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第33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公示:《A Beautiful Encounter: Crested Ibis Fly to the Bohai Sea(绝美相遇 鹮飞渤海)》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3-04-14 11:11

f3c82ab0e17689ace3d91dcd2eac6cd0.jpeg

直播简介:

2022年12月13日,陕西科研人员将20只朱鹮从汉中洋县转运到山东东营进行我国首次滨海湿地野化放飞科学研究,这次野化放飞将在国内建立新的朱鹮野外种群,首次把朱鹮野外分布地恢复扩大到滨海区域。主创团队提前精心策划,在海外平台推出了3个多小时的新媒体直播,重点聚焦20只朱鹮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发、路上转运的情况。

本次聚焦朱鹮转运实况的大时段直播,选取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洋县出发、穿越秦岭、进入河南等关键节点,从海内外网友感兴趣的动物保护入手,通过双分屏,既有转运途中实时画面,保护区朱鹮监控慢直播画面,又利用5G技术在直播中引入行车轨迹,连线专家,问答网友,向全球网友分享了保护、恢复朱鹮种群的陕西经验、中国方案。同时,把朱鹮转运的过程与朱鹮种群复壮的历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转运直播过程中巧妙地引入朱鹮发现地洋县、朱鹮栖息地秦岭和近年来延伸、扩大的新的朱鹮栖息地--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的专家引入连线,两条线索互相交织,整个直播展示的是朱鹮从陕西到山东的转运过程,更是朱鹮从保护、复壮到恢复历史栖息地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现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珍稀物种的重大主题,使网友们真切感受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珍稀物种的成功实践。

本次活动通过起点新闻等国内新媒体平台直播的同时,还通过新华社客户端现场云、环球网新媒体矩阵和陕西省内多家新闻机构海外账号面向全球同步直播,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十余个海外账号同步转发,共发布稿件40多篇,各平台累计阅读量近百万次。

文字稿:

记者现场:我们现在车已经准备好了,一共是20只朱鹮,在这十个箱子里,一个箱子里面呢是2只。那我也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20只朱鹮,那这20只朱鹮呀,它们这个年龄的比例上是1岁到12岁这样的一个年龄差,那为什么会将它这个年龄差拉这么大?昨天在采访的时候,工作人员也有给我们介绍,这样的年龄差,是想让它们到以后到野外之后,有一个帮带的帮扶的一个作用、一个效果。那年长的呢它有一定的繁殖经验,它也可以带带年龄比较小的,年龄小的它好奇心比较重,它的这个比较活跃,那它也可以带带年长的。那在这20只朱鹮中,它这个性别比例上是采取了雌雄1:1的比例,那也是为了在春季在放飞野外之后,能够可以在野外开枝散叶,这也是真正实现了这个野外种群的扩大。

那这次去山东的这个整个行程呢是有1380多公里,将近是1400公里,路途上会有14个小时到15个小时这么长的一个时间。大家别担心,我们这个饲养员呢是在这个车上全程陪同着这个朱鹮,一路到达山东东营,然后我们在每三个小时呢都会进一个服务区,来对这个朱鹮进行检查,一个是通风换气,然后一个是对它进行一个检查。

对,现在这十个箱子是已经放好了,但是也要对它们进行一个固定。因为在行驶的过程中车会有颠簸,为了保证朱鹮的安全,要对这十个箱子外面来进行一个捆绑,保证它的安全,我们安全是第一位。

现在正在前方忙碌的我们看到个子高高的这个老师呢,是咱们山东东营这面的王老师,等到这一批朱鹮这20只朱鹮到达山东之后,是由他来负责来进行接手。

那在这里啊我也给网友再分享一个小信息,这一次前往山东东营的朱鹮呀其实一共是30只,从洋县本地出发的呢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20只,还有10只是从哪出发呢?是从北戴河。那这10只从北戴河出发的这10只朱鹮呢其实也是咱们汉中洋县的朱鹮,为什么会选择从北戴河再带过去到山东10只进行种群的野化放飞呢?在昨天的采访中,我们也知道也是为了让它们之间有个相互的交流,虽然他们当年也是从洋县过去的,但是它们已经适应了或者是已经熟悉了再往北北方城市这些地方的这个气候呀,这些环境呀,让这10只也带一带从我们洋县出发的这20只。

我们到前面去看一下。对,这个就是运输车,是经过改造的一个运输车。对,一切是以防疫为主,我们看这里拉了一个塑料罩。然后就是工作人员还有我们的司机护送的人员是坐在前面,然后整个朱鹮是在后面这样的一个相对独立的一个空间。一来是怕它们受惊,二来是保暖,再一个就是和这个工作人员有一个隔离,然后这样确保它的安全,确保它的环境的卫生。

好,现在是基本是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好,我们来看一下,看一下这面。还没有,还在进行一个位置的一个调试,因为刚才有介绍是一定要确保朱鹮的安全,所以每一个箱子都要绑得很牢固。

我们看一下那面车上在做一些装饰是什么东西?是一个横幅,这也是我们这一次这20只朱鹮到山东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或者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地。我们知道在过去,在我们祖国大地到处都生活着朱鹮,那由于环境的原因啊、历史的原因、战争的原因,朱鹮的种群是有一定的损失,然后就是消失在我们祖国大地的很多地方。这些年呢,从1981年发现朱鹮到现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让朱鹮重现它的历史分布地,就是刚刚我跟大家来分享的陕西汉中洋县起点这么一个位置,这么一个定位吧,或者说这样的一个意义在里面,它不仅仅是这一次这批朱鹮去山东的一个起点,这也是整个朱鹮种群重现它历史分布地的一个起点。

