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新闻发布会怎么这么大魅力?开完会记者都想去陕西

来源:西部网-陕西西闻网 2019-08-28 22:06

5d66037222ae3bdf4c3abcf8ac43e288.jpeg

来自中阿卫视的记者艾琳娜正在尝试给一件泥塑作品上色

西部网讯 (记者 李媛 凌旎) 在凤翔泥塑的制作台上,一个外国面孔的加入让整个展区热闹了起来。此时,来自中阿卫视的记者艾琳娜正在尝试给一件泥塑作品上色,而凤翔泥塑国家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胡新明和搭档正在对她进行指导。“这个要往左移一点,这块要描红。”“我虽然很喜欢中国文化,但这个我做的一点都不好,要多向你们学习才行。”这样有趣的场面吸引了大批记者和参观者的目光。

今天(8月28日)上午,“‘五个扎实’谱新篇 追赶超越再出发”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发布会现场,吸引了众多境内外媒体记者的关注;新闻发布厅外的展区上也异常热闹,展区内独具特色的陕西文创产品和非遗展演区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媒体聚焦。

8eb44083c363ea68805b05e66095eb5e.jpeg

易蛰香蒸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国家级香道师赵秋实缓缓地进行了一场终南香道表演

看到陕西70年发展变化 陕西籍记者表示将不遗余力推介家乡

在展区内,记者见到了《小康》杂志社的记者靳晶,此时她正看终南香道表演入了迷。“我刚刚看到很多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记者都流连在各个展区、展台,欣赏陕西民风民情,品尝特色产品,看陕西的变化。”靳晶说,70年来陕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成就斐然。“作为一个陕西人,我觉得很自豪会不遗余力的对外推介陕西”。

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和女儿汪海燕所在的华县皮影展区前,不少镜头都对准了薄如蝉翼、栩栩如生的“小人儿”。

汪天稳向记者介绍道,华县的皮影都是用秦川黄牛皮制成,每做一个都要24道工序,至少耗时一周。过去,皮影只是用来演戏的工具。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皮影多了观赏的价值,成为收藏品、旅游纪念品、家装饰品,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世界皮影看中国,中国皮影看陕西,陕西皮影看华县。在陕西,皮影成了传统与当代艺术的承载,它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凸显。”

不仅仅是皮影,展区内的一阵阵芳香也让大家驻足。近期,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走红,“闻记香坊”生产的“降芸神香”因其香气特殊在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展示区中,易蛰香蒸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国家级香道师赵秋实缓缓地进行了一场终南香道表演,向大家介绍了“降芸神香”的用法。“制香、品香要让自己的心慢慢静下来,化纷繁杂绪为专注,除了精细的纯手工制作,静心也成为香道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

“在这些展区的摆设中,我深刻地感受到陕西历史文化的厚重,尤其是《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让大家尤其对陕西的香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里看到了制香,让我对陕西产生了极大的向往,特别想去看一看。”北京青年报记者董鑫说。

发布会结束后 不少媒体记者表示想去陕西看一看

老区人民的生活情况也是在场媒体关注的焦点。陕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和平在介绍老区脱贫工作时,引用了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诗歌中写道“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你,母亲延安换新衣”。现在,延安就像诗句里那样换了新衣。

截至去年底,延安退耕还林近1100万亩,植被覆盖度提高到81.3%,入黄河泥沙比20年前降低88%,水土流失面积降低23%,实现生态效益年价值量达210多亿元。“我想邀请各位记者朋友到延安走一走、看一看,亲身体验、亲眼目睹延安的历史性变化。”在胡和平的邀请下,不少媒体的记者现场表示,一定要去延安看一看。

“ 听完介绍,我对陕西今天取得的成就印象非常深刻,非常想去感受陕西的文化和厚重的历史,还想去延安看看变化,计划下个月就去。”发布会结束后,德国电视二台记者岳悟福表示。

发布会上,经济日报记者祝君壁的本子上记的密密麻麻。她告诉记者,“听了发布会上的介绍,我觉得70年来陕西的发展变化很明显,值得写的内容很多。我们的粮食产量15年来都在千万吨以上,治安满意率达到94.2%以上,这些都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亮点。”祝君壁觉得陕西省更注重民生的投入,在脱贫攻坚、稳定就业等方面做的比较突出。”希望有机会去陕西实地感受,挖掘更多陕西70年发展的故事。”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