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文艺工作者就是应该有道德“洁癖”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1-10-18 10:28

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是近期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主管机构重拳出击,打击违规违法、失德失范、影响恶劣的负面典型,以极大的气力对文艺界进行强化整顿,切实去除陈规陋习,正风肃纪,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工作势在必行。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乐府》中所言:“师旷觇风于盛衰,季札鉴微于兴废。”文艺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整体状貌,智者借此能够判断盛衰兴废,岂能等闲视之?于当代文艺而言,其广阔的辐射力与便捷的传播力,更容易作用于社会风气导向,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因此,加强教育管理强度和道德建设力度是时代的必然要求,激浊以扬清、去芜以存菁、正本以清源,让所有文艺工作者时刻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答案铭刻于心,践行到行动中。

其次,文艺工作者就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应该是遵纪守法、德艺双馨的好公民。就身份定位而论,文艺工作者是知识分子、文人、士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和公序良俗中公认的士人标准及要求在文艺工作者身上完全适用。《左传》记载,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如此回答晋国范宣子何为“不朽”的提问:“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三不朽”固然是一种很难达到的理想境界,但却符合古今中外传世经典文艺作品的创作规律,应该是文艺工作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不懈追求。文艺工作者就是应该有道德上的“洁癖”,惟有高洁的精神和纯粹的内心才能孕育出优秀的作品,才有资格影响和教导他人,才会获得时人和历史的尊重。

作为当代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年轻文艺工作者,应该认真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不断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身有定位、对事业有期许、对未来有规划,不断修正品性、不断规范言行、不断学习提升,做一个爱党爱国、正直善良的厚道人,遵纪守法、敬业慎独的好公民。

再者,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需要更好发挥文艺评论的“亮剑”效应。毋庸讳言,在文艺评论领域,仅就方式方法而言,面子式评论、表扬式评论、歌颂式评论仍然存在,待价而沽、阿谀奉承、庸俗吹捧等现象不一而足。不少令人敬重的文艺理论研究学者,博古通今、著作等身,却从不涉足评论领域。一方面因为学术研究和时事评论的治学方式、研读时效、语言体系等颇有龃龉;另一方面,还存在对不良评论习气可能导致的自贬身份、自我弱化、自降格调的担忧。

评论是文艺创作的方向盘,是文艺风气的矫正器,就应该主动、客观、正直、刚健,富有战斗力和说服力、影响力。所谓“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将来对今天的文艺创作或现象的历史书写,今人的评论是重要的学术参考。因此,文艺评论应该更好地承担起抵制陈规陋习、增强朝气锐气的职能,敢于向不良现象和低劣作品“亮剑”,并以历史的眼光审慎地缀句连章、陈述观点,对自身负责、对时代负责、对历史负责。

树立正确评论态度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中国特色评论体系建设。“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批判借鉴现代西方文艺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和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套用西方理论剪裁中国人的审美。”这是当下对文艺评论的标准要求、道路要求、方向要求。当代文艺评论工作者应该继续深研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经典,“望今制奇、参古定法”,进一步修正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努力体味和建设具备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在有力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评论的社会功效。

总之,在大力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背景下,文艺势必大跨步回归到专业本身、回归到作品本身、回归到内涵本身。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品德立本、用学识立身、凭作品立业,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艺术涵养,自省、自强、自励,书写伟大时代,创造经典新篇。(作者系山东美术馆策展部主任崔文涛)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