网友们通过我们的镜头的直播声音可以听到朱鹮,有的朱鹮在啼叫的声音啊,朱鹮啼叫的声音也是非常有意思。它们这个叫声啊,尤其是在飞的时候,声音是非常的独特,有一种发出那种爱爱爱,就是爱你爱我的那个爱,就爱爱爱的声音非常的美妙。而且昨天我和段文斌段老师,也就是咱们这个保护中心的人工繁育中心的主任段文斌段老师在沟通的时候,他说这个朱鹮叫声啊不仅是十分的独特,有这种爱爱爱的声音,而它这个浑身的这个颜色呀也是非常独特,在不同的季节它呈现出颜色也不一样。比如说这个季节它就浑身是白的,然后翅膀会有些粉红色。那等到开春呢,也就是到明年二三月份的时候,它开始繁殖的时候,它身上呢就呈现出是一个灰白色。那朱鹮也被称为是吉祥鸟,东方的宝石。我们也希望它把这份吉祥能够带到山东,能够带到滨海城市。

好,现在已经基本已经可以了。王老师你好你好。刚才看你一直在忙啊,来咱们往外一点,一直在忙。然后刚刚我们采访了保护区的牛克胜牛局长,他说他的心情是有一些不舍,但是为了朱鹮的种群的重现历史分布地,他觉得这是朱鹮应该去做的事情,也是我们应该去做的事情。

那作为婆家人吧,作为山东这面想问一下您的心情,这20只朱鹮即刻启程前往山东东营。

王安东:我们是非常激动。在这我首先要要感谢陕西省林业局陕西省朱鹮保护区管理局的各位领导,对我们朱鹮在黄河口野化放飞这个项目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支持我们这个项目实现不了。

对对对,除了激动还有呢?

王安东:再一个就是我现在有一份特别大责任感。对,责任感。朱鹮到了我们那,就是我们怎么把朱鹮那个宝贝养好、服务好,让他们在黄河口怎么能像在陕西汉中这样,能够开枝散叶。对对对。我们前期做的非常充分,但是从这一刻起,我们需要做的要更多,基本上还要做更多的工作来保护朱鹮。

对,我们都说,就是我们外地人都说山东是个好客的地方,好客山东。那我们朱鹮去了之后是不是也会秉承着对我们好客的这一点?

王安东:就是去了之后就是我们的自己人,这不是客人了,是自己人。朱鹮以后就是我们山东的主人了。这一批朱鹮到了山东之后,以后也就是欢迎陕西的各位朋友到山东看从陕西运过来的朱鹮。朱鹮要当主人,欢迎你们!

当主人欢迎我们。谢谢!

好您继续忙。我再给网友我们再介绍介绍。那刚刚王老师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下,在山东这一面我们大家已经是准备好了。那大家可能比较好奇,山东这面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也给大家简单的分享一下。

那此次朱鹮前往山东的地方是山东东营,那这个保护区是叫做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个保护区主要是以保护湿地和保护鸟类为主的,它是黄河的入海口,所以呀我们这一次的这个融媒直播的主题是《绝美相遇 鹮飞渤海》。虽然它是在黄河的入海口,但是它这个地方的保护区的情况呀是既有海水啊也有河水。大家可能比较好奇那朱鹮到了这之后,它的饮食呀、它的气候呀,它能不能适应,大家也不必有太多的担心担忧。

首先呢在气候和温度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因为在我们陕西已经有很多地方比较凉的地方,比如说铜川这些地方就有生活,有在野外种群在这个地方生活。然后再一个就在饮食方面,大家想那朱鹮到了山东之后,是不是就要吃海鲜了,这也是我们这一次朱鹮到达山东之后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它原来都在我们这些地方吃一些小河虾、小河蟹、小泥鳅,那到了山东之后,由于这个地方的食品的改变,那他们会不会去吃一些小海鲜?我想这个小挑战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很大的一个想象的空间。

那现在这个车辆是已经装好了,我们也可以即刻出发了。

大家别走开,因为从现在开始呢我们这个融媒直播将全程守护,全程跟着这一车朱鹮前往山东。那我将带着大家一路护送这一车朱鹮到达山东,在这个一路上呢,我们也会连线全国的各路的专家,那这些专家都是在他们生活地方都是有朱鹮野外种群的,我们来联系他们,连线他们,然后解答网友的疑问。那也欢迎网友们呀通过这个起点新闻客户端、起点新闻微博和这个陕视新闻微博的客户端,和我们互动,来提出你的疑问,送上你的祝福。

那在这一路的过程当中呀,我还会与大家分享东方宝石朱鹮背后的故事,那我们现在即将启程了,大家别走开啊。

可以了。可以了。好。

那现在介绍完朱鹮了,我再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我们这次整个融媒直播的流程。你看我们这个车呢既是一辆后勤护送车,同时也是一辆直播车。我带大家看一下。因为现在朱鹮的这个车还在做最后的检查,大家先别着急。看一下,我们这里有整个直播信号的一个设备,还有前面这个Go pro,这一个小小的摄像机。你可不要小瞧它,今天大家15个小时吧,全程就是通过这样一台小小的摄像机。运送朱鹮的那趟车呢就在我们这个车的前面,我们各位网友就可以通过这一台摄像机的这个视频来全程关注,全程记录这20只朱鹮从咱们汉中洋县前往山东东营。那一会呢我还会和咱们洋县朱鹮局的人工繁育中心的主任段文斌段老师,他将和我一起坐在这辆车上,一路护送朱鹮一路给大家进行着讲解。

