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20】榆林神木市:产业扶贫“挑大梁” 麟州开出“富民花”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20-11-20 18:20

d870970ce016cae016f3e4df7f04e3c9.png

瓜农喜笑颜开。

西部网榆林讯(记者 李明 神木融媒 韩艳艳)神木市近年来以稳定脱贫为关键抓手,铆足干劲牵住产业发展“牛鼻子”,为贫困户量身打造产业扶贫项目,变“输血”为“造血”,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贫困群众稳定持续增收。三年来,全市累计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88亿元,实施产业项目140个。

党建引领 激活产业扶贫活力

2017年,神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635户20584人,贫困村24个。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神木市不断创新机制,夯实攻坚责任,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的“双组长”领导机制,负责全市脱贫攻坚综合协调和研究制定推进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设立产业脱贫办、就业创业脱贫办、生态脱贫办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协调组、资金保障协调组等 “十办三组三保障组”部门体系,建立市级领导包抓、部门包扶、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和由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村两委组成的“四支队伍”驻村帮扶贫困村的机制,实现了贫困村、贫困户帮扶全覆盖,探索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落实、人大政协监督、十办三组三保障组协同推进、四支队伍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保障。

496cd1890bdb304a2dbfba8cb515c88e.png

神木市大力发展种植业,黄土地里亦“生金”。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神木市坚持抓党建带脱贫、抓脱贫促党建,集中统筹公共资源与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并重,切实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提升脱贫攻坚成色。以提升基层组织力为着力点,建强党支部,全力推动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让懂经营、善管理、创新意识强的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发挥村党支部和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戮力同心谋划产业发展,形成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争先的良好局面,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村党支部结合扶贫资金谋划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招商引资、发展特色种养业等举措,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探索形成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格局,盘活村组资源,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使贫困群众脱贫有产业、集体经济有保障,不断提升贫困群众产业致富的“造血功能”,带动24个贫困村的975户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扶贫产业发展可持续……

截至目前,2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321户19429人稳定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409元。

握指成拳 多点开花结硕果

发展产业要适应当地的“水土”,更要适应当地的“乡土”。三年来,神木市巧解产业扶贫“方程式”,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强化举措握指成拳,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技术帮扶、产权制度改革等措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村集体经济是产业扶贫的有效抓手,能有效地促脱贫、防返贫,织密村集体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成为贫困群众增收的“跳板”。神木市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助推器”,健全长效脱贫机制,村集体立足村组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发展能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通过统一管理、产业分红以及劳务增收等方式带动贫困户逐步脱贫致富。此外,还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以项目形式运作管理村集体经济,目前,神木共建成村集体经济组织429个。

bba3e2cc3b28d3c024dfbd1bc38244e3.png

神木西寨村展新颜。

同时,在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上,神木市通过培育“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产业带动型”“服务创收型”“合作共赢型”等多种发展模式路径的集体经济,强化贫困村、低收入村集体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支持贫困群众以土地林地等资源经营权、劳动技术、订单购销等多种形式入股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以“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多种举措,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化山地苹果、小杂粮种植、蔬菜大棚、养羊、养牛等特色种养业,实现了扶贫产业多点开花、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欣欣向荣新局面。据了解,2019年神木市24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在15万元以上。

巩固提升 提高脱贫质量和成色

在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如何巩固提升成为重头戏。对此,神木市深入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推广光伏扶贫带动、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新型主体带动及贫困户自主种养的“三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2020年全市共安排扶贫项目160个,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6亿元,其中市本级资金1.86亿元,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色。

1cd60758a98616cb6b9b0ef16d21c6db.png

脱贫户发展养殖产业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政策落实上,在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实施一村一品示范村、农业示范园等建设项目,建设产业带贫示范园4个,实施山地苹果项目8000亩,打造“国香神木”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制定奖补办法,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继续实施“畜牧引种、购买农机具、新建圈舍”补贴和种养殖奖补的“三补一奖”扶持政策,在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土地深松等方面优先补贴,化肥种子等农资按需供应。

在产业到户实施上,神木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土专家”和农技专家等资源优势,切实加强扶贫产业指导与服务。将贫困村高素质职业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乡土专家、驻村工作队员、涉农企业负责人等吸纳为指导员。今年重新调整选聘了150名产业发展指导员,组成10个工作组对全市贫困村和产业扶贫户进行产业发展指导。通过入户宣讲政策、组织培训农民、开展技术指导、联系协调产业项目帮扶农户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目前,入户宣讲政策446次,组织培训农民672人,开展技术指导452次,解决农户技术问题201件,联系协调产业项目帮扶农户8户。

三年来,神木市为贫困户引种羊子、牛、猪、鸡1.4万只(头、羽),购买农机具1048件,新建圈舍3.6万平方米,落实奖补资金3780.12万元、惠及贫困户2603户。大力发展红枣、羊子、小杂粮、中药材等等农业优势产业,加大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支持力度,推进“双培双教”,深化“国香神木”公共区域品牌建设。

积极组织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神木市充分发挥消费扶贫的杠杆效应,以需求为导向,建载体、搭平台、选路子,探索消费扶贫新模式,为贫困群众农副产品的“产”与市场消费者的 “买”搭建起便利渠道。按照“村集体+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农产品产销对接惠农工程”,指导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开展订单种养殖、产销对接等工作;充分发挥市农业产业发展公司的引领作用,搭建地企农产品购销桥梁,助力农户增收致富;通过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大礼包推介、电商平台销售等举措,让藏于山野的更多优质农产品走向市场、创造利润;举办红枣节、西瓜节和葵花节,以节拓市,宣传和展示当地特色农产品及产业发展成果;依托社会扶贫网平台作用,进一步动员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鼓励引导慈善机构积极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活动,着力扩大社会帮扶“朋友圈”,构建起社会扶贫大格局。

神木市一系列精准产业扶贫举措旨在确保“村村过硬、户户过硬、人人过硬”,如期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今,幅员广阔的麟州大地上,许多特色产业在沟沟梁梁间扎下根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思变求新的理念不断增强,神木市演绎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奋斗之歌。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