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灾害风险要素数据近亿条!陕西首次明确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防治重点区域
来源:西部网 2023-11-17 19:36
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李虎平介绍相关情况。
西部网讯(记者 宋洋 实习生 何菲菲) 今天(11月17日)上午,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从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陕西组织3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共获取全省灾害风险要素数据近亿条,并首次明确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防治重点区域,基本摸清了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了重点地区抗灾能力。
全面获取致灾要素、承灾体、综合减灾及重点灾害隐患调查数据
据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李虎平介绍,2020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获取了全省1千多万栋城乡房屋建筑数据以及1.3万处市政设施数据。交通运输部门完成了18.3万公里路网、3.3万座桥梁和隧道、近9千处公路灾害风险点的调查。林业部门完成4千多个可燃物样地和6千多个重要野外火源点调查。自然资源部门开展了覆盖全省107个县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掌握了全省1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风险底数。
同时,在水利方面,完成了全省1千多座水库、5900 余公里堤防隐患、300多座水闸等水利设施的调查。在应急管理方面,协调教育、 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等行业,调查了2万多个公共服务设施、6千多个危化企业和矿山等承灾体信息,15 万条综合减灾能力数据,8万多条历史自然灾害数据。在气象方面,调查了8种气象灾害致灾因子信息20.5万条。在地震方面,完成47条活动断层、862个场地地震工程地质条件钻孔的调查以及140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的抽样调查。
通过上下各方协同推进,全面完成了普查调查任务之后,省普查办认真组织行业部门和各地,按照任务分工,分层级、分行业开展调查数据质检工作,严把数据质量关,确保普查调查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率先通过了国务院普查办的抽查验收。
基本摸清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重点地区抗灾能力
目前,省应急部门开展历史年度自然灾害灾情、煤矿和非煤矿山评估。水利部门开展洪水灾害和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气象部门开展暴雨、高温等8个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林业部门分级开展评估与区划。地震部门通过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形成了陕西省1:25万地震构造图、地震危险性图、26个县区的1:5万活动断层避让区划图。自然资源部门建立了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库和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
此外,省普查办组建了由中国工程院王双明院士任组长,多个部门和单位的64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以省地质调查院为技术支撑,开展省、市、县三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与区划,基本摸清了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查明了重点地区抗灾能力。
李虎平表示,通过开展评估与区划,首次明确了全省自然灾害综合防治的重点区域,揭示了我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形成主要原因和主控因素,为全面开展自然灾害防治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为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依托风险普查成果,支撑省市县三级科学合理编制地害防治年度方案,精准发布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2021-2023年,省级发布预警产品213期,发送预警短信117.2万余条,指导各市避险撤离68.7万余人。实现成功预报119起,避免1280人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2401.4万元。
目前,省普查办正在协同各相关行业部门推进省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为常态化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评估体系建设、广泛应用普查数据成果、提升灾害防治能力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