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丰”景串珠成链 宝鸡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打造诗意乡村
来源:西部网 2025-10-03 10:09
与朋友相约在宝鸡南山旅游公路上休闲骑行,看秋日乡村丰收盛景,感受乡村的和美恬静;远离闹市,寻一处秘境,静听音乐,休闲垂钓,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慢品时光的温柔与惬意,静享渔趣好时光;在秋日的丰收季节,走进采摘园,在田园间感受乡村的美好,品农家美食,寻一抹乡村美味。这个国庆中秋双节假期,宝鸡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正以“那远山呼唤我”的期许等待你的到来。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昔日的宝鸡南山正在逐渐形成一条全长101公里,覆盖5个镇35个行政村,串联8个景区、16个农业产业园区的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一条串联青山绿水、田园乡愁与产业活力的宝鸡市民后花园的景象正在呈现。9月24日,记者走进美丽南山,感受南山巨变,探寻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快速发展的产业密码。
打造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 激活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秦岭北麓宝鸡市区段,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元素,更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宝鸡人的乡愁,南山近郊成为宝鸡市民都市休闲旅游的首选。建设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是宝鸡市聚力提升城市品质、丰富都市旅游业态和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宝鸡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东起八鱼镇寨子岭村、西至高家镇上川村,全长101公里,覆盖5个镇35个行政村,串联8个景区,16个农业产业园区,全线规划设计27个驿站,71个景观节点,35个生态停车场,预计2028年建设完成,总投资11.5亿元。
2025年计划投资6500万元,实施14.1公里道路改造、7个农业园区改造提升、6个农旅融合项目、16个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石鼓段景观节点打造项目。目前,交通路网加速成型,石鼓、神农、高家三镇78.1公里交通骨架基本贯通。
产业园区提档升级,重点实施南山葡萄、厥湾油桃等7个园区改造提升,渭滨区特色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获得省级认定,建成省市级示范园、示范基地16个,省级产业强镇1个。农旅项目深度融合,建成石鼓段17.7公里樱花长廊,石鼓桃花源山庄、神农四季春、高家品农上川等6个农旅融合项目竞相亮相,上川村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千万工程”稳步推进,实施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沿线寨子岭、下沟、柘沟等16个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李家槽等6个村创成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大湾铺等8个村建成市级重点村。南山节点品质跃升,石鼓段已建成望远台、云麓・伴山塘等9处节点、驿站,剩余14处年内分阶段完工。
9月24日,记者走进宝鸡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感受南山巨变,探寻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发展的产业密码。走进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刘家村的云麓・伴山塘,干净漂亮的鱼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倒映着蓝天白云、绿树青山,风景如画。在云麓·伴山塘观景台上俯瞰,市区景色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
石鼓镇刘家村党支部书记吴小林介绍说,云麓·伴山塘项目由宝鸡华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占地4700平方米,建设1000平方米的观景平台。新建的鱼塘是村子原来的废弃池塘治理改造而来的,建有30个垂钓点位,配套垂钓设备、餐饮设备及基础设施等,为游客提供垂钓、观景、餐饮、野炊等服务,在渭滨城区近郊打造集垂钓、观景、休闲、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娱乐场所。项目目前建设完成,今年9月份开业。
“我们这个项目有三个特点,一是‘生态功能’,乡村更有气质,二是‘旅游功能’,乡村更有魅力,三是‘经济功能’,乡村更有活力。”吴小林介绍说,项目在建设中,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凸显乡村生态价值、美学价值的导向,做到提升“颜值”与涵养“气质”齐头并进。对原有闲置地块整体提档改造,通过源头治理和保护修复推动项目落地,呈现“水清、岸绿、景美”,勾勒出一方城市近郊休闲生态空间,形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生态美景。
由于项目位于渭滨区南山旅游观光环线上,自然生态、区位交通和消费市场等资源优势明显,项目通过激活土地要素、释放发展活力,配备独具生态特色的驿站、观景平台、休闲长廊等设施,为广大钓友和游客提供舒适的娱乐体验,成为渭滨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集散地,预计年接待游客8000人次。后续计划在闲置区域建天幕露营区、野营帐篷区、儿童游乐区,提升乡村旅游形象,持续为乡村发展赋能。
同时,项目通过租赁村子的闲置土地,激活了乡村沉睡资产,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农村闲置集体资源资产有了“用武之地”,企业通过运营获得利润,刘家村获得租赁费,壮大村集体收入,满足了农民群众改善生态环境、居住条件等日益增长的需求,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实现双赢。
