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新”产业激发新动能
来源:陕西日报 2025-09-08 07:49
九月三日,西安立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在加紧生产激光芯片。 通讯员 赵子芊摄
8月20日,秦岭南麓,晨雾还未完全散去,佛坪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的机械轰鸣声已经响起。指着砂石加工系统屏幕上的参数,该系统负责人庞亚飞介绍,最后一组代码植入之后,这个系统就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
“这套‘原料心脏’每小时能出360吨骨料,高峰时可满足月5.88万立方米浇筑需求。往后,主体工程就不愁‘口粮’了。”庞亚飞说,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已经和同事奋战了10个多月。
佛坪抽水蓄能电站是陕西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的重点项目。这个坐落在秦岭深处的超级绿色“充电宝”,承担着陕西电网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备用等任务,建成后每年可促进消纳陕西富余风电、光伏发电量约1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3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78.3万吨。
对陕西的发电大户陕投集团而言,佛坪抽水蓄能电站也是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落子。“十四五”以来,陕投集团向“新”而行,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布局,充分发挥省属国企“顶梁柱”作用,助推全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全面转型。
仅今年上半年,陕投集团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2.27亿元,同比增长153.18%,在全部投资中的占比攀升至30.18%,创历史新高。其中,在清洁能源板块,陕投集团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6.9%,已投产清洁能源装机累计320.52万千瓦,装机规模居省属企业第一、西部前列;佛坪抽水蓄能电站、丹凤鱼岭抽水蓄能、铜川压缩空气储能及配套的风电竞配、陕北和关中百万级新能源基地等项目如期推进,取得重大进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全球各国、全国各地都在加速布局。陕西亦是如此。省属国企加快布局,民营企业乘势而上,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引领带动作用凸显,成为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生力军。据统计,2023年和2024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3%、5.8%。今年上半年,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
8月22日,西安立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芯光电”)生产车间里,1940纳米的激光芯片正在通过检测。这款产品是立芯光电今年的新品,主要应用于激光医疗、美容、光谱分析及生物检测等领域。
“这是磷化铟材料体系中波长最长的商业化产品,填补了国内在该波长领域的技术空白,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产品进口依赖。”立芯光电负责人李波介绍。
立芯光电是陕投集团所属陕西投资新兴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投新兴”)在新兴产业领域落下的第一子,如今已成长为国内领先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研发、生产企业。
立芯光电自主研发的三款“拳头”产品分别占领了国内市场70%以上、30%以上、5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研发的磷化铟系列产品覆盖近红外到中红外的丰富波长范围,在多个产业领域掀起创新应用的新浪潮。特别是1550纳米波段低空测距雷达系统,为城市低空交通管理、无人机物流调度等场景打造了“火眼金睛”。
据介绍,陕投新兴先后在高功率激光器、半导体芯片、卫星通信及复合材料等领域迈出大步,其控股的陕西天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复合材料通信天线行业的龙头,核心技术及产品填补了国内多个行业空白。
新兴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西安寰宇卫星测控与数据应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寰宇卫星”)持续在航空领域深耕。
8月15日,在寰宇卫星鸡西地面站,两套12米设备天线罩安装完毕,标志着鸡西站完成全面建设。这些新增设备将重点应用于各类光学遥感、雷达卫星的高码速率数传接收。
作为省属重点科技型企业,寰宇卫星在商业航天加速崛起的形势下,凭借省内科研优势加大产学研协同,积极开拓市场,始终保持在国内第一梯队。今年上半年,寰宇卫星圆满完成6次发射测控任务、保障41颗卫星顺利入轨、累计有偿服务航天器345个、常态化管控卫星175颗,任务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
竞跑产业领域新赛道,陕西航沣新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工程机械变速箱及制动器摩擦片”与“摩托车离合器摩擦片”均获欧盟CE认证;大秦无人机“智慧光伏无人值守自动巡检”项目入选2025年陕西省低空应用场景试点项目,目前已在多个大型光伏电站开展试点应用;陕煤地质集团形成“源网荷储智”核心技术体系,将地热能供暖版图扩展到700余万平方米,为8万余户居民提供清洁供暖服务,年可替代标煤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4.2万吨……
新产业激发新动能、塑造新优势。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大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