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留住记忆 让百姓记住乡愁——访陕西省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宋黎明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3-03-15 15:29

十一年前,一部人文漫画札记《西安往事》出版问世,不久后作者在西安城墙上举办了画展,从城墙南门瓮城一直延续到文昌门,展线长度近一公里,展览的40天里40多万人前来参展。近期《西安往事》的升级版——大型系列组画《乡愁陕西》即将出版,带领大家穿越时空的隧道,翻阅尘封的日志,为您讲述在西安这片热土地上发生的平凡的、有趣的、难忘的故事。这两部书的作者是何许人也,他是如何通过笔墨文字记录城市变迁与乡愁,让我们跟随记者的一起走进陕西省美协漫画艺委会主任宋黎明的漫画世界。

61e35b52e7e79073beef615ceddb9d35.jpeg

图片来源:美趣文化

记者:您创作的《西安往事》跨越了四十年,承载了50、60、70、80四代人的共同记忆,漫画内容描摹民俗、民生,讲述市井百姓的生活面貌。将一群人、一座城、一个时代用“宋式”风的漫画记录下来,再现历史。作品展出时,场面恢弘、观众留下了诸多感言,深表对画家创作的“历史记忆”作品满心的感动。可以给我们讲一讲您在创作《西安往事》的心路历程吗?

宋黎明:所谓“西安往事”也是中国老百姓自己的往事,每个城市有自己的记忆,每个往事里都有城市里特定的元素,比如《那年那月那事》中西安的钟楼、鼓楼、大雁塔、城墙、老树、老井、老店都秉承的是让城市留住记忆,让百姓记住乡愁,这是核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古城记忆,见往之来,走进历史,感受人文气息从这里出发,西安虽然有很多段历史,但我们关注的不是周秦汉唐,是“摸得着,看得见”的时代。作品跨度三四十年,改革开放前后,在50、60、70后的记忆中是挥之不去,割舍不了古城情节。

72030cf3a1ed6d42a0c8fe98c80939a8.jpeg

《老城河》

我们从小的儿歌是“生在钟楼下,长在城墙根,喝着甜水井,咥得羊肉泡。”百姓的市井记忆和市井文化恰恰是这座城市烟火气息的传承。里面的故事非常多,就需要将它们串起来。

《西安往事》的创作之初是我儿子小时候,晚上不好好睡觉,非要我给他讲故事。我就给他讲我的故事,我们当年玩的滚铁环,打弹弓,讲着讲着故事就更多,2008年我就想着把它整理出来,做一个选题,题目就叫“西安往事”,在那个夏天,做出了文案,大概100多个故事,从“三转一响一咔嚓”“四十八条腿”一直写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拉开序幕,我用打油诗,顺口溜,并融入了陕西方言的语言方式做了这段文案。我开始征求意见,复印给当时在岗位上的老干部,出乎意料反响很好,感觉就在如实记录我们共同的记忆。我便开始给文案插图,就用黑白淡彩,视觉效果较好。

2012年印刷成册,没想到会引起社会各界如此大的反响,第一次印刷3万册,刚上市就一售而空。第二次加印5万册2个月内也一售而空。共印售11万册。购买者大多是50-70后,因为记录了他们的青春岁月,比如“爱恨情仇8路车”当时从钟楼直通纺织城的只有8路车,有很多“纱女”看到后泪目。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交织成的时代缩影涌上心头。还有西安的老字号,比如:冰峰汽水、钟楼小奶糕、搅糖等。同年在西安的南门瓮城,从永宁门到文昌门由城墙委特邀做了公展。绘画手稿以展板的形式在城墙上展出。展出40天,40多万人观看了展览,1万多人做了留言。开幕式当天,我邀请了感动西安的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修脚女工于素梅的后人;骆驼搪瓷厂的老厂长;8路车的老司机等,他们在台上讲他们的感动故事,全体为他们喝彩。

3a2e356f8642570dd7ae3d52884456f6.jpeg

《爱恨情仇8路车》

《西安往事》在发行之初、展览之时,时至今日,老百姓看到这些画面,仍然如数家珍,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西安往事》在西安办过多次画展后,受邀在《西安晚报》上连载半年,宋黎明绘画,再将绘画背后的故事,用文章来表述。

947c3fb5cba442fc5dd0ce73c26dadc0.jpg

左:牛兆濂 右:《白鹿原》朱先生剧照

记者:宋老师,通过您对《西安往事》的介绍,我和大多数的读者感觉一样,对您本人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在看您资料的时候,都会出现“关学大儒牛兆濂先生曾外孙”的头衔,您喜欢这样的介绍吗?对于您的人生道路来说,牛老先生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您是怎样看待家族的文化传承?

宋黎明:姥姥是他的女儿,是有传承的。母亲是牛兆濂的外孙女,她小时候牛老爷手把手给她教写字,我没有见过他本人,姥姥从小就给我们讲牛老爷的很多故事,牛老爷对人的成长,对道德品质是有极为苛刻的要求,首先必须要“学为好人”。在《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原型就是牛兆濂,给黑娃写的四个字就是“学为好人”;“好人”的内容就包含很多,比如要有文化知识,知识能让你明辨是非,通透看世界;文化能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力量。对家族后人的要求就是必须要有文化,所有我母亲及其姊妹全部上了大学。其次要非常自律,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母亲要求我们这代人“不能言传身教,要身教言传。”第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因为任何理想抱负,都是基于有一个良好的体魄,当你身体出了问题,你会万念俱灰。第二,要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我及其姊妹15岁前都会做家务。第三,要保持良好心态,遇到顺境不喜,逆境不悲,要有克服一切困难的独立自主心态,要拥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有,我们家族的子女即便是平庸的,也是兢兢业业的,也没有坏人。更多的后代从事了教师、编辑等文化行业。

