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验室里的“数学密码”——西理工生物数学团队解码生命现象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2025-08-11 15:48

近日,西安理工大学生物数学研究团队的专题组会正热烈进行。王爱丽教授站在屏幕前,系统讲解着平面上一类一般Filippov模型的动力学特征、数值仿真方法,以及当前研究中亟待突破的关键难点。讲完后,她转身与围坐的研究生们展开深入讨论,时不时在白板上写下公式推演。

154e8a3ac7155fcf17d4271d96a17154.png

组会上,研究生们依次汇报近期进展和暑期计划。杨楠琴谈起“非光滑捕食-食饵系统”的研究设想:“打算先从子系统的动力学入手做理论分析,再逐步研究滑动动力学、滑动分支和极限环的存在性,最后做全局动力学研究,还要用数值模拟验证理论结果。”

吕乙敏的汇报聚焦流感传播模型:“目前已完成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处理时特别关注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数值精度和模型选择这几个方面。”

“我现在做的是传染病传播建模,试着把机理驱动和数据驱动方法结合起来。”刘思宇解释道,“一方面基于传播机理建动力学模型,刻画疾病怎么扩散;另一方面用机器学习算法从流行病学数据里找关键特征。”

刘雪茹博士的研究围绕Filippov系统中时滞效应展开:“这段时间在集中读这一领域的前沿文献,暑假计划写完相关论文,再把已有成果做个阶段性总结。”

白朵博士则专注于手足口病传播与控制研究:“模型构建和数据收集已经完成,暑假要做动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写出论文初稿。期间会及时跟导师沟通遇到的问题和新发现,还打算参加数据建模讲习班和学术研讨会,补一补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的技能,也了解下最新研究动向。”

ac7a418b6c1f33496b19fe949cb82976.png

这支团队依托学校应用数学中心,专门聚焦传染病控制、非光滑系统建模等实际问题。他们的工作,就是用数学模型贴近现实,揭示传染病传播的关键特征,分析复杂的生物学现象,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最优控制策略。

团队现有24人,其中研究生导师4人,5位教师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主持着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公派留学项目、陕西省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专项等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在《J. Math. Biol.》《B Math. Biol.》《Math Biosci》等生物数学领域知名SCI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还拿过2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这个暑假,实验室里的演算纸换了一叠又一叠,电脑屏幕上的模型数据不断更新,这群用数学解码生命现象的研究者们,正一步步向科学深处探索。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