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 百年百人(第94期)】殷培璞:治病救人送“瘟神” 将诊室扎根在三秦大地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09-08 08:37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全方位展示建党百年来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努力为三秦百姓健康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陕西头条联合推出“医心向党百年百人”大型主题全媒体宣传报道,讲述他们在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医学科研等卫生健康领域各条战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生动事迹、感人故事。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在宝鸡市麟游县城东北22公里的崔木镇山区有一块墓地,安葬着著名骨科专家、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殷培璞。按照殷培璞的遗愿,他的骨灰被安葬在他倾尽心血的山乡,与地方病区的老百姓永远“住”在了一起。
殷培璞查阅资料。
治病救人送“瘟神”
1923年,殷培璞出生在陕西省汉中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代在家乡上小学,后因家庭经济拮据,殷培璞转入西北师范学院附属师范学校免费读书,毕业后考入西北医学院医学系学习。自此,殷培璞开始了自己的医学生涯。
1948年,完成学业后的殷培璞被派往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工作。当时弋矶山医院地处战争前沿阵地,但他丝毫没有畏惧和退缩,毅然留在医院救治受伤的解放军指战员。1953年,他回到西安医学院任骨科主治医师。
殷培璞检查病人。
1969年,殷培璞带领陕西省骨科专家深入全国各地,收集、整理民间正骨治伤验方2000余个,为挖掘、抢救我国骨伤科医药学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1977年,原西安医学院大骨节病研究室成立,殷培璞兼任主任,承担了大骨节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在大骨节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殷培璞的学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教授王民说,大骨节病是一种慢性、畸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侵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的变形与坏死为基本特征。“患者轻则关节肿大僵硬,重则四肢短小畸形,甚至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几十年前,陕西是大骨节病的重灾区。”
大骨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地方病,俗称“拐柳子病”,也被陕西省地方病区的老百姓称为“瘟神”。殷培璞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治病救人送“瘟神”。
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殷培璞和同事们赴宝鸡市和咸阳市的山区开展地方病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他常常翻山越岭,走村串户送药上门,也正是从那时起,他与宝鸡市麟游县等地方病区的山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经过30多年的努力,困扰山区人民的大骨节病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殷培璞给病区的孩子们体检。
防治从娃娃抓起
“殷教授曾经跟我讲过一件事,当时麟游县的一个年轻人因为患有大骨节病,导致多年持拐跛行,病情严重时甚至不能下床。在殷教授治愈他后,那个年轻人成了村上的重要劳力,样样农活都能干。”王民说,那时候,殷培璞走乡串户,发现患者就及时进行诊治,成了农民的贴心人。
在麟游县崔木镇中心卫生院工作多年的党秀琴告诉记者,多年来,殷培璞下乡蹲点都不要政府派车,他生活俭朴,从来不去医院的食堂吃饭,一直吃自带的干粮,或者自己做饭吃。“这个省城来的医学专家、大教授常年钻在地方病区的深山老林里,天天围着大骨节病的患者转,真让人感动。”
殷培璞和来访的国外学者互动交流。(最左)
殷培璞牺牲了几乎所有的节假日时间,几十年如一日为患者治病,普及防病知识。他走遍了全省大骨节病区的沟沟壑壑,治疗患者万余例。他共计为1000多例大骨节病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仅在麟游县就完成了晚期大骨节病手术600多例。他将诊室扎根在这里,也把医者大爱播撒在这片土地上。
“治病不是目的,防病更为重要。”为了降低和控制儿童大骨节病发病概率,提高麟游县山区群众科学防病意识,殷培璞将防治大骨节病与提高山区儿童文化素质结合起来,在麟游县崔木镇杨家堡村成立了“防病育才学校”,让地方病区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习防病知识。
殷培璞。(左)
同时,殷培璞还定期给孩子们教预防疾病的科普知识,积极开展防病育人工作,大大降低了当地儿童的大骨节病发病概率。不仅如此,他还提倡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地方病区群众粮食中含硒少的作物,改善水质,尽量减少致病因素。
在多年扎根地方病区、对大骨节病有深入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殷培璞首创了大骨节病临床检查法,并在全国推广使用。2004年,永寿县、麟游县等地方病区的大骨节病基本得到了控制,儿童患病率由1982年的50.5%下降到2.5%。如今,患者多为早年遗留患者,基本没有新发病例。
殷培璞在大骨节病区和病人合影。(第二排左)
他把生命最后一点时光留给了患者
1985年冬季的一天下午,已到下班时间,殷培璞的桌旁还坐着一位穿着棉大衣、戴着火车头帽子的来访者。来访者的两个儿子从小患大骨节病,听说西安有位殷大夫,本事大,还经常到农村给穷人看病,所以慕名来找。了解情况后,殷培璞给孩子精心检查并安排手术,通过治疗,两个孩子的大骨节病关节畸形被矫正了。
殷培璞精湛的医术不仅体现在治疗大骨节病上,他还独创了大骨节病关节功能重建与修复、小儿麻痹后遗症等治疗方法。
在20世纪50年代,他改进了脊柱结核手术,首先在西北地区应用人工关节治疗相关疾病;60年代,他首创的“手指触诊复位股骨颈骨折并固定”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基层医院没有X线机时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问题;70年代,他创新性运用了“盆箍及高低杖治骨盆骨折”方法,救治了大批伤员。
殷培璞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
从医50余年,殷培璞在医学教育方面颇有声望。他治学严谨,几十年如一日亲自给学生授课,共培养学生及在职医师1万余人。王民说,殷教授经常用英语为留学生授课,亲自撰写骨科知识的英文讲稿,并经常深入基层医院举办骨科、战伤、大骨节病学习班,制作各种教学录像、幻灯片,无偿提供给基层医院用以培养人才。
1990年,退休后的殷培璞仍坚持在门诊和教学工作一线,并多次和同事们赶赴当年长期驻扎的麟游县等地指导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就在离世的前几天,殷培璞仍在骨科门诊上班,直到最后一位患者离开诊室。这位81岁的老人,把生命中的最后一点时光也留给了自己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