牛兆濂在传统国学和儒家学说中,他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秉承了北宋张载的理学、关学思想。后来我就不再用这样的介绍了,因为总感觉我在沾先人的光,好像借用先人去抬高自己,说实在的,我们能获得小的成绩和影响力,是不足以在牛老爷跟前值得彪炳的,我们做好自己,但家族传承的精神是刻在基因里的。

其实我之前学习的是工笔重彩,上班后发现漫画在报纸上刊登有稿费,当时兼职绘画补贴家用,而正是因为这些稿费反向刺激了我创作漫画的兴趣,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9a8ae64aab05b642f348f6fe37032157.jpeg

《三转一响一咔嚓》

记者:听说您最近将出版大型系列组画《乡愁陕西》,是《西安往事》的升级版,更是横跨七十年的历史记忆,让读者回溯过往,忆古惜今,记录乡愁。能为我们讲一讲在创作灵感是什么?全书的内容结构是怎样的构思设计?在跨越整整七十年的历史素材中,都是您亲身经历吗?

宋黎明:“让城市留住记忆,让百姓记住乡愁”,保留住家乡那份美丽的山和水,保留住儿时难得的纯朴与真诚,也就保留住了我们记忆深处的那一幅美丽画卷。

大型长篇系列人文漫画《乡愁陕西》以二百四十个独立的百姓往事,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起点,浓墨重彩的呈现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中国城市中市井烟火的气息与味道,幽默风趣的展现了市井小民的生活变迁及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在鉴往知来的街巷文化记忆中,感受历史与人文,寻找淳朴与真诚。

全书呈现了整个陕西包括西安的人文历史和百姓的口述历史,在跨越整整70年的历史素材中展现了更多的市井文化,有些是长辈讲的,大部分是我自己经历的。

7f0ccbc4ff5a306afa87641f2aef9f12.jpeg

《骆驼牌搪瓷器皿》

记者:在《乡愁陕西》这部作品中,我看到有全国人民共同的生活记忆“三转一响一咔嚓”“海魂衫的记忆”“骆驼牌搪瓷器皿”也有独属关中的文化生活“老陕待客”“火晶柿子”“拾麦穗”“陕西文坛”等。那么宋老师对于画展首站在哪里举办 ?在陕西关中地区和全国都有巡展安排吗?

宋黎明:《乡愁陕西》拟于今年适当时间在北京展出。共计展出作品三十卷八尺整张宣纸立轴,每卷叙述8个故事,总计展现240个图文漫画故事,展线约为150米。陕西地区肯定要巡展,还在策划中。

记者:宋老师谈一谈在创作《乡愁陕西》过程中还有哪些遗憾和其作品中最喜欢的特点?

宋黎明:《乡愁陕西》的创作也不是一帆风顺,它是在《西安往事》的基础上创作的,我认为有陕西很多元素,没有完全的挖掘到,也没有把它彻底过滤出来,毕竟是篇幅有限。比如陕西秦腔的编剧、历史、名角、剧种分类;在这部作品里只有8个画面,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是读图时代,画面感更强,文字尽可能的简练,视觉效果想要好,画面一定要清晰,我最喜欢的作品特点是黑白淡彩,我觉得效果最好。

ea971fdfeedabe920c7f4013568109d5.jpeg

《钟楼冰棍》

记者:有人评论您的作品是图文并举,外简内巧,大拙见清,画风清雅自成一格,又与丰子恺的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合”。您对于漫画的理解是怎样的?

宋黎明:我现在的风格,感觉有些丰子恺的味道,其实,我并没有临摹或者刻意效仿其作品,因为漫画是种夸张艺术,也是讽刺艺术。所以,我感觉在诸多画种中,漫画是最难的。漫画的突出要求就是主题鲜明,寓意深刻,结构严谨,制作精良。更多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底层,关注老百姓生活;要更加人性化、亲情化。能够挂在客厅卧室成为一副艺术品。

画漫画最大特点是要做到心手合一;作者本人要有厚重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如果没有可能会出灵光一现,但更多作品会流于直白,疏于肤浅,是因为个人的知识结构不足以支撑艺术生命继续往下走。另外一定要有美术功底,如果没有画出的人物,都安装不到一块去,有好的想法有也不能完美呈现出来。夸张都是建立在非常熟悉的情况下。

最后,自身一定要具备幽默感,如果画漫画的人都不具备幽默感,又如何去幽默别人。我们是先制造快乐,然后感染更多人,让其共同快乐。除非你是冷幽默,黑色幽默,本人不苟言笑,出来的东西就不同凡响,可这样的人凤毛麟角。

0a4894d0f19553fbbeecce4dfad80b81.jpeg

《英雄民警张学让》

记者:您在《陕西日报》《西安晚报》《华商报》《女友》《当代青年》《读者》等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作品,而伴随传统纸媒的转型,您对仍然热衷漫画的青年一代有哪些寄语?

宋黎明:其实这是很多人经常问我的话题,现在的青少年接受韩日和欧美的东西较多,更多趋向为卡通画,传统手绘越来越少,用电脑绘画板更多。目前陕西传统漫画家不超过1200人,电脑做画出来的视觉冲击力更强,速度更快,但艺术生命较短。我建议大家一定不要抛弃基础的手绘。我在日本交流学习时,开始是不会直接电脑的,他们的手绘能力非常强,从手绘转入电脑。就像写书法一样,要从楷书开始练基础,不能一上来就写狂草一样。新一代的漫画工作者,但如何为当下时代服务,如何为行业进行文化赋能,是需要新生代长期探索的道路。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