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现代化输出”的新方式
来源:光明日报 2022-02-08 10:21
这个春节,精彩纷呈的文创“新表达”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新国潮”。在我看来,它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现代化输出”的一种新方式、一个具体的落脚点。当前,两个百年目标交汇,“全面现代化”成为新百年的主题词,成为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主旋律。以青年文创人、非遗传承人为代表的青年群体,带着探索精神为新春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在创新创业路上不断前进,他们的作品既传承了优秀文化的“传统”,又凸显了传统文化的“年轻”。
青年创新创业应时而生,为全面现代化赋能。
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由之路,“两创”也因此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这意味着,青年一方面需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通过“两创”不断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需要将文化属性作为文创的基础,将创意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化的青年文创之花,能够厚植于传统文化沃土、开遍中国大地。青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新生主体,是主力军,希望广大青年自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功能重塑、现实转化与意义再现,从而切实增强文化自觉,汇聚青年能量于全面现代化。如中国三峡博物馆《百物话百年》活动,青年主创人员精选百件文物,通过互联网平台等进行“现代化”展示展演,阐释“百物”时代新颜,全景再现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伟大成就,这便是很好的尝试。
青年创新创业因时而新,为全面现代化添彩。
当代青年所拥有的“天时”是新时代,所拥有的“地利”是一个蓬勃发展、开放自信的中国。在这个“两创”的好时机,青年人更有机会以对新时代的感知,以全面现代化的方式,展示“两创”新成果,形成新时代中国文化新风格,绘就新时代中国文化别样的风景线。顺应天时地利,意味着青年人要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国情着手,既展示中国风情,体现中华民族的多彩文化,也吸收其他国家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不断提升和丰富自己的创作,最终将“两创”果实结于中华大地。在这个过程中,青年人需要重点把握的是“人和”。作为创新创业的新生主体,青年人需要充分认识文化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更广泛的人民群众形成良性互动关系。春节期间,不少青年非遗传承人吸取前辈的经验,在保持艺术内涵、工艺水平的基础上与流行文化进行有机结合,推出了很多新作品,并利用新媒体渠道创新了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实现了传统艺术的“破圈”,这便是把握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处理好艺术与当代青年受众关系的有益探索。
青年创新创业顺势而为,为全面现代化聚力。
拓视野于全球,助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当代青年的使命。在近些年里,我们看到在各行业各领域的事业发展中,青年人能主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髓,吸收外来文化营养,做到承古迎新,形成中国文创产品集群,展现了中国文创的良好形象与文化自信。例如取材于中华传统文华的孙悟空、哪吒等文创形象,在海外广受欢迎。我们不妨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更宽广一些:一方面,广大青年人在满足中国人民文化产品需求的同时,可以拓展国际市场,在各国文创的互相借鉴、互相比拼中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质,助力中国文创国际化,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服务于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另一方面,广大青年人要着眼于未来,聚焦文化强国、全面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关注“两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注重文创产品在品牌IP及开发、跨界等领域的开拓,创作更多面向广阔市场、回应全人类共同诉求的文化产品。
青年就是未来,青年“新”则国家“新”,青年强则国家强。我们相信,在广大青年的努力下,文化自信的“现代化输出”方式会不断出新。但愿有更多的青年人逐梦文化创新园地,在这片文化沃土继续深耕,收获更多缤纷夺目的文化成果;但愿在充满劳绩又富有诗意的中国故事里,有更多的文化创新梦想照进现实,与青年梦、中国梦有机共生。(作者:丁威,重庆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重庆理工大学分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