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 百年百人(第66期)】刘亚玲:猫耳洞里的“南丁格尔” 小村庄的“最美村医”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07-30 11:54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全方位展示建党百年来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努力为三秦百姓健康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陕西头条联合推出“医心向党 百年百人”大型主题全媒体宣传报道,讲述他们在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医学科研等卫生健康领域各条战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生动事迹、感人故事。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高桥乡东马坊村村医刘亚玲。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 实习记者 郭佳欣)她曾奔赴战场,在作战一线救护伤员;她也曾入职大医院,担任主治医师操刀手术;如今她选择自建医院,为老家的父老乡亲们守护一份平安与健康。她既是战地“天使”,也是“最美乡村医生”,她就是刘亚玲。
刘亚玲在作战一线。
这是一所能手术、能住院、能报销的一级综合医院
在远离西安市区的东马坊村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旁,刘亚玲自费创办的西安长安丰京医院就坐落在这里。医院门前两棵大树郁郁葱葱,繁密枝叶下,一边是因疫情防控搭建的隔离棚,紧靠其右侧的就是医院的红色大门。
刘亚玲告诉记者,原先医院归属于西安长安区,后因行政规划被分到了西咸新区沣西新城,不过名字却一直没有改。记者了解到,距离该院最近的公共交通是不久前刚刚开通的西安地铁5号线东马坊站,但出地铁后起码需要步行20分钟才能达到该院,所以前往治疗的患者大都为周边村民。
西安长安丰京医院。
记者现场看到,零零散散有几个老人来买药,有因做农活受伤的村民前来包扎上药,还有家长带着孩子等待着做小手术,住院病房内也住着些许病患。
这是一所能做手术、能住院、能进行新农合报销的一级综合医院,它的创办为附近村民带来了看病就医的便利。在村民眼中,刘亚玲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而医院内的处处痕迹,无一不体现了她作为战地医生的那段枪林弹雨、出生入死的传奇经历。
刘亚玲在给病人治疗。
“没有想过什么利益不利益,我觉得值得,那就去!”
刘亚玲说,打小自己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就很好,也很喜欢户外运动,因此在报考志愿时,她填报了警察、地质探测、医学等专业,最终,她被第四军医大学护士学校录取。1984年完成学业后,刘亚玲放弃了被分配到北京解放军总医院的机会,申请到祖国南疆边境,去一线工作。在这里,她开始作为一名正式护士救治病人。
药房收费处。
回忆起自己单独值班时的第一个病人,刘亚玲仍记忆犹新。她是当地乡村的一位老奶奶,因为车祸事故压断了胳膊,头皮严重撕裂,送来之后她先是惊讶伤势的严重,然后就赶紧插针、输液,按上学时老师教的步骤迅速处理伤情。“输液时我手没抖,但扎上之后,我心跳突然加速。经历过一次就好了,从那之后我再也没紧张过。”
在医院里,刘亚玲努力把老师所教、校内所学尽可能地运用到每一位伤员治疗中。但内心也渐生疑惑,为什么仍有一些战士因为受伤救治不正确致残、甚至牺牲?
“想找到原因,我就必须到作战一线去。”为了这个目标,刘亚玲写了7次申请,1986年4月,她终于奔赴到了前沿一线阵地。
“一个人要想干一件事,要想清楚这值不值得付出你的生命、荣誉去干。但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利益不利益,没那么复杂,我觉得值得,那就去。”刘亚玲说。
刘亚玲。
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
在阵地上,刘亚玲待了1年。刘亚玲跟着战士们一起吃压缩干粮、待战壕、蹲猫耳洞,在炮火硝烟中穿梭,为受伤的战士止血、包扎,因此刘亚玲也被亲切地称为猫耳洞里的“南丁格尔”。
在一线战场上抢救伤员的她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书本上学的知识跟实际运用、尤其是跟前线实际操作有不小的偏差,刘亚玲必须时刻打起精神,教会他们用最快的速度及正确的方法自救互救、包扎止血。
一次在战场上,一名战士的脖子被炸伤了,如果按教材上的方法进行包扎,缠紧人会窒息,缠松则起不到作用。“我让他把伤口另一侧的胳膊抬起来,把绷带绕过胳膊缠紧,这样就能保证呼吸了。”刘亚玲说,这样的问题还有许多,如何最快止血?护送伤员时怎么保证液体通畅不跑针?实践就是最好的老师。
1988年,刘亚玲继续回到母校第四军医大学深造,专攻临床医学专业。6年本科结束后,她被分配到西京医院,在烧伤及皮肤外科任职。但大医院的优厚待遇、大城市的热闹繁华,也没有留住她。
2003年,在一次返乡回老家时,刘亚玲遇到了村里的老支书。老支书对她说:“咱村的村民看病实在太不方便了。你保家卫国也有几十年了,现在战争结束,你回来给咱们村办个医院吧。”这对医疗条件较薄弱的农村,着实是件好事,因此刘亚玲欣然答应。
2005年,刘亚玲准备自主择业,在这之后的三年时间,她一边上班,一边做着筹建医院的准备,先是拿出自己的积蓄,再跟朋友借了些钱,开始慢慢盖房子。“因为创办医院需要一个过程,包括办理土地的手续,还要购买一些医疗器材、招募医疗人员等等,花费了不少时间。”
2008年年初,刘亚玲筹备三年之久的长安丰京医院终于开业了。没有任何宣传,也没有任何隆重的仪式,这家只有十来余名医护人员、20张床位的医院,在这个小小的乡村,静悄悄地开业了。
刘亚玲。
“只要人来,只要我有能力治,就一定会让村民治得起病。”
如今,西安长安丰京医院已经成立十余年,刘亚玲也从当年战场上青涩的“刘护士”成长为一名经验丰富、沉稳老练的医院院长。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坚守入党宣誓时的承诺;作为一名医生,她也始终坚持“一视同仁”的原则。
“我这里的药,医保都能报,只要人来,只要我有能力治,就一定会让村民治得起病。”刘亚玲说,在丰京医院,遇到家里经济条件实在困难的村民,她会拿出自己的退役金垫付医药费,甚至免费为伤残退伍军人看病治病。
刘亚玲清楚记得一位从贵州赶来的患者,在放射治疗时,为了杀死肿瘤细胞把肋骨都烧坏死了,留了巴掌大的创面,看了三年都没好,后来在网上看到了报道,专程坐飞机跑了过来。因为放射性溃疡需要较长恢复期,刘亚玲没有让她在西安停留太久,而是在教会她爱人换药方式后,每隔一段时间寄去药品,建立起一道空中的医疗线。最终,患者顺利痊愈。
西安长安丰京医院医保办。
2014年,出于外科医生的职业敏感,刘亚玲又开始建立了一家二氧化氯消毒液生产厂,那是一种新型安全、高效快速、广谱的消毒剂。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她们紧急召回在家过年的工人,大年初二所有人员到位,大年初三正式开工,生产的消毒液在免费捐给本地群众的同时,还紧急供应销往武汉、北京、上海等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刘亚玲再一次义不容辞地奔赴到了一线。
在战场上积累的宝贵经验、一场场手术练就的精湛医术,刘亚玲认为,这些都是源自于战友与每一个信任她的患者,所以她希望将经验总结成一本偏纪实、个人自传体的科普书籍,让大家通过阅读就能掌握正确、有效的救治方法,减少日常生活中危急时刻不必要的牺牲。“如果能顺利出版,除成本外的收入,我都会捐给生活有困难的战友和烈士家属。”
任场景变换,岁月更迭,刘亚玲始终用实际行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践行着一名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承诺。不忘初心,热血难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