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山村蝶变:从“旱腰带”贫困村到多元种养殖新农村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9-04-14 09:10

52a3e524c7ea075bab9508ca551ad45e.jpeg

礼泉县武将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什么叫“旱腰带地区”?“旱腰带”地区是指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以干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4月13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咸阳集中采访媒体团就来到了礼泉一个典型的“旱腰带地区”乡村——昭陵社区前山村,来了解它的蝶变史。

前山村位于咸阳市礼泉县北11公里处,地处渭北旱塬,是典型的“旱腰带”村子。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26户群众,总人口1046人,耕地面积2860亩。在2008年之前,前山村产业以苹果、小麦种植为主,由各户自主经营,由于前山村地处渭北旱塬地区,常年干旱缺水,产品质量差,价格低下,群众收入低。

d0a69940febb9e49c3b18e56013a7fa1.jpeg

前山村的石榴产业。

2010年,前山村开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始栽植耐旱的石榴及葡萄等杂果;2012年,前山村成立了礼泉县武将山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武将山”商标,先后建成石榴示范园2个,葡萄示范园1个,辐射带动全村以及周边村发展石榴和葡萄产业,成立了果业协会,全村90%的群众都已加入协会。

f2042317148a151127fbcd065859d4b4.jpeg

媒体团采访前山村党支部书记赵中友。

据前山村党支部书记赵中友介绍,在2012年之前,前山村没有通自来水,村组道路也没有硬化和绿化,没有安装路灯,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全村的人均收入不足1700元,而村子发展的主要限制就是缺水和道路问题。“通过种植石榴和葡萄,一对一帮扶贫困户脱贫,2017年完成了整村脱贫摘帽,贫困户由25户缩减到2户,计划今年全部脱贫。”

赵中友说,目前前山村共有石榴面积2000亩,品种以新疆大籽甜石榴为主,另外还有御石榴、泰山红、临选14、黑籽等石榴品种;葡萄面积600亩,主要以高原红提和高原户太为主;除石榴和葡萄产业以外,近年来村上还发展了核桃、樱桃等杂果,杂果产业也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2年的1700元增加到了如今的1万5千元。”

c9780caeffce7aeb5922fce2832ddb83.jpeg

54岁的种植户赵敢为和他的母亲。

54岁的种植户赵敢为幼时患视神经萎缩症,眼睛几乎看不见,靠着种植10亩地的石榴和5亩葡萄,年收入达15万元,已经完全脱贫。赵敢为说,“之前我是一毛钱都挣不到,完全是家里的负担,如今在赵书记的带领下,这几年日子确实过的好多了。”

aa4a1bd774d782ba84fe4bf3fdc18958.jpeg

种植户郭尽孝正在给记者们讲解他的石榴致富路。

目前前山村石榴、葡萄产业形式良好,群众收入稳步提升。下一步,村上也将对通村主干路进行拓宽并完善排水设施,着力打造石榴观光园和农家乐,对村分散户进行集中搬迁安置,使村走向正规化,实现产业由单一种植向多元化种植、养殖和乡村旅游方向发展,把前山村建成产业、人居、旅游全面发展的新农村。

精彩推荐

更多推荐

下拉更多推荐

应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