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

茶人王志国:做杯旬阳茶回馈“家人”

来源:西部网 2020-04-24 11:18

b581a68a41f47a8260fef9cc2291641b.jpeg

2012年王志国回乡开辟老茶园。

西部网安康讯 做一杯茶敬献旬阳父老,带一方人依靠茶叶增收,做一个农人,让家乡土地熠熠发光,王志国做到了!他的初衷实现了!

2012年回到旬阳县麻坪镇丝铺村,开辟五龙山老茶园,对于王志国而言,是深思熟虑后的郑重抉择。他知道从小长大的偏远山村,有高山茶的种植历史,当地人有喝茶的习惯,但大面积的茶园疏于管理,难见经济效益。他发展的信念便来源于此。

第一年开采老茶园100亩,2014年着手建厂,2015年开始种植“陕茶一号”,至今王志国已经打拼出了1500亩的茶园,可供采摘400余亩。

开始就意味着坚守。做茶就要从茶农干起,就要有茶农该有的样子。近到紫阳、平利、汉中等茶乡,远到浙江、安徽等外省茶乡,王志国多次前往学习,决心当好带头人。近年来,先后带领村干部、种植大户外出学习取经,丝铺村茶农开了眼界,新的种植、管理、采摘、制作理念就更易接受。2015年产自五龙山茶厂的新茶上市了,清澈透明、豆香浓郁,旬阳高山有机茶的专属味道被旬阳人接受和认可。

b93bc9b0b9b1e1dacd8f0148fd5862ca.jpeg

五龙山上工人采茶忙。

作为旬阳县第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这个第一,饱含了太多了的艰辛和压力。五龙山平均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植被茂盛,地理优势显著,但茶人王志国也尝到过天灾带来的痛苦,茶苗怕冻也怕干,照顾这些茶叶就如抚育孩子一样让他操碎心。天灾减产,他没有放弃,资金困难,他仍在坚持,铺设管道、修建蓄水池、修建茶山路,王志国常说,选择开始就想过会遇见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王志国看来,发展农业的头几年虽是负重前行,但能带着家乡人一起打拼才更有意义。谈起茶厂的发展,他有话说,而谈到通过茶叶给当地人带来的改变,王志国更是滔滔不绝,他庆幸因为做茶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2014年建厂开始,桐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程光善就跟着王志国开始干,勤劳、务实、眼活,季季有活干。王志国评价50多岁的老程:“闲下来就心慌,就要找些事情干,园区管护、茶叶生产、茶厂的菜园管理等各阶段安排的细致周到,绝对可以称作厂里的外勤骨干力量。”桐木镇与丝铺村仅一座山梁之隔,他不仅把茶厂事务打理的让人放心,家里的发展也没有落下。每年单是在茶厂上班就能挣得2万余元工资。

老茶园面积大、茶农多,如何把这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利用起来,王志国这些年变着法子让更多群众参与进来。

农户可以自己管理茶园采摘鲜叶售卖,也可以把茶园流转给茶厂挣得流转费,可以承包茶山的管护,也可以在采摘季当起采茶工。

五组的付协臣,把11亩茶叶全部流转给茶厂,每亩挣得一百余元流转费,还在茶厂务工,一年挣得5000余元工资。

5b5c161094fc8bbf21f7b64913e48636.jpeg

王志国查看茶叶长势。

五龙山茶厂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岗位的设置,王志国费了一番心思。优先让贫困户参与进来,是他坚持的初衷,也是他助力当地脱贫攻坚最实在的举动。

“2016年至今在茶厂上班,离家近又方便照顾孩子上学,2017年在西安学习茶道,2019年在紫阳学过制茶,每月有2000余元的稳定工资,也算掌握到一门新手艺,一定会协助经营好茶厂。”茶厂经理陈森林感叹这些年自己的改变。

近期,正是采摘旺季,每天都有大量农户采摘鲜叶,工资当天结算,采茶者每天都能挣得采摘费100余元,本村的李国民、沈维花,外村的李霞等,陈森林提到的这些采摘能手,整个采茶季就能挣得工资六千余元。

af13a99dce7aa613eaff2e14963b536a.jpeg

农户采摘的新鲜茶叶。

年轻人在外打拼、守候家乡的人也得有事可做,面对丝铺村的现状,发展什么产业?谁来发展?能否稳定增收?王志国和他的五龙山茶厂给了他们最优的选择。(通讯员 黄妮)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