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西北大学开讲 开设短期课程
来源: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2019-03-19 14:44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做客西北大学“诺奖论坛”第八讲。(摄影:郝扶林)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勒克莱齐奥做客西北大学“诺奖论坛”第八讲。(摄影:高玉涛)
西部网讯(记者 彭芬)3月18日晚,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著名文学家勒克莱齐奥教授做客西北大学“诺奖论坛”第八讲,为师生带来了一场有关文学与艺术的学术报告。本次“诺奖论坛”还增设了短期课程,3月19至22日,勒克莱齐奥每晚都将为师生带来精彩的学术讲座。
“要像自然一样才能理解自然”文学创作要静心
勒克莱齐奥是法国著名文学家,20世纪后半期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也是现今法国文坛的领军人物之一,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法兰西三星”。他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诉讼笔录》《战争》《流浪的星星》《饥饿间奏曲》等。
围绕文学与艺术的非线性问题,勒克莱齐奥展开论述,提出艺术超越了线性时间,非线性表达的是不以时间为顺序排列的断裂的割点。他以画家杨泳梁的作品为例,指出画作中将中国传统山水和摩天大楼相结合,展现了不同时代穿越性的理念,是一种非线性的尝试。通过文学,人类得以穿越时间和空间,这就是艺术共识性的表达。因此,他提倡在学习艺术或者语言时,应该选取不同的方法,既要通过横切面的同时性来探索,还要通过纵切面的历时性来考量。
同时,勒克莱齐奥认为,艺术将人与历史勾连起来,没有人就没有艺术活动,艺术在所有时期都存在。他通过展现法国南部洞穴中的岩画、印度的雕塑、中国岩画中甲骨文的演变,阐释了当时人们为了记录“当下”的现实所做的努力。在报告最后,勒克莱齐奥提出,“我们要像自然一样,这样才能理解自然”,要做到王维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才能达到“相看两不厌”的文学创作境地。
在提问环节,有同学问及勒克莱齐奥教授文学创作生涯中遭遇过哪些困难?勒克莱齐奥表示,文学本身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在创作过程中要杜绝一切的诱惑,面对各种挑战,静下心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向勒克莱齐奥赠送纪念品。(摄影:马骞)
“诺奖论坛”增设短期课程近距离领悟领悟大师思想
报告会前,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王亚杰会见了勒克莱齐奥。他谈到,西北大学素有“作家摇篮”的美誉,学术积淀深厚,希望勒克莱齐奥教授继续关心支持西北大学及文学学科的建设发展,与学校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他表示,学校将在“诺奖论坛”这样高层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打造诺奖短期课程等系列活动,全力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
据悉,西北大学自2017年起设立“诺奖论坛”,已先后邀请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开讲,并在此基础上与2位诺奖得主共建诺奖工作室。此次为期一周的短期课程,是论坛“升级版”,师生们可以近距离感受诺奖得主的学术风采和人格魅力,学习和领悟大师思想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