我们再去看一下,现在是否可以发车了?好,可以上车了吗?好嘞。

他们这样会帮咱们这处理好。那段老师您稍等一下,您稍等,先让我们两位工作人员先上去。稍等,刚给网友介绍了一下,一会儿就是由您全程护送朱鹮,然后并且和我们网友进行解答。

好好,您先上您先上。好,我帮我们同事把门打开,让他坐上去。

段文斌:上车之后他们还要把那个有个横幅再一贴。

段老师刚才我们也跟网友分享了很多,就是从咱们朱鹮入箱、朱鹮上车,包括现在就马上就要启程了。我有和网友说,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一直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关键词,就是起点。什么意思呢?一个就是说洋县是这一批朱鹮,就是即将去山东的这一批朱鹮的起点。

段文斌:这车咱们先稍等一下,让那个运朱鹮的车走前面,我们车走最后面,你跟着这个车就行。

对咱们一直跟着朱鹮这个车。咱们不着急安全第一。

我们俩可以继续来。两个起点,一个起点就是这一批要去往山东东营的朱鹮的起点。咱们汉中洋县,还有一个起点就是整个朱鹮种群向历史栖息地或者它们种群扩大的一个起点。可以说咱们洋县非常重要。想让您给我们分享一下,从1981年发现7只朱鹮之后,我们对它进行保护是直接把它们7只抓回来了,还是怎么样的保护?

段文斌:1981年就是5月23号,那我们发现了就是在那里生存。就是抓起来人工饲养,国外也有这个。我们这个国家把它采取就地保护的办法,是我们也是在摸索。对。但是就地保护的办法是我们是也是在摸索。那么就地保护主要什么呢?保护朱鹮个体,还有保护它当地的这个栖息地环境。那么也就是说经过这么多年我们成功了,我们最后它就在原生地保护它,它留下了,它开枝散叶,发现后代,到现在种群扩大。那么到朱鹮种群数量从81年到90年左右,恢复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有了种源了,那么我们也就尝试着人工来饲养繁育,两条腿走路。一个是野外就地保护,还有一个呢我们就是采用人工繁育,把野外的一些救治的病伤个体,采取人工饲养的方式。然后有了种源了,我们再给它突破了人工饲养的难题,包括人工繁育和育雏的难题,这套技术现在也是相当成熟了。我们本次送到黄河山三角洲的这20只朱鹮,就是我们人工饲养繁育出来的朱鹮的后代。也就是说我们是实现这么一个循环,它这些朱鹮它是从野外来,然后在我们这经过人工的饲养繁育之后,最后它们最终还是要回到野外去,就是这样一个生命的循环。

对,等于说是咱们洋县,我大概听您介绍,就简单总结一下,给网友也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从1981年发现它们最后全球仅剩了这7只野外朱鹮之后。

您接电话,我跟网友先聊。那发现七只朱鹮之后,我们没有说把它抓走,我们采取的就地保护。那就地保护,也就是在它的发现它这个地方进行就地保护,观察它的生活的习性,观察它们繁育的习性呀,了解之后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进行开始进行人工繁育。就是刚才段老师说的两条腿走路,野外的你继续这样的按照自然的这么去扩散你的这个栖息地,来复壮你的种群,那我们人工辅助或者帮助它也来恢复它们这个种群的种群的数量,也来保护它们这个种群。所以说汉中洋县这个地方我一直在说是个起点,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我们提供了可以说是陕西经验。

段文斌:陕西经验和陕西方案吧,这个就说是从最后7只到我们现在,前两天我们陕西省林业局发布的最权威的数字是全球突破了9000只,它从这个种群数量恢复,包括它从这个栖息地恢复上来说,是在不断地种群数量不断地增加,然后栖息地这个分布范围也是在不断地扩大。那么这个也就是为拯救濒危物种,我们提供了一个陕西方案,甚至于说为整个全世界这个拯救濒危物种都有一个我们的很成功的这个个案经历。前两天我看我们是生态环境部,把朱鹮的保护和拯救已经列为了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经典个案,在全国推广。甚至我觉得像我们这个朱鹮保护这些应该是向全世界推广。在之前在开朱鹮国际论坛的时候,咱们让国际上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对我们朱鹮保护给予高度评价。

刚才保护区的牛克胜牛局长是拿了一幅字,这个字是就是刘荫增先生写的,他就是1981年重新发现最后7只朱鹮的老先生。我知道他是在北京退休之后,就选择到洋县来养老来了。

段文斌:刘先生他这一辈子他就对朱鹮这个感情特别深。他退休了之后也是一直在关注和关心我们这个朱鹮保护事业。记得是还应该是在朱鹮重新发现35周年的时候,纪念的时候,我们去北京看望他,他其实在北京的那个时候,精神状态啊身体状态其实各方面也都感觉还就80多了嘛,不太好。然后最后老先生就觉得他应该来洋县,他就在洋县自己买了房,住到洋县来。现在就在这一直关注朱鹮,他现在也是我们洋县的荣誉市民。但是刘先生来了洋县之后发现他的身体也好了,精神倍棒,80多岁的老头还买一个自行车,还是一天整天骑着。

今天没有来现场啊比较遗憾,我知道毕竟也是80多岁,年龄也大,天气也冷。想给我们网友也许个愿,刚才也说了能不能连线一下刘老?

