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丨上半年陕西经济展现较强发展韧性与潜能
来源:西部网 2025-08-05 11:04
7月23日,陕西省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上半年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8.0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延续了一季度“稳中有进”的发展势头,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强动能。
一是工业增长动能强劲,高端制造引领效应持续显现。上半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全国水平2.8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和非能源工业分别增长8.5%和10.5%,工业结构持续优化。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高出全国水平3.7个百分点,成为工业增长主引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产量分别增长30.3%、44.8%,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推动工业由传统能源导向向高端智能转型。与江西装备制造业增长12.7%、辽宁汽车制造业下降3.5%相比,陕西省高端制造领域的集群效应更强、政策红利释放更快,展现出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但相较于江西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3.7%,陕西省仍需加大技术攻关和关键环节补链力度,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提升新兴产业发展的深度与韧性。
二是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但稳粮保供和畜牧补栏压力不容忽视。2025年上半年,陕西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0%,保持温和增长态势。种植业总体平稳,产值增长3.1%;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16.46万吨,增长3.8%;园林水果产量64.27万吨,增长4.1%。畜牧业生产形势逐步好转,产值增长2.0%,较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猪牛羊禽肉产量达64万吨,同比增长2.1%。其中,猪肉产量50.6万吨,增长3.4%;牛肉产量4.7万吨,增长6.2%。但同时也要看到,夏粮产量同比下降3.1%,生猪存栏同比下降8.5%。当前,陕西省蔬菜及食用菌、畜禽肉类产量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亦滞后于江西、辽宁等省份,这在一定程度上受持续干旱气候影响,也反映出陕西省在现代农业稳产增效、畜禽全链条养殖管理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三是投资增势稳健,制造业和民间投资活力持续释放。上半年,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6%,高于全国水平2.8个百分点,整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8%,制造业投资增长26.3%,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2.4%,充分体现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民间投资增长13.8%,显著高于全国(-0.6%)和江西(6.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民间投资增速高达37.2%,显示出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现代物流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升。与江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4%、辽宁下降3.3%相比,陕西省在投资信心恢复、项目谋划与资金落实方面优势明显。
上半年,陕西省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低于全国水平0.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增长5.3%和5.2%,均低于江西(5.9%、5.8%),反映出服务业复苏基础仍不牢固,需通过加大现代服务业投资、培育新型消费场景等举措,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四是消费市场稳步回升,政策驱动和场景创新双向发力。上半年,陕西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79.82亿元,同比增长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其中,餐饮收入570.14亿元,增长5.7%;商品零售5209.69亿元,增长7.0%;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9.3%。以旧换新政策持续释放效能,重点品类零售额大幅增长,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及1、2级能效家电分别同比增长78.2%、36.3%、47.6%。对比河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5%、江西增长5.3%、辽宁增长6.3%,陕西省在政策精准落地和新消费业态发展培育方面表现更为突出,有力推动了消费市场扩容提质。
五是外贸增势加快,结构优化与新兴动能持续显现。上半年,陕西省进出口总额2445.14亿元,同比增长7.5%,较一季度加快9个百分点,显示外贸回稳向好态势明显。其中,出口1705.35亿元,增长10.6%;进口739.79亿元,增长1.1%;实现贸易顺差965.56亿元。贸易结构持续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19.2%,占比达40.3%,比重稳步提升,显示自主贸易能力增强。出口以机电产品为主,同比增长12.4%,占出口总额的85.9%,展现出陕西在中高端制造领域的出口优势。同时,“新三样”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7.8%,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增幅达1.1倍,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引擎。整体来看,陕西省外贸延续向好态势,但对机电产品出口依赖度较高,也提示需持续提升多元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出口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上半年,陕西省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实现了稳中有进,主要指标稳定增长,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端制造、绿色消费、新兴外贸等亮点不断涌现,展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与潜能。但产业链协同能力和外向型经济多元化水平仍有待提升,稳增长基础仍需进一步夯实。
下半年,应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工业升级、消费扩容、投资提质为主线,统筹发展与安全,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民生保障。建议陕西省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短板,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和改革力度,推动经济在提质增效中迈上新台阶。加快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聚焦高端、智能、绿色制造,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和上下游协同配套,提升产业链韧性和集群竞争力。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完善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促销政策,培育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新型消费场景,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强化投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和城市更新项目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投资效率和结构质量。巩固外贸回升态势,依托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化开放平台布局,提升一般贸易比重和“新三样”出口能力,提升外贸多元化发展水平。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强化粮食安全保障和畜牧全链条发展,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和供给能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与先进制造融合发展,壮大数字经济、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新业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和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推动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强动能、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上述数据均来源于各省和全国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标绿为高于全国水平,标红为低于全国水平。选取河北、江西、辽宁等省份作为陕西省2025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对比对象具有高度合理性:从经济总量看,2024年陕西GDP为3.55万亿元,居全国第14位,与前后的河北(第13位,4.75万亿元)、江西(第15位,3.42万亿元)、辽宁(第16位,3.26万亿元)体量接近,具备良好可比性;从区域定位看,四省均为所在区域的重要支点省份,分别承担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等国家战略任务,有助于从政策落地和发展成效层面开展横向分析。】
作者:冯晨,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王照进,系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
审核:康乐群 张建成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