农文旅融合打造诗意乡村 绘就乡村振兴活力画卷
宝鸡南山美丽乡村休闲带西段的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坐落于秦岭西段第一峪——“晁峪”。近年来,上川村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村庄整治的全过程,围绕实现“山水田园、秀美上川”的目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生态环境为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种植、乡村旅游,打造集旅游服务、农旅田园、民俗文化体验、山乡休闲度假、户外运动拓展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幅秀美的山水田园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上川村具有优美的山水田园、厚重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上川村以秦岭七十二峪西起第一峪“峪文化”为统领,整合晁峪河流域自然生态、历史遗迹和传统农业种植等资源,着力打造城乡融合、农旅融合、文旅互动的产业格局,实现人居环境改善与美丽山水田园相得益彰,为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谋篇布局、奠定基础。
如今的上川村,已成为一个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特色产业、休闲民宿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多业态、多效益、高品质乡村旅游胜地。先后荣获“国家级森林乡村”“国家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首届陕西魅力休闲乡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走进上川村,在“品农上川”的有机农业体验园可以亲手采摘有机蔬菜,参与农耕研学;漫步千亩花海,感受秦岭山水的诗画意境。这里以“数字农业+有机种植”为核心,是亲子家庭的自然课堂。
位于上川村的“晁金耳”产业园是晃峪河乡村旅游综合体中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产业园共建设食用菌智慧云舱32个,提升改造6栋食用菌种植大棚,用于发展金耳产业,以“特色产品+文化+生态”为导向,带动食用菌产品宣传销售、旅游项目开发推介,同时研发金耳预制菜、金耳燕窝羹、金耳糕点等,形成以“食用菌+康养”为主题的餐饮产品,促进金耳产业全链条增值、全环节提升。
该项目采取“村集体+企业合作联营”模式,由上川、晁峪、新安三个村集体经济管理公司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实现村集体“固定收益+分红”,提高集体收益,同时,就近吸纳村民就业,增加群众务工收入。项目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组建金耳研究院,在对金耳成分深度分析的基础上,持续研发金耳羹、金耳面、金耳饮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形成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体验全产业链,同时,以金耳为原型,制作晁金儿IP形象,为沟峪文旅发展赋能,打造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而坐落在这里的“日兆山谷”露营地则以“亲近自然、尽享舒适”为主题,集住宿、餐饮、娱乐、运动、休闲、团建为一体,建有天幕露营区、野奢帐篷区、儿童游乐区、生态停车场等,是市民清净、休闲、自然、生态、绿色度假的旅游集散地。
在上川村,有一个神秘的“六号工程”——宝鸡市档案馆后库基地,自1972年启用,原为市档案馆档案资料存放地。1992年,基地存放的档案资料转回宝鸡档案局,基地也整体转交给市图书馆使用,伴随时代变迁,该基地逐渐闲置。
上川村抢抓发展机遇,启动实施“六号工程”相关修复工作,一期项目先后修复5间展厅和3间森林图书馆,并于2023年建成投用,开设档案发展史展厅、档说宝鸡展厅和老式影片放映机展厅等设施。村子以宝鸡档案馆旧址“六号工程”历史遗迹为核心,依托康家沟山水景观,村庄搬迁遗存资源,开展康家沟春、夏季秘境探幽活动,以太晁路为赏晁峪片区自然风光旅游线路,巡游甘峪、晁峪群山秀色风光,全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距离晁峪不远的渭滨区高家镇新安村紧抓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机遇,拆除危房,建设便民服务站、幸福院、村史馆;新建230平方米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公厕。游客服务中心的建成将成为晁峪河乡村旅游综合体集咨询、接待、资源推介、风光展示、信息交流和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第一窗口”,为申报省级旅游度假区奠定基础。截至目前,项目主体、软装以及标识已经建设完成,正在进行村史馆和游客服务中心家具及陈设内容的设计和施工。
依托秦岭西段第一峪——“晁峪”和晁峪河的资源禀赋,未来这里将把晁峪道沿线的上川、晁峪、新安三个村紧密串联,打造晁峪河乡村旅游综合体。聚焦“风起秦岭·艺术山谷”主题,按照“生态打底、产业支撑、文化引领、融合发展”的思路,布局“一河一路三产业”空间规划,即结合晁峪河生态走廊、晁西路高标准旅游专线,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声音艺术产业和智慧农业产业,全力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慢生活微度假目的地”“秦岭声音艺术第一谷”。同时,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培育“公司+集体+农户”的“嵌入式”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全力盘活集体闲置资产,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文旅产业,努力把乡村振兴“蓝图”变成现实“图景”。(记者:鲁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