段文斌:那我试试吧,看能不能给刘老师打个电话。你看我们一会我跟刘老师打电话,打通之后呢我跟他聊两句,然后您有什么问题可以跟网友什么想说的,那个刘老师直接连线聊一聊。

现在现在,打吧,趁热打铁现在就跟他联系,趁我们还没有出洋县跟他也汇报一下,我们这个20朱鹮启程了。对对对,然后再是想让他也跟我们网友打个招呼,跟我们聊上几句,

段文斌:我跟刘老师打个电话,看他现在。

真是一个特别棒的一个地方了。

段文斌:唉刘老你好你好,我是文斌。

刘老师你好,我是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的记者况元媛。

刘荫增:你好你好你好,欢迎你到洋县。

谢谢,谢谢您。您现在都把自己是称为是洋县人了。

段文斌:刘老师本来就是洋县的荣誉市民。

我们现在就坐着车护送着这20只朱鹮前往山东东营。

段文斌:刘老师,我们现在已经从我们繁育中心出发了,就从周家口这出发了,现在走到李家村这个地方。

刘荫增:祝贺你们,一切顺利。

段文斌:好好好,谢谢刘老师!

刘荫增:山东,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咱们把朱鹮啊送过去,这是我们三代朱鹮人的心愿,希望你们能够接过这个接力棒,把这个任务完成。感谢大家。

段文斌:好好好,谢谢您,谢谢刘老师!

您也保重身体啊,等朱鹮送到山东了,我们再给你报平安。

刘荫增:好嘞,好,谢谢。

谢谢,谢谢刘老师!好再见,刘老师。

段文斌:再见啊刘老师,等我到山东了,我再给您打电话。啊好,好的,再见啊,唉好。刚才刘老师这个思路各方面还是很清晰的。

他一再说这是咱们三代朱鹮人的心愿,怎么说呢?

段文斌:就是我们现在刘老师这样说的话,就是他是发现的,发现的时候刚开始他们有个四人小组呢是保护的算第一代。后面在四人小组,包括刘老师的带领之下呢,我们这个就是有一代保护的朱鹮人,他们现在已经有些退休了,那个时候我们就有他认为是这样的。像我来说,我就认为自己可能是第三代朱鹮人了,我很年轻嘛。

但是你们这三代朱鹮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心愿,就是让朱鹮重现历史分布地,这也是我们本次让这20只朱鹮去山东的目标。

段文斌:这是一个目的和一个目标和意义,包括汉江流域向黄河流域的这样一个历史分布地恢复的这么一个举措。

谢谢段老师,我们现在这整个的车队啊已经是出发了,我们紧跟着这个运送的朱鹮的这个车。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什么问题,包括有什么祝福,可以在我们起点新闻客户端、起点新闻微博、还有陕视新闻微博这三大平台来关注我们,和我们互动。那我和段老师呢也会一一为大家解答,而且在整个这15个小时的融媒直播过程当中,我们会连线全国各地很多个专家,我们有陕西省内的专家,还有陕西省外的专家来一一为网友解答。

那说到这些呀,我想说就是目的地呢是在山东东营,那整个直播的过程当中,我们更多的分享的是,没事没事。

刚才这个是前面这个护送的车的这个山东东营的王老师,他可能有些事情要跟我们沟通一下。没关系,我们直播继续。

那大家刚才是了解了咱们汉中洋县作为一个起点,这边的地方那大家可能还比较关心的就是山东东营这个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知道这里是黄河的入海口,是我们母亲河的入海口,它濒临大海。那么这个地方到底具体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也通过一个短片,通过一个视频来看一看目的地,此次旅行的目的地山东东营的情况。那在稍后一段时间也就是在11点钟的时间,我和段文斌老师会再次进入直播。再次进入直播的时候,我们会回答网友的提问,然后会送出网友对朱鹮的祝福,来给大家来带来全国各地,尤其是咱们陕西有朱鹮地方的具体的一些情况。

(东营介绍短片)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东营市,地处渤海之滨,黄河入海口。总面积15.3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一块新生湿地。保护区以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区内包括陆生动物生态群和海洋动物生态群,共记录到野生动物1524种,其中鸟类265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七种。黄河三角洲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同时也是朱鹮曾经的历史分布地。)

(慢直播)

融媒直播,全程守护。连线专家,问答网友。让我们共同见证东方宝石朱鹮栖息地的恢复之旅。起点客户端的网友,还有陕视新闻微博的网友,起点微博的网友,还有海外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和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打造的融媒直播《绝美相遇 鹮飞渤海》的融媒直播现场。

我们在今天早上8点多钟出发,从洋县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的车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已经穿越了秦岭来到了关中大地。我们整个路程会是1480多公里,将近1500多公里一个路程,全程是15个小时。在这15个小时里面我们是不间断地全程直播、全程守护。刚刚一路走过来,我觉得我们这趟行程是非常的巧,也非常的妙。为什么说它巧,为什么说它妙呢?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一路走过来看着高速这个路牌,发现了几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第一个地方就是洋县。出了洋县之后,我们第一站是到达了安康宁陕。然后继续一路北上穿越秦岭,在秦岭山中走,然后出来之后我们路过的一个地方叫西安周至。即将在前面,我们在同纬度下,还会路过铜川。然后继续往东走,还会路过渭南的华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华山所在地。然后再从三门峡出陕西,我为什么会这么详细地去介绍这个过程。因为我们今天走的这个路,就是这40年来朱鹮这个种群,在陕西它们栖息地恢复、种群扩大的一个历程。

