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宁陕县“村光大道”何以出圈?
来源:安康宁陕县委宣传部 2025-10-16 13:58
安康宁陕县“村光大道”活动自启动以来,22场“主题之夜”场场爆满,网络抢票“秒光”,现场领票排成长龙,全网话题曝光量超11亿次,全县接待游客158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7.71亿元,同比增长39.05%和51.09%。活动的火爆出圈,给当地群众和游客带来一连串惊喜。
“村光大道”的生命力,在于“村”字。活动坚持“村味、农味、土味、原味”定位,打造全民参与的群众大舞台,将文化创造和享受的权利真正交给群众。按照“县级统筹、镇级主办、村自为战、群众主体”原则,以村为单位,鼓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舞蹈、山歌、小品、非遗展示等节目,普通群众参赛率超80%,他们中有田间农民、民俗艺人、创业青年、建筑工人、民宿管家、带货主播,从7岁的童谣传唱者至75岁的民歌爱好者,大家为热爱而来、为快乐而战。台上,草根民星本真出演,没有专业的策划和精致的服饰,扛锄头的手拿起麦克风,挖掘机师傅变身“文艺范”歌手,农家二嫂自编自演小品,农耕T台秀尽显劳动者的质朴,一首首经典老歌戳中了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唤醒了乡土记忆;台下,村民扶老携幼、呼朋唤友,敲着锅碗瓢盆助威呐喊,欢笑声此起彼伏;颁奖仪式上的白鹅、山珍、猪腿、山羊等特色奖品,让“村光大道”充满村味农味、土味原味。
群众是主角、山乡即舞台。村民们编创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乡土节目,把宁陕的好山好水、劳作场景、老旧物件、孝义新风、非遗文化搬上舞台,累计演出节目300余个,吸引近千名群众上台表演,“原生态”表演更接地气、更抚人心。在“村光大道”带动下,宁陕县各类文化活动同比增长20.5%,宁陕面塑、花鼓戏、皮影戏、清真十大碗等非遗文化走上“村光大道”舞台,累计培育乡土文化人才430余人。
在一场场“村光大道”上,在欢声笑语中增进了邻里和谐,增添了生活热情,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涵养了文明乡风,塑造着乡村的文明新风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引导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陕西省委出台的《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意见》中明确:“坚持群众主体、主创、主角,广泛开展小剧场演出、村‘BA’、‘村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各类新大众文艺样式健康发展。”一场场群众自发、热闹欢腾的“村光大道”,也成为激活乡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纽带,更传递出新时代新农民的文化自信。
从台下看客到台上主角,从“送文化”到“种文化”,群众自发的热情、土味的演出,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是“村光大道”好戏连台的密码。这场文化盛宴,不仅让“土文化”长出“潮模样”,也以“文化兴”带动“旅游火、消费热”,“村光大道”已成为“宁陕农民的大舞台”“宁陕旅游的会客厅”“宁陕山珍的新卖场”。( 通讯员: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