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丨秋季如何正确养生?

来源:西安市中医医院 2025-08-22 10:14

随着秋风送爽,我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秋季。中医认为,秋季气候干燥,阳气渐收、万物趋向收藏,对应人体脏腑则以“肺”为核心——肺喜润恶燥,秋季燥邪最易伤肺,引发口鼻干燥、干咳等不适。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收敛、润肺防燥”,注重调养起居、饮食、情志、运动等方面,为过冬储备能量。

一、起居:早睡早起,避燥防寒

秋季阳气收敛,人体需顺应自然调整作息,避免阳气耗散、寒气入侵。

早睡养肺:建议每晚10点半前入睡,此时肺气开始收敛,充足睡眠能帮助肺部修复,减少燥邪对肺的损伤,避免晨起口干、咽痛。

早起顺阳:早晨6-7点阳气初升,及时起床可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如公园、树林),让身体顺应“收”的趋势,避免久睡导致气血不畅。

防寒护暖:秋季昼夜温差大,尤其早晚气温低,需及时添衣——重点护好背部(肺俞穴所在)、颈部和脚部,避免受凉引发感冒、咳嗽,加重肺部负担。

二、饮食:滋阴润肺,少辛多润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秋季饮食核心是“滋阴润燥”,通过食物滋养肺阴、缓解燥邪,同时避免加重“燥性”的食物。

优选润肺食材: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可煮梨水加冰糖,减少寒性)、银耳(炖银耳百合羹)、百合、蜂蜜(温水冲服,忌开水)、山药、莲子,能直接滋养肺津,缓解口干、皮肤干燥。

少食辛燥之物:秋季应少吃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生姜)、油炸烧烤类食物,这类食物易生“燥火”,加重肺燥,可能引发咽喉肿痛、便秘。

适当增酸敛阴:中医有“酸甘化阴” 之说,秋季可适量吃酸味食物,如葡萄、山楂、苹果,帮助收敛阳气、滋养阴液,平衡秋季“收敛”的气机,但需注意胃酸过多者不宜过量。

三、情志:平心敛气,防“悲秋” 伤肺

中医认为“肺在志为悲”,秋季万物凋零,人易生伤感、低落情绪,过度“悲忧”会耗伤肺气,形成“悲秋”循环。

疏解不良情绪:可通过“登高望远”调节——秋季天高气爽,登山上顶能开阔视野,缓解压抑感;也可约朋友散步、品茗,或培养书法、插花等静性爱好,让心态平和。

避免过度思虑:秋季是收获季,也易因工作、生活琐事焦虑,需减少过度思虑,可通过深呼吸、冥想(每天10 分钟)放松身心,防止情志不畅影响肺气宣发。

四、运动:温和敛气,忌大汗耗津

秋季运动需顺应“收敛”原则,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秋季大汗会耗伤肺气和津液,反而加重燥邪。

选对运动方式:推荐温和的户外或室内运动,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运动时以“身体微热、少量出汗”为度,避免高强度跑步、跳绳等剧烈项目。

控制运动时间:选择上午9-10点(气温回升后)或下午4-5点,此时空气湿度稍高、燥性较弱,避免在正午干燥时段或傍晚寒冷时段运动。

运动后护润:运动后及时补充温水(忌喝冰水),可含服少量蜂蜜润喉;若皮肤干燥,可涂抹温和的润肤露,减少燥邪对皮肤的损伤。

秋季养生的核心,是要顺应自然规律,让身体跟上自然“收敛” 的节奏——不逆势耗散、不忽视燥邪,通过细微的日常调整,减少秋冬交替时的身体不适,让肺得到滋养、阳气得以收藏,为冬季“闭藏”打下坚实基础,度过一个健康、愉快的秋冬季,守护健康每一天!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