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相丨西安学子谷庭雨:用镜头架设跨文化交流桥梁
来源:西部网 2025-08-04 18:00
西安钟楼飞檐下的黄昏,人潮裹着热浪涌动。背着双肩摄影包的谷庭雨在攒动的人丛间时隐时现,这位25岁的西安工程大学研一学生,正盯着三米外那对驻足看地图的外国情侣。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穿过举着自拍杆的汉服游客,用流利的美式口音的开口:“我能为您免费拍张照片吗?”
谷庭雨未曾料到,始于赚零花钱的街拍计划,会成为东西方文明的微型对话现场,并在短视频平台收获百万播放量。他凭二手相机和便携打印机,在古都西安的街巷间搭建起跨文化对话的桥梁,镜头里荷兰夫妇助人的温情、西班牙青年的蓬勃朝气,正汇成当代中国青年突破文化壁垒的生动注脚。
在2024年的校级英语演讲比赛颁奖台上,聚光灯烤得谷庭雨后颈发烫。主持人重复着“亚军”的称谓,评委点评“发音标准但实践不足”的声音在他耳畔嗡嗡作响。此时,始于赚零花钱的街拍计划难以推进,他运营的摄影账号正陷入困局——在饱和的汉服约拍市场,作品如石沉大海。“实在是卷不动了。”谷庭雨说。
“第一次拍摄外国人时,主要就是想着能练练口语。”回想起首次街头搭讪的窘迫,谷庭雨至今历历在目。英国情侣的伦敦口音,让习惯美音的谷庭雨频频卡壳,紧张得“嘴瓢”了几次。意外的是,随手分享在私人账号的拍摄经历,竟获得远超其原先摄影账号的关注度。“你是西安这座古城国际化路上的一面镜子。”网友的暖心评论,让他决心用VLOG镜头记录。
“外国游客面对搭讪更适应,咱们这边拍照人太多,大家总担心你要收费。”谷庭雨说,当中国游客常对街头摄影保持警惕时,外国游客的开放态度为语言练习创造了空间。这样的差异也成为他镜头下的生动素材:西班牙朋克青年的张扬个性、英国咖啡师学生的职业趣事,都通过快问快答环节变成短视频里的文化碰撞。
真正让账号走红的是一对荷兰夫妇,视频中两名商贩因发生争执导致玩偶散落一地,来自荷兰的一家四口,立刻主动上前帮忙捡起所有散落在地的玩偶。“对常人来说在外遇到冲突时,都唯恐避之不及,这对夫妻却选择带着孩子一起去帮助他人,让我明白父母的以身作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意义。”这条记录善意传递的视频获得六万点赞。
随着短视频播放量越来越多,打印机赞助的到来为街拍项目增添了温度。当谷庭雨将即拍即得的照片送给拍摄对象,并邀请他们为下位陌生人手写祝福时,“照片漂流瓶”的概念悄然形成。当不同语言的祝福跨越国界流转:有中文传统的“恭喜发财”,有英语写下的“愿你随风而行,面朝阳光”;也有西班牙语写下的“别太在意他人目光”……小小相纸成了世界观微缩展台。
“最初VLOG中快问快答的形式,有点像是在审讯了。”谷庭雨在探索中不断调整拍摄策略,如今他的VLOG镜头更像一双温和好奇的眼睛,他会问巴塞罗那情侣“风暴过后谁先递橄榄枝?”也会和法国夫妻探讨“谈恋爱的秘诀是什么?”不变的是,每周坚持更新两到三期,“白天我还要在工作室完成设计兼职。”
“记得去年刚来西安读研究生,当我站在西安博物院里,千年文物扑面而来,仿佛在与不同时空的匠人对话。”谷庭雨说,这些看似随机的文化切片,都在西安这座古都的肌理上自然生长。“端午节拍摄时,我会赠送外国游客艾草香包,还会用手机展示龙舟视频。记得带领德国建筑师登上城墙时,糯米灰浆的配方解释,也会让对方感到震惊。”
“我账户名中的‘Struggle’,有挣扎也有奋斗的意思。”这源自谷庭雨的人生底色,从小被坚韧的奶奶抚养长大,目睹亲人饱受病痛却始终坚强,让他深味“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部队两年服役经历则重塑了他,谷庭雨决意抓住宝贵的校园时光。“人得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但我也希望能够突破边界,探索更多可能。”
谷庭雨很清楚,摄影或VLOG可能都不是他的人生主调,作为设计专业研究生,他希望能“先端稳饭碗,再发展爱好。”但这段用镜头和英语搭建的跨文化实践,已在西安街头种下意外的种子。当镜头不再只是机械之眼,当语言挣脱工具属性,他骑摩托车带走的不仅是存储卡里的异国笑容,更是一座古城与世界对话的全新可能——在千年城墙下,每一次快门的轻响,都是文明互鉴的悠长回音。
世相,镜头里的陕西人。
起点新闻记者 贺桐 王靖升
审核 魏诠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