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母亲河 建设美丽陕西丨延长县国家储备林基地:筑牢母亲河生态屏障
来源:西部网 2023-07-28 10:38
西部网讯(记者 杨晏宁)“二十年前,延长县长期无序垦荒、放牧,造成土壤贫瘠,粮食减产,居民生活贫困,并且由于水土流失严重,一直饱受自然灾害。经过二十年全县人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植树造林,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了从黄到绿的转变”,延安市延长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郝景祯说。
7月27日,“守护母亲河 建设美丽陕西”采访活动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国家储备林基地,了解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共涉及5镇56个村,建设总规模5.28万亩,其中人工集约林栽培5.08万亩,栽的苗木成活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陕西林业集团延长翠屏生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吴中秋自豪地说,延长县2020年10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截至2023年5月,一期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我们提前2年完成5年建设任务。”
吴中秋介绍,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针对陕北地区土壤贫瘠、气候干旱的特征,采取良种壮苗、容器钵造林、应用保水剂生根粉等十项技术抗旱造林。
“我们选用油松、侧柏、樟子松、小叶杨、杜梨等树种,采用针阔混交、乔灌混交等营林技术,优化树种结构,增强林木抗病抗逆能力,维护生物多样性。”吴中秋向记者说道。
这几年来,吴中秋花尽了心思,经过与县委、县政府和省林业集团多次沟通以及学习调研,推行“统一规划、分区治理、两季栽植、三季整地、四级管护”的建设模式,将原本规划建设8年的工期有望在5年内提前完成。同时,项目通过优先雇用当地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累计雇用2300人,劳务收入3098万元,人均1.35万元;推行“林长+护林员”机制,在当地脱贫人口中聘用生态护林员56人,530元/月/人,累计发放35.6万元;项目区内农户人均创收0.77万元。
目前,该项目目前已完成人工集约栽培林3.13万亩,占总任务的61.6%,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预计到2030年,新增森林面积5.08万亩,增加活立木蓄积量25.06万立方米,储存碳汇量12.53万吨,碳汇收益1253万元;预计到2060年,增加活立木蓄积量55.54万立方,储存碳汇量27.77万吨,碳汇收益2777万元。
“造林眼光要放长远,为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水土流失这块‘硬骨头’再难也得啃。”吴中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