我们知道在1981年的时候,在洋县发现了全球仅剩的7只朱鹮。我们对这7只朱鹮进行了就地保护。随后我们又采取了人工繁育这个过程。两条腿走路,让它们的种群在人类的保护下,在人类的干预下能够壮大。但是在这40年当中,我们没有把它们这个种群禁锢在洋县,或者说禁锢在汉中。我们让它飞出秦岭,先飞到陕西这些曾经它们的历史栖息地。那在这一时段的这个直播当中,我想和大家更多分享的是保护朱鹮的“陕西经验”,或者说是“陕西方案”。

1981年在洋县发现仅剩的这7只朱鹮之后,我们刚才说了两条腿走路,在洋县我们把这个种群稳固下来之后,在2003年的时候,有一批朱鹮肩负着使命,它们从洋县出发了。它们去的第一站,就是刚刚我路过的那个地方,是西安周至楼观台。在整个的直播过程当中,段老师,段文斌老师也就是咱们朱鹮保护局的人工繁育中心的段文斌,段老师,他会和我们一样,来一起守护这个朱鹮,一起来分享朱鹮的故事。

我刚刚给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朱鹮从1981年在洋县发现之后,我们历时了很多年,它在洋县这个种群可以说是稳定稳固下来了。为什么又在2002年的时候又拉了一批朱鹮来到了秦岭以北的楼观台?

段文斌:2003年这个时候主要是因为,当时朱鹮的分布范围特别狭小,就在洋县一隅。那么就从国家这个层面上来讲,它也需要在其它地方再建立一个种群。就是留下种源,也就是可以规避一些像这个自然灾害,还有疾病方面的一些风险。所以就从我们洋县调拨了60只朱鹮,到了周至的楼观台,这个野生濒危野生动物抢救中心,在这儿来开始人工饲养了。

我们知道,其实这一批朱鹮到达山东之后,它也是要进行野化放飞的,也算是异地的一个保护。我们现在就连线一下楼观台的朱鹮负责人张军风张老师,我们也是想听听她的经验吧。因为她可能会给山东这边提些建议。开展保护工作也十几年二十年了,我觉得她可能会有一些好的想法,我们可以和张老师聊一聊。楼观台现在这个地方算是除洋县以外,比较大的一个基地了。

张老师,您好,张老师,能听见吗?我是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况元媛。你好。你好。我们今天是护送的这20只从洋县出发的朱鹮,现在刚刚路过你们西安周至。我们现在一路在向东,往山东走。

张军风:那我祝福一下,祝福洋县的朱鹮在亲人们的护送下,健康、平安、顺利到达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祝愿朱鹮的到来能够促进当地绿色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谢谢张老师。刚刚我和段文斌一直在车上聊,我们朱鹮种群栖息地恢复、它的种群的壮大,等于说先从陕西开始的。在洋县这稳定了之后,第一站其实来的是楼观台这一站。作为这个朱鹮专家,也想让你给山东一些建议,就是朱鹮到了他们(山东)这之后,因为有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需要做什么?在饲养的过程当中需要做什么?想让你给山东提提宝贵的建议。

张军风:一个就是说朱鹮到达后,他们需要提前把这个笼舍准备好。然后里面把清水放上,然后把食物放上。这样的话朱鹮一到,就把它放到圈舍里面,尽量地减少人为干扰,尽量不让人到笼子跟前去。因为如果人走的过近的话,避免朱鹮就是碰撞,就是尽量不要惊扰,少让人去干扰。除了就是饲养员以外,其他的人员尽量就不要到笼舍跟前去。最好就是用什么把它围起来。就是把这个也建一个隔离区,把它围起来,让人不要去,除了饲养员以外。就是说降低它的应激反应,这是最重要的。先适应一段时间。还有一个就是说朱鹮还需要一段平稳的过渡期,过渡适应期。咱们刚去的话,可以喂一些抗应激的药物,比方说是 vc,或者是像21金维他,都是可以给它适当增加一点。但是这个药,就需要在虫子里面加,泥鳅里加。尽量的减少干扰是最重要的。药物只是辅助作用,能起一点作用,实际上主要是减少人为干扰,降低这个应激反应,避免这个撞伤,避免这个过度紧张。因为如果人都去看的话,它过度紧张以后,会互相踩踏或者是会碰撞。受惊以后,它就是没有仔细地观察,就盲目地飞,这样会碰撞。这是最重要的。然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沿海和内陆是不同的,所以就是更应该注意每年驱除寄生虫。因为沿海预防这个血吸虫很重要,包括雏鸟、成鸟,这个驱虫都很重要。包括当年繁殖的幼鸟都要去驱虫,这个很重要。咱们借助的是上海的经验。咱们内地这边还没有。但是沿海那边不一样,因为毕竟是去海边,又是一个新的环境生态系统,所以这个很重要。

是的,是的。好,谢谢张老师。我们现在还正在路上,等到了山东之后,我们也会第一时间给您报平安的。我们也收到了您的祝福。谢谢你张老师,再见。

刚刚张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下,我感觉就是两点,一个是避免它的应激反应。这是从2003年朱鹮第一次去她们那之后她们总结的。然后再一个,刚才张老师还给了山东这边一些建议就是,当地的这个寄生虫、血吸虫病,这些疾病需要预防。当地有可能会引发的一种疾病。所以去了之后,对他们当地笼舍的环境消毒,包括日常饲喂的泥鳅食物的消毒很重要,很必要。我觉得张老师给的这个建议真的是非常的重要。那个沿海地区它有一些寄生虫,或者有一些虫子,我们这边没有,在他们那边一定比较操心这些东西。

