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 | 奔腾吧,黄河!——“大河颂歌”黄河主题摄影展印象
来源:陕西日报 2021-08-02 10:02
李静黄河摄影作品。
63岁的李静已经记不清自己拍过多少次黄河了。
自从15岁那年,第一次面对壶口澎湃的浊浪摁下快门,黄河,这条奔腾在中华大地的巨龙,就成了李静一生的羁绊。从雪域高原到渤海之滨,从青葱岁月到花甲之年,40多年的时间里,李静行走黄河,触摸黄河,记录黄河。快门声声,犹如赤子聆听母亲的脉动,李静用一张张胶片,定格黄河的激昂与浩荡,也定格了黄河的娴静与温柔。
7月22日,“大河颂歌”黄河主题摄影展在西安亮宝楼艺术馆开幕。李静从数十万幅摄影作品中遴选出100幅聚焦壶口的精品,分春夏秋冬四时之序,以奔腾不息的黄河影像为建党百年献礼。
大河之上,中国之中,巨浪奔腾,雄浑如是,壮美如斯。
李静黄河摄影作品。
一封写给黄土地的情书
“我拍壶口、拍黄河,就是想记录家乡,留住黄河永恒的美。”7月23日,趁穿行在展厅向观展群众介绍作品背后故事的间隙,李静对记者说道。
李静是宜川人。
1973年,还是中学生的李静跟随学校老师,第一次来到距离县城50多公里外的壶口瀑布。“是什么感觉呢?眼前浊浪翻腾,耳畔涛声雷鸣,那是一种直击心底的震撼。”李静告诉记者,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李静用借来的相机拍下了自己第一张关于黄河的摄影作品。
40多年过去了,尽管那张黑白照片已经在李静前半生的颠沛中消逝于岁月长河,但它所承载的磅礴气象,依旧深深地烙印在李静心底。
如春种萌动,一发而不可收。
从那以后,李静一次又一次走近壶口,也一步一步融入黄河跃动的脉搏。
“我拍了40多年黄河,壶口每块石头我都清楚,每天的变化我都知道。”李静说。浊浪、山川、冰凌,在李静的镜头里,无论是冰封的奇峻还是拍岸的惊澜,黄河和与之相关的一切,都因为家乡而变得温情起来。
这是一封用毕生精力写给黄土地的情书。
在宜川,李静的“疯”是出了名的。为了拍出一张好片子,李静可以爬上晋陕大峡谷山顶,也可以踏入泥沙俱下的洪流,想着法子,变着花样,就为捕捉黄河摄人心魄的壮美。
毕业后,李静进入宜川县政府部门工作,在完成工作之余,李静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倾注到心心念念的黄河、壶口上。
李静不仅自己拍,但凡有机会外出交流,也时刻把壶口挂在嘴边,邀请摄影师到宜川采风。只要有人联系拍摄,李静会尽心尽力张罗。
聊起早年去宜川拍壶口的往事,曾任陕西画报社副社长的王新华至今仍感慨不已:“如果他在县城,一定会当向导,要是不在,也会委托妻子忙前忙后招待。”
“正是怀揣着对家乡、对壶口、对黄河的赤诚,所以才能拍出大多数人拍不到的精彩。”王新华说。
摄影是个苦差事,费时费力还费钱。20世纪80年代辞去公职之后,李静一门心思扑到了黄河摄影中。为了购置更新、更好的设备,李静当过油漆工,开过照相馆,还干过装修,收入大都贡献给了摄影。虽然一度濒临穷困潦倒,但凭借卓尔不群的摄影作品,李静逐渐站稳脚跟,并成为黄河摄影的重要代表人物。
李静黄河摄影作品。
一首献给母亲河的赞歌
“黄河,对你意味着什么?”
“是母亲,是生命!”
在刚辞去公职的那几年,李静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不就是一团水泥黄汤,有啥好拍的?”
