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体小全运”:探索体育教育新路径
来源:陕西日报 2025-11-18 09:52
“我们要让理论课堂成为赛事规则与科学运动的‘打底课’,让各类运动场馆成为第二课堂的‘实训场’,让竞技赛场成为体育专业技能的‘比武台’,让赛事宣传与体育展演成为激发广大师生文化创作的‘主舞台’,全面、全程、全方位,以体育人。”11月10日,西安体育学院副校长张葆欣说。
近日,西安体育学院第一届运动会在学校鄠邑校区圆满收官。
本届运动会历时近半年,以“秦岭再出发,崛起向未来”为主题,以“全员参与,全面提升”为宗旨,突破了传统的高校田径运动会的单一办赛模式,将学校体育教学体系深度融入赛程,以赛事为杠杆,巧妙推动校风、学风、教风优化,探索出一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育人”的特色化人才培养路径。
本届运动会共设置手球、曲棍球、棒球、垒球、橄榄球、足球、篮球、排球、田径等33个竞赛项目,覆盖学生、教职工、离退休人员及广大校友4个群体,直接参赛人数近万人,被广大师生亲切称为“西体小全运”。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校园综合性运动会积极对标全国运动会,建立了集会徽、会歌、吉祥物、主题口号于一体的赛会专属视觉听觉形象系统,将学校的历史传承、改革举措、地理文脉与奋进目标渗透其中,极大地提升了“西体小全运”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价值。
“我们要求学校的每一名学生此次至少要参与一个竞赛项目,全面覆盖文、理、经、管、教、医、艺等7个学科门类。学生在运动会中拥有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解说员、组织者、志愿者等多个身份。这种全链条、浸润式的实践,全面锻炼了学生的执行力、沟通管理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西安体育学院竞赛训练处处长许伟说。
跨学院、跨专业的交流互动,强化了西安体育学院“以体为本”的育人特色,使学校的办学基因更具包容性与融合力。体育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张祺从最初搬运比赛器材,到后来可以独自负责一个单项比赛的全程组织,完成编制赛程、协调参赛队伍、安排裁判、规划场地等工作。收获满满的他开心地说:“这对我而言是全新的经历,比书本上的案例复杂多了。在参与办赛的过程中,我的执行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本届‘西体小全运’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创造性实践,更是西体人‘守正创新超越,自信自立自强’的生动诠释。”张葆欣说。(记者 张江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