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解析陕西高考文综:试题稳中有变 突出考查学生创新能力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2-06-14 15:56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 李卓然 杜鹏 见习记者 张泽茸)2022年高考正式结束,今年的高考文综试题有哪些特点?难易程度如何?重点考查考生哪些能力?西部网·陕西头条专访了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文综各科教师,请他们进行了点评。
思政试题紧扣时代热点 重点考查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内容
“今年的思政试题不管从素材情境的设计,还是对知识结构的考查都非常友好。”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高中思政教师李善婷告诉记者,试题首先紧扣时代热点,既有建团百年、劳动教育这样的社会大热点,也有农业生产、乡村振兴、企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长效热点,用真情境、真问题实现对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与平常大家所练习的试题衔接度较高,既能够考出考生的复习效果,也能检验考生的真实水平。”
“同时,充满时代感的背景材料背后,试题考查得依然是思政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内容,知识考查上依然呈现出重点必考,主干多考,次点轮考,补点选考的特点,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李善婷说,例如选择题当中的财税政策作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非选择题当中的企业经营和发展、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等,都引导考生要回归教材,夯实知识基础,减少机械刷题,用思政课上所学习的概念和原理分析,探究实际问题,注重关键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提升。
李善婷说,考生在答卷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熏陶和教育。例如,选择题第23 题以“建团百年”为大背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听党话,跟党走;选择题第20题展现不同时期劳模的风采,让学生深刻领会劳模精神的核心内涵和时代价值。“尤其是40 题,考查学生对劳动教育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重要意义的理解,通过写感谢信的方式,引导学生尊重普通劳动者。这是学科知识与情境的高度契合,旨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历史试题稳中有变 对考生文本阅读能力、读图能力有较高要求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高中历史教师晁文驰说,今年高考历史试题总体表现平稳,稳中有变,对考生的文本阅读能力,读图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五育”并举,核心素养在试题中无处不在。
“本次历史试题较以往有所变化,第27、28题,题目本身不难,但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第45题是近十年来第一次考查商鞅变法,同样难度不大,但文言文的阅读可能会影响部分学生的得分情况。”晁文驰说。
晁文驰告诉记者,往年第25题考查秦汉,而今年第25、26题唐宋各考一道,第25题考查唐代书法艺术,与现阶段国家教育工作要求书法艺术进课堂相契合,同时暗含体育阳刚之美、“五育”并举和家国情怀。第26 题往年对宋代历史的考查多侧重于经济,而今年却考查了宋代政治。第35 题往年多为考查二战之后的历史,本次试题却考查了十月革命前的俄国史,虽然是热点但相比往年也是非常规。而二战后的历史阶段考查放在了第41题,涉及中日两国引进科技的特点、背景。
“第30 题难度较大,对于学生的学科能力要求较高,既要知道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时间,又要能根据土地政策的变化分析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以人民利益为重。第47题考查关键时期对国家做出重要历史贡献的人物,同时也是历史学科家国情怀,历史使命,责任担当的体现。”晁文驰说。
地理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在增强 突出考查学生创新能力
“今年陕西高考地理试题基本延续了近几年的命题风格,题型结构稳定,整体难度适中。”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高中地理教师杨敏说,试题中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五育并举价值观念的引领。例如第4~6 题选取了拉萨市当雄县脱贫攻坚发展之路,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大势,培养家国情怀。第36题,探讨以色列通过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等。
杨敏说,试题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考查。“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除了前面的人地协调观外,还包括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试卷选择了不同类型的区域,包括中国的、世界的,同一组题中还注重区域间的对比。”
杨敏表示,部分试题还体现了初高中街接,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人口和城市、农业、河流、热力环流、工业等,可以看到这些都是高中地理核心基础知识。“除了最后两组选考题,前面五组题均有图表,包括区域图、表格、折线图、符号图等多种形式,可见试题非常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在第9题中还考查了初中义务教育课程阶段的‘识别常用的天气符’的基本方法,因此要注意初高中衔接。”
杨敏告诉记者,今年高考地理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在增强,突出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综合题第37题,通过一系列具有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引导学生突破“全球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打破那种总结答题套路等思维僵化、固化的学习与复习备考模式。
“每年高考结束看到高考试题,总是感觉好像年年有新意,问问有玄机。其实仔细分析后,发现常考的必备知识和基本能力每年变化并不大。只是情境千变万化,我们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很难做到和高考试题选择同样的材料和视角,但是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升的,这应该是我们地理高考备考的方向。”杨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