我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水平,为海绵城市全面推广奠定良好基础。(通讯员 田博雅 )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