楼观台等于说是建立的除洋县以外非常重要的一个种源地。但是楼观台这个地方主要还是以人工饲养为主。然后到了2007年又给安康宁陕,又运了一批朱鹮过去。我知道这些朱鹮最后是全部是在野外实施野化放归的。我之前到宁陕去采访他们这个保护站站长李夏跟我分享。我觉得这个是从一个外行角度来讲,可能也会给山东有一个很好的建议。有什么建议呢?我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给我们网友可以分享一下,就是这些(宁陕)朱鹮其实跟山东的一样,到那之后是要放飞的。我们可能更多的考虑是放飞以后怎么办?我记得李夏他当时跟我分享说,我们很爱护它,放飞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让它恢复这个种群,壮大这个种群。但是不能溺爱。对,对,让它要受挫折。

段文斌:就是物竞天择,要让它适应当地的环境的生态法则。这样它的生命力才是有序的。你老是把它固定在一个地方,或者叫采取一些过度的保护措施,那么就像那个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它是永远没有办法自由翱翔的。

刚才您跟我聊,说是山东这边,因为他是沿海地区,可能会有猛禽。那其实我们把朱鹮放出去,这个是担心其实也是一种挑战,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朱鹮它其实是一个比较温顺的鸟类,那么在自然界当中像鹰和雕,还有一些猛禽,都是它的天敌。而且这些天敌的捕食能力也都很强的。对。所以朱鹮放到那去了之后,在野外其实放归之后,这个天敌是我们很担心的一个问题。其实这也是在宁陕当时放飞这些朱鹮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像李夏李站长说的,我们要爱它,但是不能溺爱它,让它去适应环境,我觉得这里边无需过度担心。

段文斌:为什么呢?就是这个物竞天择。因为朱鹮很温顺,但是它也是具备躲避天敌,比如保护自己的能力。这点我们无需过度担心,它如果想在滨海这个地方恢复历史栖息地,它想生存下去,它就会找自己在当地的生存法则。

对,必须去面对这些问题。它自己会去适应,它也会找当地的生存法则。只不过我们在保护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时间节点是需要特别注意这个天敌防御的,就是在繁殖期的时候。我们这边它每年的繁殖期是三到六月份。这个时候它会产卵孵化包括育雏。这期间大概有2到3个月左右时间,它就是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点,有一个巢上要待两三个月左右时间。那么这段时间也是它种群恢复和扩大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时间段就需要我们日常加强监测保护,甚至天敌的防御。把这个关键节点抓好,那么等小鸟出飞之后,自由地在蓝天翱翔之后,周围环境适应了之后,我想对天敌的躲避能力它们是可以的。那么这个时候育雏一个固定地点,第二个有一些小鸟,就需要我们这个节点特殊的爱护。

刚才段老师给我们分享的这些,包括刚才张军风张老师的分享,其实都是我们陕西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所以我一直在跟网友说在这一个板块,这一节直播当中,我们更多的是想分享陕西的经验,陕西的方案。刚才说了,楼观台是它出飞的第一站。然后野化放飞第一站是宁陕。然后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铜川。这个地方重要,我知道它是秦岭以北。

段文斌:2004年我们在洋县华阳,释放了一批个体,在后期的监测保护上面来说积累了一些经验,还不错。然后就推广。推广的是什么?从汉中扩展到宁陕来。在安康实施放飞之后,咱们这个经验越来越丰富了。那么在2013年我们就在铜川释放了一批个体。铜川这个地方也很特殊,它跟山东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因为它更靠北。然后它的气温和气候上可能就除了不是海边,冬天还是很冷的,风也大。

我们现在也就再连线一下铜川的这个保护站站长王站长,让他也给山东这一批朱鹮提一些建议,或者是一些祝福。

段文斌:2013年放飞的3月越冬期我在那监测三个月时间。

好,我们现在给王站长也打个电话,也希望他能给即将到达山东的这一批朱鹮有一个好的建议。

喂,站长您好。我是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况元媛。我们现在跟着朱鹮,已经出秦岭了,我们现在已经到达西安了,一路向东到达山东东营。和您连线还是想告诉您,我们现在一路是很平安的。因为知道你也一直关注着这事,关注着我们直播的事,关注着这一批朱鹮的情况。刚刚我和段文斌段老师聊到了整个朱鹮种群,尤其是在陕西,它的种群的扩大,它的栖息地范围的扩大的历程。咱们铜川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想让你跟我们说一说。因为我们知道铜川和山东东营的这个纬度很相近,那冬天也是很冷的。你们在这些年来,从2013年到现在,不管是野外的还是饲养的朱鹮,有哪一些好的建议可以提供给山东,或者说你们有哪些想对他们说的?

