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校长谈“双减”丨洛川县东关小学校长鲁利平: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 让作业量公开、透明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12-26 07:04

编者按:“双减”政策落地已逾百天,陕西各中小学结合学校特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并对以往的教学理念进行了调整。校长们对“双减”政策怎么看?学生多样化需求该如何满足?在实施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即日起,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指导,“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联合各市级学习平台推出《百名校长谈“双减”》策划,邀请全省百余名中小学校长,聊一聊“双减”实施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改变,探寻优质教育之路。

百名校长谈“双减”嘉宾:洛川县东关小学校长鲁利平

5cc73d117e2e9a79953fa17d22aaa302.jpeg

洛川县东关小学校长鲁利平。

“双减”是立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担负起使命与责任。鲁利平认为,“双减”工作的落实,只是让教育回归了本真。学校教学既要做好减轻学生过重学业的“减法”,又要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

e37daed172a31bc33e6bdde27c622010.jpeg

东关小学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课后服务”质保中心。

做好学业的“减法” 让教育回归本真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小学是奠定基础的教育,好习惯定会成就好人生。品德和行为习惯好的孩子成绩也不会差。”鲁利平说,面对“双减”,学校坚持把已进行的“听、说、读、写、思”五方面学习习惯和“纪、卫、礼、队、行”五方面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抓手,进一步系统化、规范化。

“双减”文件下发后,东关小学第一时间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课后服务”质保中心,专项解决新领域的提质增效问题。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向教师和家长宣传“双减”政策、新的育人理念、减负增效的思路和方法等,达成“双减”共识,形成家校携手推进“双减”政策落地的合力。

与此同时,以满足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知识的根本需求为中心,优化作业管理,强化三个课堂建设,实现了课后服务5+2(每周不少于五次,每次两课时)和全覆盖。

07324bf69362f074c4e002801023d797.jpeg

要解决作业负担过重这个老大难问题,最关键的是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

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 控制学生作业的总量和时长

要解决作业负担过重这个老大难问题,鲁利平认为最关键的是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校内公示,意味着作业量会相对公开、透明,且面临学校的监督和学生的监督。

“我们以年级为单位对作业的量次进行校内公示,开通了班级、年级、学校相结合的作业监督渠道。从目前的运行情况来看,学生作业的总量和时长已基本得到控制。”鲁利平说。

在公示之前,作业的管理必须有一套整体的设计与要求。首先,从优化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入手。学校以集体备课为突破口,优化作业设计。具体操作流程就是教师依据学科课标要求系统化选编、改编、创编作业,关注作业的数量、难度、综合、个性等分层设计作业,年级学科组达成共识行成定稿后予以布置。

其次在管理上,形成了学科组长审核,年级组长负责,班主任统筹协调,教学处评估反馈的机制;在布置上,实施了以“基础巩固类,提高自选类,拓展延伸类”为核心内容的分层布置;在完成上,利用课后延时为三至六年级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倡导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开展“周四无作业日”、“书包不回家”行动;在批改上,重视作业二次批改等;在拓展上,开展中高年级学生“课本圈点批注展”,“思维导图展”,“优秀作业设计展”等活动,推动作业的升级。

另外,鲁利平介绍,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在内容上特意强调了以下三点:第一个是内容丰富,既有体育锻炼,又有课业辅导,还有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第二个是课后服务时间不讲授新课,提供菜单式服务项目,学生可以自愿选择。第三个是多渠道引入校内外优质资源,课业辅导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而综合素质拓展适当聘请校外专业人员,这项教学服务已成为学校艺术教育的一大品牌。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