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2月非遗传播活力数据解读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2-03-18 09:23

“文旅中国·百城百艺”非遗活力展示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自主知识产权系统“中传云”,实现对1557个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个子项非遗传播大数据信息的实时监测,按照政策保障、队伍情况、非遗活力、媒体关注、舆情反馈5个指标维度,综合计算出2022年2月非遗活力值共计329247,城市非遗活力值均值为110.23,较1月数据下降22.71%。

山东、安徽两地文博单位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传承非遗经典

春节期间,不少地方的文博单位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举办文化活动,大力传承非遗经典。

在山东省,潍坊市博物馆成立风筝技艺表演室,邀请国家级非遗项目潍坊风筝传承人现场传授风筝非遗技艺,全面展现以非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活动期间,国家级非遗项目风筝制作技艺(潍坊风筝)传播活力值增长150.59%。活动现场,除非遗知识讲解、风筝扎制技艺展演、手工风筝DIY制作、风筝博物馆互动性项目体验外,还展示了部分名家精品、文创礼品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和感受潍坊风筝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在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博物馆推出多场泗州戏经典剧目,为群众奉上文化盛宴,受此影响,2月泗县非遗传播活力值名次进步466位。近年来,泗县制定“戏曲泗州”目标,积极开展泗州戏教育传承工作和“戏曲下乡”活动,举办中国(泗州戏)文化艺术节、泗州戏大戏展演等活动,有力促进了泗州戏艺术的保护、传承、推广和交流。

西部省份探索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宣传非遗和民族文化

春节期间,甘肃、贵州等西部省区积极探索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宣传各地非遗资源,西部省份各区县非遗传播活力值均值较1月增长近5%。

在甘肃省,武威市制作了“武威非遗大拜年”等系列非遗短视频,庆阳市推出“陇东民歌唱响中国年”等非遗专题,甘肃省其他市州也同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年俗直播活动。甘肃省文化和旅游管理部门还积极与流量平台展开合作,推送全省重点非遗年俗视频,“陇上非遗”微信公众号展播了年俗类视频24期,“微游甘肃”微信公众号推出“云”赏民俗专栏,大力提升了甘肃非遗项目的社会认知。

在贵州省,各地结合2022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积极展示民族文化、非遗资源。为了充分展示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丰富多彩的非遗,凯里市下司古镇“村晚”会场采取多点位、多内容、多空间、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为全国观众献上一场少数民族特色的“村晚”,立体化呈现了少数民族非遗的魅力。

福建泉州多途径促进南音活态传承

2月11日,《唐风宋韵》南音晚会在福建泉州南音艺苑举行,受此影响,2月泉州市各区县非遗传播活力值均值较1月增长134.99%,非遗项目南音传播活力值增长8.77%。

近年来,福建泉州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南音活态传承。一是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全阶段非遗传承体系。自1989年“南音进校园”计划启动以来,泉州已有20万名中小学生学习和接触南音;泉州师范学院于2003年设立了南音专业,首次将中国民间乐种引入高校专业中,培养既有音乐理论基础又懂得泉州南音演唱演奏的人才。二是民间社团积极开展南音表演。泉州有近400个民间南音社团,经常面向民众举行小规模演出,极大促进了南音在民间的繁荣发展。三是融合电音创作新歌,吸引年轻群体关注。部分年轻人将电子说唱等现代音乐元素与南音混搭创作出新曲目,如泉州本土乐队“Double明 不清新偶像团体”的混搭曲目《直入南音花园》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引发广大网友关注。

河北积极探索“活态展示+情景体验”模式,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

2月26日,“春满燕赵”非遗会客厅展示展演活动在河北博物院举行,参加展览的乐亭皮影戏、武强木版年画、蔚县剪纸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播活力值涨幅均超过300%。活动中,河北省博物院积极探索“活态展示+情景体验”模式,在静态展览的基础上,突出活态展示展演,增加情景式、体验式活动。河北这一积极探索,加深了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非遗技艺及其背后文化底蕴的认识和理解,有效提升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和传播。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