“当你真正走近壶口,听到惊涛击岸的声音,你会发现那是让人无法抗拒的美。”李静说,“我觉得我就是为了黄河而生的。”放弃了旱涝保收的稳定工作,李静的生活也如自由奔流的黄河水,在峡谷沟壑中纵横激荡,虽然曲折颠沛,却满是劈山碎石的豪迈。
20世纪90年代,李静的照相馆在县城开张。门头是李静自己拍摄的巨幅黄河,上面特意写了一句话“让黄河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黄河”。
李静开始为黄河主题摄影展览、活动奔走。寒冬腊月,李静顶着风雪到北京,游说大家,推介黄河。1996年,“海峡两岸摄影家看壶口”大型摄影采风创作活动启动,海内外上万名摄影家和爱好者奔赴宜川,在上万个镜头的快门声中,壶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曝光度。李静几乎凭一己之力把家乡推到了台前。
越来越多的传奇在宜川这个陕北小城上演。
1997年6月1日,特技演员柯受良驾车从壶口飞越黄河。当所有摄影师都挤在岸边准备抓拍镜头的时候,李静却腰间绑着绳子下到20多米深的龙槽。“如果柯受良失败跌进黄河,所有人都关注岸上,这个镜头没人拍就太遗憾了。”李静回忆说。那天,柯受良飞跃黄河,创下世界跨度最大的飞车世界纪录。尽管身处龙槽一无所获,李静却依旧欢欣不已:“没有意外!”
黄河再一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
黄河在变。
李静的镜头见证了40多年来黄河的变化。记者注意到,在李静早期的摄影作品中,壶口湍急的激流中浑浊的泥沙颗粒可见,而近年的摄影作品中,尽管壶口水势依旧强劲,但水中含沙量已经明显减少。“这说明上游的黄河流域治理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李静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长河奔流,昼夜不息的黄河正日复一日塑造着壶口的模样。
“母亲河的伟大,让我有机会拍摄到珍贵的画面,但也正是因这大河浩荡,我们有机会通过镜头见证自然伟力。”李静说。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李静的镜头给了黄河之美种种注脚:激昂处如大漠流沙、惊涛拍岸;恢宏处如银瓶炸迸刀枪齐鸣;交杂处如大珠小珠跌落玉盘……
那些沉淀在岁月中的光影,是李静用毕生心血为母亲河献上的赞歌。
7月29日,李静(右一)向观众介绍他的黄河摄影作品。记者 赵晨摄
一篇溯源民族魂的华章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7月23日,听说李静的黄河主题摄影展开展,摄影爱好者王为民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第一时间赶到展厅,穿过千面壶口,在一幅作品前驻足,仔细端详起来。
“黄河之水天上来,就是它!”王为民说。
这是前所未见的壶口瀑布:画幅正中突起的奇石,如雄鹰昂首,咆哮着的浊浪从两翼喷薄而出,整个画面犹如巨鹰振翅,搏击长空。
“一般的瀑布都是从高处向下,但壶口却是从水平面往下落,我一直都想拍出黄河之水从天而降的感觉。”李静告诉记者。一次暴雨过后,李静只身赶到壶口,雇了6个年轻人拉着绳子把他缒进龙槽,踏着翻滚的黄河浪花拍下了这一幅惊世的奇景。
这幅作品被命名为《中华魂》。
1938年10月30日清晨,25岁的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的年轻人行至壶口岸边顶峰。河的彼岸,正是战士们浴血奋战的前线,俯瞰滚滚洪流,光未然触景生情,动人的诗句如滔滔河水喷涌而出:“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水谣》……铿锵磅礴的词句,发出了黄河的怒吼!
冼星海听懂了黄河。在延安鲁艺的窑洞,冼星海一把“夺”过光未然的词句,在昏黄的灯光下谱出了《黄河大合唱》的激昂篇章。在抗日救亡的关键时刻,千万年奔流不息的黄河,被赋予了乘风破浪、披荆斩棘的力量,发出了百折不挠、奋勇抗争的呼声:“怒吼吧,黄河!”
在李静的镜头下,初春,破冰的黄河水裹挟着初融的冰凌从壶口跃下;炎夏,丰沛的黄河水和着浑浊的泥沙从壶口跃下;金秋,平静的黄河踱着不紧不慢的步子从壶口跃下;寒冬,冰封的黄河等待破冰的那一刻从壶口跃下……
明暗之际,动静之间,黄河始终潜藏着冲破艰险阻隔、一往无前的磅礴力量。在李静看来,他守候的是一束光,守望的是一段情。
白云苍狗,大河滔滔,有一个声音始终在李静心底回响:奔腾吧,黄河!(记者 刘印)
7月29日,观众在西安亮宝楼观看李静黄河主题摄影展。记者 赵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