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逐梦蓝天》 工业精神铺就崛起之路

来源:陕西日报 2021-08-20 09:54

b28110af7891ababed749564637a64d1.jpg

电视剧《逐梦蓝天》剧照。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阅兵仪式现场,一架架战机从天安门上空整齐飞过,在新中国的蓝天白云下向祖国和人民汇报,也向全世界展示着新中国无比重视领空安全的决心和意志。当屏幕上主人公秦天驾驶的飞机突然出现故障需要弃机时,观众都为之捏了一把汗。最终,秦天驾驶飞机安全落地,所有人长吁一口气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共和国航空工业的加速建立已经刻不容缓。

“什么时候能开上咱们自己国家造的飞机?”

“早晚有一天,飞过咱们天安门,会有成千上万架自己造的飞机。”

……

70多年,三代航空人前赴后继矢志让中国制造的飞机翱翔祖国蓝天的故事,从零起步、从弱到强到如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同台竞技的中国航空工业,“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国之重器,以命铸之”的坚定信念,中华民族不惧艰险、不甘落后、勇于创新的精神……近日,电视剧《逐梦蓝天》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以及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等网络平台播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收视率持续位居前列。

我国工业发展是一个具有恢宏史诗般的“中国故事”,是中国经济的脊梁,创造了世界工业史上的一个个“中国奇迹”,铭刻了筑梦路上一个个“中国印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逐梦蓝天》的热播不仅让观众通过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工业战线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全面激发了广大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

一部由航空科学家和影视艺术家

共同创作的影视精品

7月27日,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文化产业(影视)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文化中心等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电视剧《逐梦蓝天》在央视1套黄金时段的首播,展示了新中国航空工业70多年来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从模仿到超越,从自主生产到自主创新,从歼-20、运-20、C919等先进航空装备成为国家航空战略的中坚力量,到新舟系列支线客机、AC系列民用直升机、AG600等系列通用飞机的全面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用实力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制造”的强大力量,在世界航空史上写下了令人赞叹的壮丽篇章。

这一切必须归功于一代代航空人和军工人的无私奉献和不懈努力。为真实反映我国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弘扬“忠诚奉献、逐梦蓝天”的航空报国精神,2017年2月开始,《逐梦蓝天》主创团队多次赴西飞、陕飞、沈飞、试飞院、商飞等地进行采风,先后采访了50余位航空工业代表人物,查阅了近百本人物传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先后6次组织专家研讨会,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英雄情感、生活趣事等进行多角度了解,对航空专业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与试飞英雄、飞机总设计师等进行深入交流,力求使剧中人物形象贴近真实、贴近生活。

作为首部全景式展示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解读“中国制造”文化密码的电视剧,不仅米格-15、F86、歼-5、轰-6、歼轰-7等众多中外机型首次在国产电视剧中集中亮相,陕飞、西飞、试飞院等飞机设计、制造、试飞、试验单位也首次允许电视剧实地取景拍摄。其中,陕飞部件厂房、西飞民机总装厂房、试飞院功勋园、运-20首飞监控大厅、运-20机库、试飞院跑道、空军飞行学院机库等场景纷纷在剧中亮相。

拍摄期间,剧组先后转场汉中、宝鸡、西安等6地,改造场景300余处,搭建场景80余处,制作飞机及飞机部件21件,购买及制作道具1.8万余件,制作服装9600余件,累计调动特约演员及群众演员9000余人次,真实呈现了70多年间航空工业以及百姓生活的发展变化。4年的创作、拍摄过程中,多位航空专家全程参与,为剧本中的每一个细节把关,对每一个专业术语进行校准,对人物的动作台词等进行优化。可以说,这是一部由航空科学家和影视艺术家共同创作的精品剧目。

三代人栉风沐雨

谱写70年航空工业磅礴史诗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70多年来,一代代航空人栉风沐雨、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精益求精,在一次次挑战和探索中造就了我国航空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如何在跨度70年的时代更迭和社会发展中,真实表现航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全面展现中国航空史,让更多人了解航空工业,知晓中国航空人“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的坚持不懈,知晓他们为了研制新机型将生命置之度外的牺牲与豪情以及他们为之付出的努力与奋斗?

《逐梦蓝天》通过“抗美援朝烽火下的艰难起步”“和平年代举步维艰的自主发展”“新时期的跨越式腾飞”3个阶段的单元架构,全景展现了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国家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的艰辛奋斗历程。通过三代航空人的人物设置,展现航空工业的传承与发展,在秦天、赵德良、江战鹏、郑国强等剧中人物跌宕起伏的命运、温暖丰富的情感中,故事化地展现军机、民机以及航空技术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人物、事件均取材于航空工业发展历程中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和奋斗事迹,并通过多元视角呈现、以情动人、细节勾勒等艺术处理手法,描绘出一组前赴后继、同心协力让中国制造的飞机翱翔祖国蓝天的航空英雄群像。该剧在塑造满腔报国热血、矢志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航空事业的英雄形象的同时,将剧中人物青春懵懂的浪漫、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家庭的无奈展示给观众,完成了角色塑造的真实性、典型性、多样性。

正如身为军工人后代的该剧导演李云亮所说:“剧中很多故事和细节,我都曾经在家里看到过,而无论是我看到的,还是剧中所展现的,都是航空人一以贯之的奉献精神。”

我国航空工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不仅是共和国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部中国航空工业文化史。作为唯一一部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官方支持的航空工业题材电视剧,《逐梦蓝天》先后入选中宣部“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项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2018—2022年百部重点电视剧”“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项目”、陕西省委宣传部“2018年重大文化精品项目”。

聚文化之力

铸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发展之魂

工业是强国之本,航空是强国之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对航空事业发展提出了期望、规划了蓝图。电视剧《逐梦蓝天》的创作推出,不仅对我国航空工业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形象展示,让更多人了解航空工业对于保障国家安全、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还激发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强国梦和“中国制造”的烙印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看到试飞成功的那一刻,不仅是航空前辈们流下了眼泪,连我也非常激动,中国的航空事业真的发展太艰难了啊!”“这部电视剧,具备情感的朴素性,这种朴素,最容易让观众共情。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而科研……这样的情感,当然是朴素的。但同时,这样的情感,也是最能感染观众的。”“为什么我们总是能热泪盈眶,感到身体里有一股热血在流淌。那是因为中国航空人的不懈努力,让祖国蓝天变得更加灿烂,让西方大国不敢再横行霸道。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我们如今无忧无虑的生活。向中国航空人致敬!”《逐梦蓝天》自播出以来,众多话题引发网友热议,圈粉无数,收视率也持续位居前列。

据统计,《逐梦蓝天》开播当晚,酷云电视剧直播实时关注度1.3067%,位居第2位;CSM央视频道实时收视率0.7780%,位居第2位。8月9日、10日,《逐梦蓝天》收视率不断攀升,先后登至猫眼专业版第6位、第1位。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视听大数据8月10日发布的“中国视听大数据”中,该剧收视率持续荣登榜单第1位。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前,在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创新发展符合时代、与强国建设相协调的工业文化,为推动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柔性支撑,让人民群众深刻感受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标志的中国工业精神。同时以中国工业精神激发文艺战线的创作热情,创作生产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坚定文化自信,助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从强大走向辉煌。(记者 柏桦)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