王华强:首先得祝贺。咱们这20只朱鹮到达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扩散,这将来是对朱鹮栖息地恢复特别有意义,也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就希望这20只朱鹮在新的家园当中能够安全的生存下去,多多繁衍子二代、子三代。作为铜川,这就是秦岭以北首次放飞的一个野外试验地,现在朱鹮中应该就算是咱们国内最北纬度的一个种群。这个是典型的北方气候,西北的气候。然后到了冬天它平均气温都在零下10度,如果遇上极端的气温应该达到零下20度。有时候大雪也是长时间的积雪,有时候厚度要达到30多公分。(朱鹮)饮食和生存确实也是比较有挑战性。当然这几年朱鹮在铜川的生存还是比较健康的。 在越冬的时候我们就采取一些人工辅助的措施,就是在野外进行投食,在冬天食物紧缺的情况下,能够安全越冬,能辅助一下。根据我们多年的做法,效果还是不错的。

王站长,谢谢你带来的这些,我们陕西、我们铜川这些好的经验。等到这20只朱鹮到达山东东营之后,我们也会第一时间给你报平安的,谢谢您。

那听王站长给我分享的这些,我感觉就是两点:一个就是其实低温对于它们来说还好。就是你介绍的它们祖先都在西伯利亚生活,都有分布,所以说低温这块还好,可能重要的就是食物。因为在铜川这个地方经验就是,冬季的食物可能会短缺。那到了山东之后食物上会不会有所缓解?因为我知道它这地方,是一个黄河湿地,又是黄河入海口,食物是不是相对能丰富一些?

段文斌:铜川这边它主要就是在沮河流域,那么在沮河流域活动的话,朱鹮它主要是在湿地当中觅食。像铜川这边它的湿地类型可能主要就是河流,还有那个湿地。那么到咱们黄河入海口这个地方,山东东营,是黄河湿地三角洲。我相信那个湿地的大小面积和环境的容纳量,绝对够它们来采食,没问题。就是最重要的一点,看这个冬天,遇到极端天气,气温特别低的时候,河流会不会结冰,会不会封冻。那么河流结冰和封冻了之后呢,那可能就会造成它取食困难、采食困难,这个时候就是要采取一些辅助措施。结冰的地方给人工的搞一点食物补充,只要有充分的能量,有足够能量的话,我想它是可以安全越冬的。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也是需要放归了之后,在野外来加强一个巡护和监测。如果一旦发现有病伤个体,或者因为饥饿,赶紧救助回来。人工的给它救助一下,吃点东西恢复一下体力,完了之后再放飞,这都是经验之谈。

这都是我们的经验,我们陕西40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就是朱鹮它一步一步地从汉中洋县飞出去。咱们这个环节,主要说的是我们全省各地秦岭以南的、秦岭以北的,还有这个天气冷的、天气热的地方,我们都在去做探索。总结了这么多宝贵的经验,才会有一次又一次,朱鹮它在历史版图上的一步步恢复。跟大家分享,包括连线,连线楼观台、连线铜川,还有刚才我们说宁陕的,就是想进一步的让大家认识到,朱鹮的这个野外种群,如何在历史栖息地一步步恢复。

段文斌:都是我们踩着点子,将近40年的保护,一步一步摸索和积累出来的经验。最后现在指导我们让朱鹮能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我们这个车程从早上8、9点现在快12点了,要进服务区,反正就3个小时到4个小时之间,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服务区停下来。

段文斌:第一个是要看看这个朱鹮,看看它在一路上情况好不好。第二个一定要稍微停一下,把车打开,让它通通风,一定要保证它的安全。

会不会给它喝一点水或吃一点东西。

段文斌:这个在路上基本上是不会的。我们主要是给它要通风透气,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一会我们就再启程了。

我们现在是已经到西安曲江服务区。咱们把口罩都带好,防疫工作要做好。

大家别走开,我们要在这个服务区休息一下。我们车休息、鸟休息,但是我们直播不休息,我们直播还是会继续的。我们稍等一下,看一看朱鹮的情况。跑了3个多小时,稍微休息一下,把后备箱那个门那打开,然后通个风。这一路上我刚才有介绍是1480公里,将近1500公里,要走十几个小时。那这十几个小时路程,是不是也是有精心设计的?

段文斌:择优路线,要以最优的路线,用最少的时间,把它送到新的家里去。

我们注意安全。

停留个5到10分钟,主要是要检查什么呢?

随车工作人员:透透气,然后我们稍微稍微离远一点,它会有个应激反应。

张老师,刚才您是一直在车上,这一路上还好吗?

随车工作人员:从早上9点出发到现在,一直很平稳,车里头也没有叫声。因为我们一路上是穿越秦岭,还是有一些颠簸的,整个旅程还是很平稳的。

好,辛苦你了,要一路跟着它、陪伴着它,要随时的去观察它的这个情况。

随车工作人员:对,我们一直在坐在前面,一直在注意它后面。

这边是我们同行,从山东专门来接朱鹮的,山东广播电视台的。这一趟你们跟着它们一起回到山东东营。

山东台记者:对,我们是前天的时候,也是开了16个小时的车,从东营直接来到了我们洋县,然后今天和你们一块,然后再回到东营去。

还是想让你跟我们说说心情,我看您跟我年龄差不多,30来岁,应该是没有见过朱鹮?

