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艺术之花绚丽芬芳 “十艺节”群星奖决赛剧目亮点扫描
2023-09-16 07:29
表演唱《时间呀,你慢些吧》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9月5日至8日,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决赛在铜川成功举办,舞蹈、音乐、戏剧、曲艺四个门类,集中展示了我省69件优秀群众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在彰显我省各地艺术特色的同时,从小处落笔,紧扣时代脉搏,用群众文艺的形式,彰显出艺术为民、文化引领的时代价值。
传承红色基因 紧扣时代脉搏
“枪响之时,保育员妈妈将烈士遗孤一把裹在了怀里,自己却倒了下去……”9月5日晚,走出铜川市工人文化宫的市民张先生,依然沉浸在以《摇篮》为代表的优秀舞蹈作品带给自己的感动及震撼中。
本届参赛者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打造了一大批特色鲜明的红色题材作品。其中,由延安市志丹县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延安市延川县陕北道情研究中心创排的群舞《摇篮》,生动讲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红色摇篮”的延安保育院培养、教育革命后代,保护革命“火种”的故事;情景表演唱《红军灯》,将照金革命纪念地陈家坡广场雕塑“马灯”,提炼升华为舞台上的艺术符号,既跟随着革命前辈的脚步,回顾革命火种的播撒,又聚焦新时代涌动红色初心,传承胜利的薪火;情景演唱《追随长征英雄的足迹》,在致敬革命先辈的同时,唤起当代年轻人赓续红色血脉、勇立时代潮头的传承奋斗精神。
西安市群众艺术馆创排演出的群舞《秦声吼山河》,更是极具创意地通过秦腔演员扮演的岳飞及将士们在戏台上的表演,勾勒出三名抗日战士的精神幻化空间,以古今交融、虚实结合的方式,展现出在国家危难之际,好男儿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的家国情怀。
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换来了我们的幸福生活。舞台上,曲艺《唱支山歌给党听》、对口数来宝《真牛,我的国》、歌伴舞《爱你到永远》等节目均描绘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华大地经济腾飞、民主健全、科教进步、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壮美画卷。
讴歌平凡英雄 为身边人物立传
今年决赛的舞台上,各门类均涌现出扎根现实,挖掘身边故事,为身边人、身边事立传的作品。
“接送是爸爸,吃穿爸承担,问爸要妈妈,爸说妈妈忙……”9月8日,由安康市群众艺术馆、紫阳县文化馆表演的陕南道情《一封家书》,讲述了全国人大代表赵明翠从父亲手中接过“邮差”接力棒,三十年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在十八万公里邮差路上传递乡音乡情及党和人民心声的故事。舞台上,渔鼓、飞子等特色乐器都能变成道具,连乐队成员也参与表演,让人物在使命担当与家庭愧疚中,更丰满地立在舞台上,作品呈现更具感染力。
陕北说书《山里人》通过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安塞雷坪塔村张莲莲帮助乡亲摘苹果的一件小事,展现共产党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陕北说书《果树专家刘爱民》,以延安果树专家卜晓愚为原型进行创作,展现了手术后不到三个月又奔走在各个果园、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果业专家的光辉形象;宝鸡市群众艺术馆带来的西府曲子《新猪倌》,以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张凌云为原型,讲述知识反哺家乡、探索现代农业、带动村民致富的故事。
此外,由陕西省文化馆、汉中市留坝县文化和旅游局创排演出的三人舞《听花开的声音》以意识流的手法,再现了先天重度听障女孩蒋馨柔追逐舞蹈梦想的故事;榆林市绥德县文化馆创排的群舞《扇花飞舞岁月梦》,以绥德已故老艺人“六六旦”(李增恒)为表现对象,呈现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铜川市群众艺术馆演出的舞蹈《樱桃红了》,讲述了耀州区残疾姑娘海浪自强自立做微商,将铜川大樱桃销往全国各地的故事;咸阳市群众艺术馆演出的群舞《剪花娘子》则讲述了库淑兰将剪纸文化发扬光大,并最终带领全村剪纸致富,让旬邑剪纸走向世界的故事。
群舞《剪花娘子》
呈现人间烟火 关注百姓喜乐
“时间呀,你慢些吧,聊着柴米油盐青丝变白发……”9月6日,表演唱《时间呀,你慢些吧》将动情的歌声送给为了子女操劳、为了国家建设而慢慢变老的“父母”们,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儿女”的心。
来自民间的“群星们”,深情赞美家乡和人民,与观众深深共情。由陕西陕煤铜川矿业有限公司表演的歌伴舞《矿工兄弟》,以敬意之情回首历史,礼赞深耕在煤炭事业一线,无私奉献、开采光明,平凡而又伟大的矿工兄弟们;小品《年年雪花飘满山》,通过铁路工作者对曾经恶劣工作环境的追忆,彰显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奋斗精神;表演唱《乡村美如画》、鼓子词《孝莲回乡》、小品《直播间里的风波》等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回乡创业上,展现了年轻人在乡村的广阔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新潮流……
还有一些作品踏准了当下社会的真实节奏,非常有感染力。西安市鄠邑区文化馆带来的快板《乡村振兴结硕果》,通过一个家庭施展所能发展庭院经济的小切口,展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巨变;小品《代言》通过“代言人”的成长,表达了诚信经营、树立口碑对于乡村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小品《中秋夜》聚焦空巢老人,呼吁把更多的爱和陪伴送给老年人。小品《换灯泡》以职场新人的视角扫描办公室不良文化,对躺平式工作态度和踢皮球式工作行为进行讽刺。
此外,表演唱《咸汤面》《巴山酒歌》、歌伴舞《杨凌蘸水面》《巴山茶歌》等作品以特色美食为载体,展现了大美家乡的主题,在暖饱肠胃的过程中把幸福端在手中。
融入非遗元素 回归传统文化
“小时候,爷爷田埂教草编,妈妈将这再传承,这方水土含眷恋……”9月7日,小戏《巧娘》以秦腔、碗碗腔音乐融合的表现形式,将非遗草编搬上了舞台,唱响临渭草编助力乡村振兴的“织梦”故事。
舞台上,非遗元素融入各门类的演出节目,群众文艺展现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群舞《幸福的田野》将非遗项目霸王鞭的精华融入优美的舞姿;群舞《守绣》以陕西省非遗项目耀州刺绣为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表现了一代又一代刺绣人守护技艺、传承创新、创造幸福生活的故事;群舞《釉见青花》以耀州窑北宋青瓷之青釉碗为创作背景,描述了匠师们传承传统工艺,勤于钻研、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多部音乐作品也与非遗深度融合。音乐《梦回马栏》运用非遗项目唢呐讲述红色故事;民间打击乐《黄河激浪》,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韩城黄河阵鼓为创作元素,运用传统音乐曲牌,描绘了黄河岸边的老百姓守护文化根脉、弘扬民族精神,不屈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品质。
陕西省艺术节是陕西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盛会。群星奖的设立,让基层群众文艺创作热情得到激发,这些作品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宝库里、从火热充沛的现实生活里、从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里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向观众奉献出一批批群文精品力作。
记者 夏明勤 实习生 高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