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游戏箱为何这么“香” 趣味游戏陪患儿诊疗
2025-01-09 07:52
医护工作者通过游戏方式为患儿进行检查和治疗。 本报记者 马昭 摄
“不一样的打针”“勇气娃娃”“血液三兄弟”“我的一日安排”……
6个原创医疗主题游戏道具,5套医疗游戏包,让住院病患儿童及家庭的就医焦虑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1月8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是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创新推出的“医院游戏箱”,该项目一期试点已在多家医院开展,二期试点计划今年3月份启动。
“游戏是我和患儿沟通的语言”
一件短袖T恤和器官布偶是医院特教老师和志愿者杜豆豆的“器官贴贴”游戏道具,与普通T恤不同的是在她拿出的T恤上有粘贴,可以将器官布偶粘上去。
“小朋友们,谁知道平时所吃的食物吃进嘴巴后会到哪里去?”“没错,食物进入嘴巴后,就会顺着食管进入胃里。胃是一个食物处理工厂,不仅可以通过蠕动把食物弄碎,还能分泌胃酸,把食物消化,把营养吸收到身体里……”这样的场景是杜豆豆平时工作时的状态,通过知识科普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过程中认识人体器官的构造,提升了对知识的兴趣并加深了印象,也缓解了就医的焦虑情绪。
“在日常工作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小朋友喊着‘我不要打针’‘我不要检查’,害怕、抗拒医护人员的靠近。现在,游戏成了我和患病孩子沟通的语言。”杜豆豆说,2024年她参加了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组织的“住院社工项目医疗游戏”培训,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设置,让患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常见医疗用品的使用方法和用途,也找到了与患儿沟通的新桥梁。
多款趣味游戏“组团”陪患儿治疗
在“医疗准备游戏包”中,记者看到原创绘本《不一样的打针》,借助生病小熊的视角,与儿童分享骨穿检查的步骤、感觉等,并且回应是否疼痛、能不能有爸爸妈妈陪同等儿童关心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分享了一些“不紧张小妙招”,帮助儿童学会应对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
绘本《不一样的打针》除了可以单独作为术前宣教材料,也可以和游戏“骨穿勇气娃娃”配套使用。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骨穿勇气娃娃,不仅可以作为治疗的陪伴与安抚物,以儿童适龄的方式了解骨穿的流程,增加医疗认知,缓解医疗恐惧,还可以作为亲子游戏,让家长知晓治疗过程,了解支持孩子进行检查的方法。
“在我们的‘医院游戏箱’里,除了各种原创游戏道具,还为社工、志愿者准备了很多好用又安全的辅助道具。”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项目经理刘琦慧说,作为医院游戏包的补充,医疗辅助包提供了奖励贴纸、手工材料、绘画工具等种类多样的辅助材料,帮助社工、志愿者更方便地使用这套工具箱,减轻活动准备环节的工作负担。
“我们以儿童医疗辅导专业理论为支撑,开发出6个原创医疗主题游戏和道具,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第一期‘医院游戏箱’及配套的参与式志愿者培训课程。”刘琦慧介绍,“医院游戏箱”包括医疗陪伴游戏包、医疗适应游戏包、医疗科普游戏包、医疗准备游戏包、医疗辅助游戏包在内的5套医疗游戏包,针对患儿在排队等待、输液、住院期间、术前等不同的治疗场景和需求,通过趣味化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配合治疗程序、适应医院生活,减轻对疾病的恐惧与焦虑。
刘琦慧补充说道,考虑到儿童就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活动空间小、卫生消毒条件高、身体活动受限等情况,该游戏包里的所有道具为方便消毒和“一次性使用”的产品,同时所有游戏均可以使用单手进行操作,A4纸大小的空间就可以完成游戏,满足儿童在医院环境下的游戏需求。
“医院游戏箱”不是简单的玩具道具箱
“陌生的医疗环境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安全感超出一般人想象。不认识的医护人员、不熟悉的医院环境、不了解的治疗和检查,加上可能伴随而来的疼痛感,容易增加儿童的紧张和焦虑,进而导致情绪和行为问题,影响儿童的就医配合和身心发展。”刘琦慧说,在面对治疗时,患儿可能会感到迷茫、恐惧、不安,常常用哭闹、抗拒等方式来表达。孩子的恐惧源于未知,那我们就帮他们了解检查、理解治疗、熟悉医院。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依托国际计划支持的陕西省社会组织住院社工项目,陕西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创新推出了‘医院游戏箱’,旨在为患病儿童提供一个快乐、有趣的医疗体验,实现轻松就医。”刘琦慧说,“医院游戏箱”并非简单的玩具堆砌,而是通过游戏这种儿童友好的方式,向孩子们传递医院环境、医疗程序以及医疗科普的信息,经过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社工、特教老师都可以参与到游戏的带领过程中,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接受各种医疗程序,减轻对疾病及治疗的恐惧与焦虑。
“项目第一阶段已在西安长安天佑儿童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医院进行了试点,通过志愿者的反馈可以看到,医疗游戏能够更好地与儿童建立信任,减少儿童在检查过程中的抵触行为,反响很好。”刘琦慧表示,下一步,她们将在试点基础上新开发1—2款游戏,游戏内容涵盖更多的医疗科室。“二期试点计划今年3月份启动,同时扩展更多的医院进行试点。”
本报记者 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