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美国加征关税难解经济困局
来源:西部网 2025-04-08 18:00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重振美国制造业并解决国内就业等问题。美国一次性向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本质是一场脱离现实的“政治表演”,既无法实现制造业回流,更可能加剧美国经济结构性矛盾,最终由普通民众承担沉重的代价。
王晋
根据美国总统特朗普观点,之所以向几乎所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关税,原因在于美国长期贸易逆差,需要通过关税来向其他贸易伙伴施加压力,维护美国的利益。由于美国的贸易伙伴向美国出口了过多的商品,而从美国采购的商品却太少,因此无法带动美国的制造业发展,进而增加了美国的失业率。因此美国需要采取措施,加征关税就成为了不可避免的选择。
但是美国加征关税,实际上错误地认知了美国国内经济结构的原因。一方面,美国错误地认知了贸易逆差形成的原因。美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以及美国民众相对较强的购买力,使得美国的贸易逆差无法避免。比如在美国加征关税名单上的莱索托就是典型例子。莱索托是一个受南非包围的多山国家,因海拔较高,也称作“天空王国”。 2024年美国和莱索托的双边贸易额为2.4亿美元,几乎都是美国进口莱索托的商品,形成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口中的“贸易逆差”。
莱索托经济落后,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由于莱索托民众无力从美国购买商品,必然导致贸易逆差。如果不解决莱索托的经济发展问题,单纯施加关税压力,美国和莱索托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也必然无法解决。
与莱索托相似的,还有美国和越南的贸易逆差。根据相关统计,2025年1月越南、美国双边贸易额达111亿美元,其中越南对美出口值98亿美元,美国对越南出口值13亿美元,越南美国贸易顺差85亿。究其原因,也并非越南政府不开放市场,或者越南对美国加征关税,而是由于美国和越南差异化的经济结构导致的。2023年越南人均GDP仅为4300美元,而美国则高达82700美元,相差近二十倍。如此差异的人均GDP,表现在双边贸易中,必然是美国需要从越南采购物美价廉的商品,而越南则难以购买足额的美国货物。
另一方面,考虑美国国内产业现实,使得制造业无法在美国吸纳充足就业群体。美国劳动力市场结构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服务业和科技产业占据经济主导地位,年轻一代对制造业岗位的接受度极低。富士康曾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投资建厂,却因招工困难而计划搁浅,这一案例暴露出美国劳动力供给与制造业需求之间的鸿沟。研究数据显示,1999年—2011年间,美国因进口竞争损失53.3万个岗位,但通过出口增长创造了41.1万个岗位,贸易开放的整体效应接近平衡。在服务业占GDP超80%的今天,美国单纯耗费资源重建中低端产业链,却忽视产业工人群体的培训和建设,必然难以真正解决就业问题。
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真实动机,或许更接近于政治投机而非经济理性。从“用Excel拉表制定关税”的草率决策,到刻意制造贸易摩擦以巩固民粹支持,政策制定过程充满短视性,关税加征所带来的物价上涨、股市暴跌的代价,也必然由美国普通大众所承受。
从19世纪英国《谷物法》到20世纪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历史反复证明贸易保护主义终将反噬自身。当前美国若执意推行关税政策,是试图用20世纪的工具解决21世纪的问题,结果必然是徒劳无功。在全球化如此紧密的今天,真的想要解决贸易和就业问题,不在于挥舞关税和制裁大棒打造“小院高墙”,而在于对话沟通合作共赢的“搭桥铺路”。
起点新闻记者:王晋,系西北大学副教授、央视特约评论员
审核:贾存真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