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职业学院:聚力、聚势、聚智、聚魂,“开门”办好大思政课
来源:西部网 2024-05-30 11:45
在山东省济南职业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卡”几乎是每个学生都绕不开的话题。从2013年开始,济南职业学院就紧抓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逐步摸索出了目标化、系统化、项目化、网络化、个性化“打卡”模式,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成效。
济南职业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温度的“智慧打卡”、有热度的践行项目,不仅淬炼着学子的思想灵魂,还温暖着学院所在地泉城济南的大街小巷。
此外,济南职业学院在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打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生党建品牌项目“先锋青年自习课”;通过“三堂同携、四课同行、三措同进”,让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着力推动讲台聚力、平台聚势、前台聚智、舞台聚魂,奏响了“大思政课”的精彩乐章。学院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多元的亲身体验中感悟国家发展、增强爱国情怀。
“先锋青年自习课”让学生党员培养有力量
济南职业学院以“先锋工程”党建主题为依托,培育建设“先锋青年自习课”学生党建品牌项目,立足积极破解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难题,将党员教育培养端口前置,注重过程性培养和考察,切实提升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建强党员队伍“后备军”。
先锋青年自习课采用“三制”同进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首先,前期准备“导师制”,党支部提前制定年度活动计划,按学期发布活动主题及配档表,辅导员及青年党员教师通过资料推荐、思路指导、文稿修改、设计实施等,为先锋青年开展理论学习提供精准指导。其次,活动开展“承包制”,每期活动确定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主持人,全权负责“承包”学习活动的开展,确保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果。最后,参与活动“分享制”,每期活动设置交流发言环节,引导先锋青年围绕活动主题,结合个人成长实际和所思所想进行交流分享,通过讨论进一步明晰自身成长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实现理论、实践与思想认同的融会贯通。
同时,“先锋青年自习课”项目实现了学习场景多样化、学习内容模块化和活动形式自主化。主持人可以结合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场地,按照不同培养考察阶段的需要拟定活动主题,在活动准备和活动进行期间营造出自由、自发、自觉的氛围。“三化”同行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其达到主动参与、乐于学习、沉浸其中的效果。
“行动之要,思想先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这正是“先锋青年自习课”项目创建的初心。该项目突破了以党员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方式,自实施以来,先锋青年严格地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在参与和组织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强化了实践锻炼,逐步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个人“理论把握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躬身践行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堂同携、四课同行、三措同进” 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落地生根
除建设品牌项目之外,济南职业学院近年来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爱国主义教育法,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
学院细致构筑了思政小课堂、校园中课堂、社会大课堂三维爱国主义教育场域。首先,充分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创新开展“歌声里的红色印记”等课堂教学活动,结合重要事件、时间节点开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等爱国纪念活动,邀请英雄山宣讲团、莱芜战役纪念馆到思政课堂开展宣讲。其次,延伸拓展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每学期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等比赛,举办“唱响主旋律,弘扬爱国情”文艺汇演,开展“红色蒲公英”宣讲,使学生们在“赛”“演”“讲”中深化爱国认知。最后,建立覆盖革命战役纪念馆、乡村振兴示范村、本土优秀企业、脱贫攻坚一线的实践教学基地10余处,开展实践教学100余场,做实寻访家门口的红色地标、打卡百年党史展览、感悟家门口的乡村振兴典范等项目,使学生们在社会大课堂中感悟家国情怀。
