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智慧城管建设实践与思考
来源:《安康发展》2024年第5期 2024-12-20 10:04
智慧城管是综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引入先进城市管理技术,实现体制、机制、手段和技术创新,建立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加快智慧城管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有利于落实国家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是有利于提升城市管理工作效率。智慧城管的应用依托网络流转系统打造智慧平台,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精细管理方式,厘清部门职责,协调多个领域,积极互助共商共享,打通信息壁垒,使信息畅通无阻,可及时发现、分析、交办和处理各种突发性问题,缩短了办理时限,大大提升城市管理精准度和工作的效率。
三是有利于推动管理手段科学化。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由于无法做到实时监管,导致城管执法人员与管理对象经常上演“猫捉老鼠的游戏”。而智慧城管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视频图像对管辖区域进行实时监管,自动识别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人工智能的传输系统发现违法违规的区域,及时安排执法人员到现场,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由被动向主动、静态向动态、粗放向精细、无序向规范、“人力”向“智力”转变。
建设现状
(一)建设运管服平台。按照住建部和省住建厅部署要求,安康市紧扣住建部“一指南四标准”,以“扩面、兼融、升级、优化”的工作思路,对原数字城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业务指导、指挥协调、行业应用、公众服务、运行监测、综合评价、决策建议以及数据交换、数据汇聚和应用维护等10大子系统,实现与国家平台、省级平台互联互通。平台覆盖范围由先前36平方公里扩大至91平方公里,覆盖江南江北老城区、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和瀛湖生态区,同步实施全面数据普查定位,城市部件普查数据由10万件扩充至16万件,平台于7月进入试运行阶段。
(二)建设智慧停车平台。为破解中心城区停车难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管理、服务、付费、运营功能布局,建成集智能诱导、管理、收费、分析为一体的城市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实现停车资源统一接入、动态发布和综合利用,形成“全城停车一张网、停车引导一张图、停车管理一个APP”,为市民提供停车泊位实时查询、在线预订、导航服务、监督管理等智能化服务,助力破解停车难。截至目前,平台已接入中心城区各类停车场信息409处共60507个泊位。
(三)建设“两违”智管平台。针对违法建设查处成本高、人工巡查死角多、瞒报漏报时发生等问题,建成“两违”智慧管控信息平台,每周无人机自动全覆盖城区巡飞一次,后台分析系统精准影像对比,AI自动分析违建图斑,生成案件通过小程序下派。线下现场核实处置,线上销号结案,达到发现、核查、交办、处置、结案、销号闭环管理,做到由“人工巡逻向无人机巡查,由地面走访向空中监控”转变。平台自去年10月建成投用后,共发现疑似违建622处,核实590处,已整改拆除违建15处。
主要问题
一是体制机制不顺。虽然安康市智慧城管平台已经初步建成,但并未组建专门机构负责平台运行工作,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等管理体系建设方面较为滞后,专业技术人才和熟悉系统管理的人才短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较少,影响平台的使用效果。
二是信息共享困难。各部门信息资源自成体系,信息数据都在行业部门管理,互联共享不够,数据资源利用率不高,对城市运行状况的综合展示、联动处理、分析决策的支撑力还不足。就智慧城管平台而言,目前仅共享市级视频点位498个,且只能共享“看”的功能,无法进行操作控制。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智慧城管因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其前期投入、运营运转、后期维护所需要的资金量较大,加之安康市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资金投入,且建设模式单一,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
对策建议
(一)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智慧城管体制机制,结合本轮执法体制改革,组建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人员。依托市城管委办公室,健全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全面实现 “责任清晰、程序规范、奖惩分明”的城市管理责任考核体系,不断提升智慧城管平台运行效能,为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推动资源共享。积极对接市级视频资源共享平台,接入“雪亮工程”、公安交警等部门视频监控以及空气质量、建筑工地等视频监控信息资源,进一步拓展智慧城管数据信息来源渠道。推动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系统进行兼容共享和联动,汇聚共享自然资源、住建、水务、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涉城业务系统数据,关联贯通政务数据资源,推进城市治理重点场景业务数据“按需共享、应享尽享”,为城市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真正实现城市管理事项“一网统管”。
(三)强化运行保障。根据工作实际,选配必要的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技术业务培训,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政策标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运行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和市场融合,支持市场运作、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有效保障设备维护、系统更新、功能拓展、地理普查、硬件升级等经费需要,确保智慧城管顺畅运行。
(四)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推广“随手拍”“啄木鸟”等智慧城管应用程序,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形成常态化的市民参与交流机制,例如通过微信小程序等社交平台进行信息化传播,使群众可以更为灵活便捷地获取信息,从而调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治理工作,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