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 百年百人(第29期)】李树业:医路无悔 初心致远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1-06-08 08:51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全方位展示建党百年来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努力为三秦百姓健康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陕西头条联合推出“医心向党 百年百人”大型主题全媒体宣传报道,讲述他们在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医学科研等卫生健康领域各条战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生动事迹、感人故事。
陕西省肿瘤医院头颈科名誉主任李树业。
西部网讯(记者 苏静萌)陕西省肿瘤医院头颈科名誉主任李树业有许多身份,他是医者,仁心仁术、救死扶伤、杏林春暖、引领创新;他也是编辑,孜孜传播知识,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期刊。古稀之年,他依旧初心不改,50余载俯首奉献,用实际行动践行好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为陕西肿瘤防治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1988年,陕西省肿瘤研究所举行开诊典礼。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在基层奋斗十余年
1969年,李树业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他响应国家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西安经过整整五天的敞篷汽车颠簸,来到塞外大漠深处的府谷县人民医院工作。
在榆林的车上,他不顾旅途疲劳,为一位脉管炎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了救治,那是他第一次用所学的知识救助患者,自此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一名好医生的初心。
府谷地处陕西最北端,秦晋蒙三省交界,鸡鸣三省的地方,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在那里,李树业一干就是十四年。
原府谷县人民医院外科大夫刘雨田回忆,李树业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出诊是在晚上,他身背出诊箱,手提马灯,沿黄河畔崎岖的山路,步行50多里地,到王家墩公社白云村为一位肺炎患儿进行诊治。赶到患儿家后,李树业不顾路途疲劳,立即为患儿进行救治,直至转危为安。第三天一大早才赶回医院。
在当时简陋的医疗条件下,李树业还在农家窑洞为闫家坬村的一位患白内障的老农做了当地的第一例白内障手术,使患者重见光明。术后,李树业每天三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换药打针,事后同村的群众敲锣打鼓,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李树业忘我的精神和热情的服务,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赖与爱戴。
陕北农村艰苦环境的锻炼,磨炼了他吃苦耐劳、永不言败的奋斗精神。十数年基层医院全科医疗的实践,为李树业以后头颈专科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和技术基础。
1998李树业在子长县涧峪岔乡义诊。
勇于创新组建陕西省首个头颈肿瘤外科
1984年,李树业调入正在筹建中的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他毅然放弃了到交大一附院进修学习的机会,服从分配,先后兼职院办主任、医教部主任和省肿瘤防办的具体工作,协助院所领导积极进行院所开诊筹备、人才储备、门诊住院楼和放疗区的基建项目工作。
1988年,医院正式开诊,李树业同时受命组建陕西省首个头颈肿瘤外科,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李树业带领团队在我国西部地区率先开展了晚期头颈肿瘤颈动脉灌注治疗的研究。在一无条件、二无经验的情况下,进行导管材料选择、肿瘤染色定位、灌注药物选择、导管固定方法及导管内抗凝和近期疗效观察等方面的实验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98李树业在子长县涧峪岔乡义诊。
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李树业发挥本科的人才优势,组织开展了颅脑、脊髓肿瘤切除术、颅颌联合手术,使陕西省肿瘤医院头颈肿瘤外科成为国内唯一涵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诊疗项目。同时,他还带领团队承担了“皮瓣移植整复在头颈肿瘤术中的应用”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60多篇学术论文,其中十余篇论文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陕西宝鸡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及危险因素调查”获得陕西省医药进步二等奖、陕西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年,李树业作为主编,带领团队根据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将其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资料进行系统的总结,出版了国内首部《头颈肿瘤手术学》专著,在业内引发了巨大的关注和反响。2004年头颈肿瘤外科被陕西省卫生厅授予“陕西省优势特色专科”,被相关协会授予“陕西省头颈肿瘤诊疗中心”。李树业也先后在1996年和2019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德医双馨”医生等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