同时,学院构建了开学第一课、思政第一课、榜样思政课、行读思政课有机结合的爱国主义多元教育矩阵。“青春向未来”等不同主题的以涵养爱国情怀为主线的开学第一课,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将百年党史、新时代伟大变革等与思政理论有机融合。根据每学期第一课的课程性质,学院巧用时政热点、引入学长榜样、利用虚拟技术等,也将爱国主义影片、自建“光辉思想照我行”数字展览馆等融入思政第一课,引领学生跳出“小我”,思考“大我”。为引导学生对标榜样激励自我,学院邀请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全国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金奖团队成员走进思政课堂,面对面与学生对谈交流,分享感人故事和历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为坚持知信行统一,学院组织学生参观“泉城之光——王尽美与中国共产党创建史”展陈馆、济南战役纪念馆,探访三涧溪村,联手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行读思政大课、传承雷锋精神”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活动,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爱国报国实际行动。
此外,通过递进式解惑引领、坚持素质提升和推动改革创新这三项措施,学院分别破解了学生思想认识浅化、教师理论深度不足、教学模式单一固化这三个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目前面对的困境和问题,有效提升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和成效。
这一创新模式的实施,不仅让学生们获得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和锻炼,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促进他们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了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职业院校各类技能大赛和全国大学生思政课比赛中屡获佳绩。
讲台、平台、前台、舞台 同奏“大思政课”乐章
济南职业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和力量,着力推动讲台聚力、平台聚势、前台聚智、舞台聚魂,奏响了“大思政课”的精彩乐章。
第一,搭建筑牢信仰的讲台。学院立足培养胸怀“国之大者”,实行“三课进阶、多师共育、六化贯通”的教学模式。思政小课堂强化理论阐析、校园中课堂强化项目锻炼、社会大课堂强化践行服务,三课梯度进阶,学生完成由把握理论到内化养成到知行合一的进阶成长。同时,思政课教师主力军贯通三课,小课堂中的朋辈榜样、社会榜样,中课堂里的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大课堂中的基地讲解员、一线人员等助攻手合力育人。在教学全过程中贯彻“理情交融、立破并举”,小课堂注重用案精深化、析理深度化,中课堂注重引领生活化、共情贴近化,大课堂注重一线沉浸化、服务体验化,教师从启问到析问到解问,学生从渐进到渐悟到渐行,化被动为主动。
在教学内容方面,学院及时把热点话题、地方发展成就缩影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常态化开展“新闻看中国”等特色教学活动,组织开展4场循红色印记·育时代新人、循发展印记·育时代新人的“大思政课”系列活动,邀请英雄山宣讲团、全国道德模范、山东建设兵团战友艺术团等走进学院思政课堂。
第二,搭建读懂中国的平台。学院充分挖掘、运用了校内和济南市红色资源,开展“行读泉城”特色实践教学,帮助学生从读懂一城一域到读懂中国。学院以基地为基础,依托于济南市教育局开发的100个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济南战役纪念馆等覆盖“乡—社—企—馆—园”不同领域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深化理论所学的基地。学院还打造了颇受学生欢迎的乡村思政课、场馆思政课、义工思政课,同时将志愿服务纳入现场教学,例如社区工作者、济职“红马甲”联合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据了解,学院还自主开发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手册,使四门课程内容主题化,形成抒怀复兴梦想、读懂中国道路、领悟中国之理等17个主题化模块,让“沉浸实践”有了具体依托。
第三,搭建协同育人的平台。学院探索“大思政课”师资队伍“内外联、专兼合”的赋能集智方式,以思政课教师为主体,学院党委班子、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优秀学子、先进模范、基地讲解员、一线工匠等校内外力量从后台走到思政课教学前台,形成“1+N”“大思政课”师资队伍,与思政课教师形成合力协同育人。
全国道德模范房泽秋、全国劳动模范刁统武、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劳动模范陈国瑞、志愿服务好榜样孔德林等先进模范人物走进思政课堂,用冒着热气的故事事迹为教学赋能。
第四,搭建入心化行的舞台。学院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赛讲历练舞台,常态化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四史故事我来讲比赛。赛讲同行,一批批青年学生变成“学”的排头兵、“讲”的示范者。根据学院思政课基本在大一年级开课的特点和学生理论认知循序渐进的特点,秋季学期举行四史故事我来讲比赛,重在讲述鲜活生动的故事,融汇大道理。春季学期举行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重在突出道理、哲理、学理与伟大变革相互印证的逻辑阐述。
值得注意的是,学院还成立了济职“红色蒲公英”宣讲团,将青年学生纳入其中;成立了济济向上、济济慧学、倾听北文等学生层面宣讲队,分众式立体化点单式宣讲思想之理、大师之魂、廉洁之美、青春之彩。三年来开展宣讲100余场,将“大锅菜”变为“特色菜”,“大道理”融于“小故事”,以朵朵蒲公英的坚韧之力汇聚起了理论播撒的微微之火。
“大思政课”建设既关照到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又提升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全新的思政课堂搭建起了理论知识与鲜活实践的链接之桥、听懂道理与体悟时代的共振之桥、价值认同与笃行担任的衔接之桥。讲台、平台、前台、舞台“四台”交相辉映,讲道理、引共鸣、化践行相得益彰,奏响了培育时代新人的精彩乐章。
未来,学院将从整体上架构“大思政课”,搭建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以行政的力量推动各部门、各社会参与主体既各司其职明晰着力点,又突出各自优势形成育人合力,并继续开展循红色(发展)印记·育时代新人“大思政课”系列活动,邀请更多英雄模范、时代楷模、一线工匠、优秀学子等常态化走进思政课堂,拓宽“开门”办思政课的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