山东台记者:之前应该没有见过,真的是第一次见。就是感觉,对我来说,是从一个从我们这个同行的角度来讲,我们是从新闻价值上判断,觉得是特别有价值的一件事情。然后因为在山东,只是说历史上有朱鹮。说老实话,我之前来的时候,从来不知道山东在历史上有朱鹮。我们知道这样的一个线索,真的是有真正的朱鹮,目前有20只朱鹮去到东营,在黄河三角洲来落地生根。然后看看能不能做一个种族的延续,就是特别的有意义,特别的有价值的一个事情。所以我们也是和你们一样,全程的来进行一个跟进的报道。

我们现在是停在服务区,大概是停五分钟到十分钟。看到工作人员是一刻都不能离开这个车,要保证一个是朱鹮的通风,再一个就是朱鹮的安全。刚刚有介绍,我们在这一个直播环节当中,一直和大家分享的一个关键词,是陕西经验或者是陕西的方案。我们朱鹮没有说只在陕西汉中洋县这一个地方,那这样的这个种群是不会扩散的,不会稳定的。我们经过40多年的探索,让它从洋县飞出去,飞出秦岭,飞到了这个秦岭以北的周至楼观台,飞到了铜川。铜川这个地方还是很寒冷的。那经过这40多年的探索,我们发现遇见低温应该怎么办?遇见了这个极端天气应该怎么办?而且在野外尤其像在宁陕这个地方的时候,就像李夏李站长说的,我们爱它我们保护它,但是我们不是溺爱它,那这些种种它都是我们陕西人民,是我们陕西保护出来的经验。 那现在呢,我们就要带着这个陕西的经验向全国去推广,像全国曾经有朱鹮的这个栖息地的地方,让它们的种群到那里去得以延续、得以壮大。

我们这场直播是送着朱鹮一路往东,来到这个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整个直播将长达十几个小时,15个小时。我们是不间断的,我们会在不同的地点,在不同的时间,会连线各个全国各地朱鹮专家。而且也特别的希望手机端或者是电视前的您和我们互动。我们互动的平台有三个,一个是我们起点新闻客户端,一个是起点新闻微博,还有一个陕视新闻微博。可以把您的问题,把您的疑问,甚至把您的顾虑都可以发给我们,我们来总结一下,然后给大家一一解答。同时也希望您不要吝啬祝福,我们跨越1000多公里,把朱鹮从汉中洋县要护送到山东,您对它有什么想说的,有哪些祝福,都希望可以和我们互动。

那在接下来到2到3个小时,出陕西的第一站将会到达河南。刚刚有说在这一个直播环节当中,我们主要是讲的陕西方案,陕西经验,我们有了很好的经验,有了很好的方案,我们要拿到全国去。在下一个环节,我会为大家分享40年来朱鹮种群的壮大,历史栖息地的恢复,全国是如何运用陕西的经验将朱鹮稳固在这里。

那刚刚我们的同事跟我说,有很多网友已经提问了。让我们来看一下都有哪些问题。

很多问题都是我想知道的,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一个是朱鹮去山东东营之后,来年春天会自己飞回来吗?我也很想知道1000多公里能不能自己飞回来。

还有一个是朱鹮吃海鲜吗?毕竟是在汉中吃的淡水鱼。很有意思,我也想知道它们吃不吃海鲜。

还有一个是:为什么选择在冬天送朱鹮去山东,而不是在别的季节?以上两个问题,一个是能不能飞回来,还有一个吃不吃海鲜,我回答不了,我们那个段老师现在还在忙。没关系,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记录下来,等到下一个环节的时候再来为大家一一解答。但是我可以回答一下第三个问题,为什么选择在冬天送朱鹮过去而不是别的季节。这个问题我昨天也跟咱们朱鹮局人工繁育中心的段文斌段老师有过交流。他说因为在春季属于朱鹮的繁殖季,要结婚,我们要在当地认识自己的男女朋友。那这个季节运送它们显然是不合适的。那在春季过后呢,到四五月份又是它们的繁殖季,要生宝宝了,要照顾宝宝,那这个季节也是不好的,也是不方便的一个季节。所以选择秋、冬两季来护送这个朱鹮到它的历史栖息地,是一个特别好时间点。也欢迎网友,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多多的向我们投来,我们为大家一一的解答。

那刚才那两个问题也请大家不要走开,在稍后一段时间,我们再一次进入专家连线的时候,再为大家解答。我们的直播是没有结束的,我们网友可以通过慢直播来一起守护这些朱鹮到达山东东营。慢直播这个地方我要多说两句,我们有三路信号,一路信号你可以全程的关注着这20只朱鹮的老家,也就是陕西汉中洋县的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个慢直播里你可以看朱鹮,是实时的,非常非常的漂亮。还有一路直播,就是刚才我说的,我们这个护送车它也是个直播车,我们把它改造了成了一个直播车,有这么一个小型摄像机,我们这辆护送车,就是一直会跟在这个装有朱鹮的专业运输车后,一起陪伴着它,我们可以全程十几个小时一直看着它。再有一个就是我们的这个直播线路,你可以打开手机,看到我们现在走哪了,我们现在是不是到西安了,我们现在是不是要出陕西了?可以说这个慢直播,会为大家带来非常直观的、非常精彩的实时的情况,那这一个小节的直播我们就先到这,大家可以通过慢直播来继续关注我们。大家已经休整完毕了,我们要继续出发了,一会再见。

(宣传片:从秦岭腹地到泰山脚下,从汉江岸边到黄河入海口。20只洋县朱鹮,一路向东,跨越1300公里,即将重新翱翔渤海之滨。大时段全程融媒直播,连线专家,问答网友,共同见证东方宝石朱鹮历史栖息地恢复之旅。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联手打造大型融媒直播,《绝美相遇 鹮飞渤海》精彩呈现。)

慢直播

结束

4b4b74bf146318863f01a54a30f8b8da.jpeg

首屏截图

354e31015aea5d1b128f9b92fef93621.png

8e646f5e237e7f0ed7d9fd92aef47ab7.jpg

二维码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